建寧博客

地產、投資、生活、學習筆記及總結
個人資料
博文
(2022-10-02 13:04:14)
兩年前投資了西部山地州一個尚未開建的Fourplex,本來一年前就應該建成,結果由於疫情原材料短缺等原因,直到拖到現在才建成。25%的首付,其餘用的是建築貸款。 現在房子的增值應該在60%以上,這當然是件令人高興的事。但是,由於建築貸款是短期的,建成後必須要轉成長期貸款,結合當前的高利率,左算右算,怎麽算都覺得這個房子現在卻成了個雞肋: 1)若隻簡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2年9月23日華爾街日報有一篇文章: ThatBenchmarkMortgageRateTypicallyIsn’tOffered 講到最近貸款者拿到的利率一般會遠高於基準利率。這裏的基準利率是指FreddieMacPMMS(PrimaryMortgageMarketSurvey),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利率: FreddieMacMortgageRates 但是PMMS通常一個周才發布一次,確切地說是每個周四發布一次,數據是根據周一到周三的調查結果。這種統計方法,在當前利率快速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9-20 13:28:27)
先說一個術語,PromissoryNote,可以翻譯成本票或票據,是指借貸雙方共同遵守的借貸協議。 聯邦政府債券,也就是國債,就屬於PromissoryNote,當然美國國債的叫法名堂有點多,像10年以上一般稱為bond,2~10年的一般稱為Note,2年以下的稱為T-Bill,這些都屬於聯邦債券。一般發行了後,聯邦債券的市場價格就像股票一樣,是隨市場變動的。 比如說,年初利率還低的時候,你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9-13 11:09:56)
我在2017年10月21日寫過一篇介紹BRRRR模式的文章: 地產投資中的BRRRR策略 BRRRR的提法最早是由BiggerPockets(以下簡稱BP)地產播客的前主播BrandonTurner提出來的,後來這個播客的現任主播DavidGreene還專門寫了一本BRRRR的書,這本書一時成為每一個BRRRR嚐試者的葵花寶典,DavidGreene也一躍成為BRRRR的祖師爺。 這裏先說說DavidGreene其人。此人家住舊金山,早年在餐館打過工,做過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到現在為止,我寫的文章大多是忽悠,或者說大多是策略和思維方式問題,我很少提及具體操作,主要是在具體操作上我還真是啥也不懂,所以也寫不出什麽東西來。 這一篇,就嚐試著談一點具體操作上的事,如果尚算得上是具體操作的話。 我以前寫過,到目前為止,我的投資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跟風朋友到加州中穀,用的都是朋友用的經紀和物業管理,咱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MichaelEGerber所著的TheE-MythRevisited(及前版TheE-Myth)是一本影響了千千萬萬小企業主的成功學經典著作,其中E-Myth中的E是指Entrepreneur,E-Myth可以翻譯成“創業者的誤區”,其中的核心理念就是:WorkonYourBusiness,NotinYourBusiness。 實際上這個理念並不是他首先提出來的,他隻是個發揚光大者。 成功的企業,無論大小,通常會包括這三類人: Entrepreneur(創業者) Manager[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曾經專門寫過一篇介紹美國房價三大指數的文章: 美國曆史房價年均增幅到底是多少 有些網友評論說那篇文章快寫成論文了,寫那篇文章我真還是查了好幾篇論文和文獻,並且我自己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但是,三大房價指數因為算法相似,所以都有個共同的缺點,那就是數據的滯後性,這個滯後性有兩個原因造成: 1)數據的滯後性:比如7月份的房價指數,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們買東西都想物美價廉,做為房東也一樣,如果用物業管理公司的話,我們當然希望物業管理公司既要收費低服務又要好。 那物業管理公司是怎麽想的呢?或者說天底下是否真有這麽美的事呢? 首先,物業管理是個出力不討好的行業,既辛苦,收入又低。出租房一切順利,那是應該的,是房東的英明決策,功勞不是你的,房東不會感激你。而一旦出現意外,無論是天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我是個甩手地主,投資房全部由物業管理公司管理,包括我們本地的房產。 我現在用四個管理公司,並且從來沒換過。總起來說各個管理公司各有各的問題,但他們的問題都在我能忍受的範圍,可能我過於寬容也是其中重要原因。 這裏說說這四個管理公司: 一.加州的這個管理公司是朋友推薦的,當時跟風朋友投資加州中穀的房產,從經紀人到物業管理全部跟風朋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2-08-29 03:22:10)
人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動物,很多問題理性地分析一下其實很容易得到答案,然而有些人卻懶得思考,腦中是一團糨糊。要不,咱也來搗搗?! 先講兩個法則,這裏不妨無恥地稱之為寧氏法則。 法則一:理財的目的不是為了少繳稅 理財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最大稅後收入,而不是僅僅為了少繳稅。如果僅僅是為了少繳稅,那收入為零肯定不需要交稅。如果有選擇的話,大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