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投資了西部山地州一個尚未開建的Fourplex,本來一年前就應該建成,結果由於疫情原材料短缺等原因,直到拖到現在才建成。25%的首付,其餘用的是建築貸款。
現在房子的增值應該在60%以上,這當然是件令人高興的事。但是,由於建築貸款是短期的,建成後必須要轉成長期貸款,結合當前的高利率,左算右算,怎麽算都覺得這個房子現在卻成了個雞肋:
1)若隻簡單地做個 no cashout refinance,還掉建築貸款, 倒是有些正現金流,但大把大把的淨值扔在房子裏麵無所事事,違背我盡量不多留淨值在房子中的投資原則。
2)若做個普通的cashout refinance(2~4單元的常規貸款cashout最高LTV是70%),以6.5%的利率,不僅僅是負現金流,就連利潤都是負的,相當於倒貼錢讓別人住房子,這怎麽看都像是傻帽該幹的事!
終於算煩了,心想這是啥玩意兒,腦中忽然閃過一個從未有過的念頭:要不賣了? 但是這個念頭也僅僅是閃閃而已,因為房價從年前利率低時的高點, 已經跌了至少有10%了,況且就是這個價格,也得超過50%的首付才能打平,咱玩不轉新買家也不見得能玩轉,況且是新建的,沒有維修增值的空間,也就是說目前肯定賣不出價去(這也說明,當地目前的高房價已經承受不了高利率,房價下行基本上已經是鐵板釘釘的事,當地是美國目前泡沫最嚴重的地區,個人估計當地將來可能會有20%以上的跌幅)。再說我本來就是打算長期持有的,想持有至少十年,甚至十五年以上,所以這個賣的念頭也就是閃一下而已。
既然決定不賣,在持有的兩種選擇中,許多人可能會選擇的有正現金流的1),對我則根本就不是個選擇,於是我隻好選擇2)去當傻帽了。
鑒於目前貸款中的固定利率和ARM的差額很大,我本來是非常青睞於ARM的,但問了下,說當地ARM的利率和費用隻對自住房合適,出租房ARM的利率和費用都不好,房子又是遠程,我自己很難聯係當地的小銀行,所以ARM的事隻好作罷。 況且,2~4單元的常規貸款套現至多隻能做成70%的 LTV,也不甚合我的意。
恰好,經常給我做貸款的經紀(實際他是個mortgage banker)說現在有一個lender提供15-year fixed,30-year amortization的貸款, LTV可到85%,利率是6%,我聽了很高興,說就它了。但兩三天後這個經紀卻說不行了, 提供這種貸款的lender 7月和8月的分配額度已經用完了,當時是7月,我聽了後大失所望,因為常規貸款70% 的LTV對我來說太低了。正失望間,忽然一想,既然7月和8月用完了,何不把建築貸款延期3個月,等到9月呢? 跟經紀一說,覺得主意可行,但隻能等到8月再開始做,因為這種貸款的鎖定期隻有45天。到8月開始做的時候,利率已經漲到6.375%, 我也沒什麽別的選擇了,隻好繼續做了。
這個經紀給我做過好多次貸款,他的利率和費用一般不是最好的,但別人做不下來的貸款他能做下來,所以我還是喜歡用他。比如說按照一般常規貸款的規定,如果是買房貸款,即便這個房子現在是空的還沒租出去,仍然可以用預估房租(projected rent)來做為收入計算貸款能力DTI,但如果是重貸, 則不能用預估房租,必須要用報稅收入或者是要有正式的租約,而這個經紀做重貸也可以用預估房租。這是個新房子,還沒租出去,是重貸,如果不算房子的租金收入,我的收入不夠,貸不出款來,但算上房子的租金收入就可以了,也就是說這個貸款大多經紀做不下來,這個經紀則可以,這也就是為什麽我說沒有別的選擇的原因。
重貸拿出現金後,這個房子每年有不少的負現金流,馬上把拿出的現金繼續投入我以前投的一個私募基金裏,是10%利率固定的優先股(抱歉,鑒於高風險,不想回答有關私募基金的問題),這樣可以抵消一下房子的負現金流。
至於我為什麽寧願賭負現金流也要盡可能多掏出錢來,主要有兩個原因:
1)我隻有這一個房子是負現金流,其它都是正的,這些負現金流我能承受的了,況且就連這個房子,加上投入私募基金後的回報,每年現金流也會變成正的,當然要冒一些風險。
2)去年利率低的時候,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忽悠大家趁低利率趕緊從房子中多拿出些錢來:
盡管我這樣忽悠大家,並且我的房產中也有很多淨值,但我自己卻沒能從房子中拿出錢來。倒不是我不想,而是不能,原因就是這個勞什子建築貸款給鬧的,問了七八個貸款經紀,沒有一個能過的了建築貸款這個坎。唯一一個能做的,也就是我上麵提到的長期合作的這個經紀,但他們公司找的appraiser對fourplex估值太低,市場上能賣1.1~1.2米, 他們隻給估90萬,並且隻有70%的LTV,況且別州的房產他也做不了,所以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房產中的淨值和低利率而無能為力,畢竟,銀行不是我們家開的。而現在,有些房產即便有淨值,在如此高的利率下套現重貸從回報上講已經不可行了,所以一旦逮著個機會就想多拿出點錢來,不然都對不起我自己的忽悠,因為這個房子無論如何現在是必須要做重貸的。
這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隻能見招拆招。本打算去年房子建成後,去掉了建築貸款這個絆腳石,趁低利率盡可能地從房子中多掏出些錢了,沒承想,玩著玩著就成了雞肋!
打算把這個雞肋捂上個一二十年,看看能變成啥樣,難道能捂臭了?!
建寧 2022/9/30
----------------------------------------------
有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