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博客

地產、投資、生活、學習筆記及總結
個人資料
正文

投資和分紅

(2024-05-26 11:18:45) 下一個

以前家裏有工資收入的時候,家裏的資產也不過兩部分:房產和退休金。即便是房產,現金流也不是太好。因為剛開始時,現金流並不是投資的首要目標,而資產回報最大化才是。

四五年前開始,為增加現金流,為以後沒有工資收入的日子做準備,並且也不想變賣房產和動用退休金,就先後從房產裏掏出來不太到一米的資金,我對這筆資金的具體要求是:你老兄每年得給我產生10%的現金回報;或者說,你每年得給我多變出10萬現金,好讓我填飽肚子!

我知道這是一個不低的要求,因為在上市的證券中,無論是上市的債券(包括國債)還是常規的高分紅股票,都很難做到。

但如果把視野放寬些,能夠承擔些風險,不要隻局限在上市的常規證券上,就會發現,機會還是有的。

比如目前,市場利率高啟,房貸利率都超過了7%,這對borrower一方,顯然是非常不利的。但如果改變一下角色,不去當borrower,而去當lender,掙10%,卻也不難。這也是為什麽目前,無論是上市的還是私募的debt/credit基金都比較熱門的原因。

其它的像Hard Money Lending, BDC等,有不少的可以達到10%的現金回報。

我自己主要是投了一些私募的debt基金。這樣下來,盡管去年是沒有家庭工資收入的第一年,確是現金流最好的一年。這倒不是說現在的收入有多高,而是說明以前的家庭收入有多不高!

我的操作,對絕大多少人來說,可能沒什麽可借鑒性,因為多數人可能不願意承受我能夠承受的風險。

如果每年的被動現金流足夠花的,對多餘的錢該如何處理,我認為以下三種都是理性的思維:
1)把多餘的錢放床墊下
2)完全投國債或高分紅股票
3)全部投股票

之所以說這三種選擇都是理性的,是因為錢已經夠花的了,多餘的多了少了都不會影響生活。

若是我的話,我會選3)。

如果我有足夠多的錢,比如說全部投到標普指數裏,分紅能夠我花的話,我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多此一舉,而會選擇全部都扔到標普指數裏,就像現在我的退休金一樣。

每個人的狀況是不一樣的,包括年齡等,不是每種模式都適合所有人。離開具體情況,單純討論是否該投高分紅還是高增長資產,意義不大。

現在已經躺平了,剩下的主要工作就是吃喝玩樂,哈哈!

建寧    2024/5/2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