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這些天來,對世界範圍的新冠疫情的討論如火如荼,足以讓人神經緊繃,至少我已經開始對“新冠”一詞過敏。本不想蹭“新冠”的熱度,給自己或與我有同樣感受的人們再添煩悶,但這是我正在經曆的日常,且如實記錄之。希望這是我最後一條關於新冠的博客。
我在另兩篇博文裏,講了1月中旬回國探望父母期間經曆的國內新冠疫情從初起、至慘烈至漸漸平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在多倫多市中心,與永遠熱鬧、擁擠的Eaton購物中心半步之隔的一條安靜小街裏,有一家折扣書店,BMV。 書店的門麵很簡單、樸素,毫不起眼。占據著一座簡易的火柴盒式建築的一角,唯一的修飾,是那幾個日夜閃亮的霓虹燈。店的前臉兒,是諾大的通體的玻璃櫥窗,裏麵琳琅地擺著各色的書和視聽資料。夏天的時候,前門的兩側,擺著兩張長長的破舊的桌子兼書架,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終於,衝出“新冠”重圍,平安、如願回到多倫多!1月15號,搭乘美聯航回國。芝加哥轉機時,飛機因加油泵管故障,經過試修、換飛機、調配空乘、補裝食物,最終延誤起飛6小時。起初,機長告知不能飛的原因時,沒有什麽反應,那時已經在飛機上坐等了差不多3個多小時,腦子木鈍不轉了。然而過後回想,“細思極恐”。如果沒有檢測出故障隱患…,感謝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0-03-08 18:01:47)

今天淩晨兩點,2020年的夏時製正式開始。加拿大仍然在實行夏時製,每年3月的第二個周日開始,至11月的第一個周日結束。對於夏時製利與弊的評說,已經不那麽重要了。一如既往地實行了這麽多年,仍不見有一絲休止之跡象,想必自有它的道理。歐洲已於去年的九月徹底告別了夏時製。記得早年間,國內也實行了一陣子,然而一片怨聲之下,停掉了。加拿大和美國可能是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20-03-07 08:40:06)

我和夫君喜歡熱鬧,喜歡朋友圍聚的喧鬧和輕鬆。 在北京時,我們經常呼朋喚友來家裏,幾樣簡單的小菜,幾瓶啤酒,幾壺茶,海闊天空地閑聊胡侃一陣。我的大學同學、他的大學同學、我們共同的中學同學、我們各自的同事,都曾是我們的坐上客。 我們一直認為,請朋友到家裏來,方是盡地主之誼的最高境界。自己親自抄刀下廚,不管飯菜做得豐盛與否、味道如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最讓我心暖的,是給兒子做飯吃。 兒子長到6個月左右時候,醫生囑咐說,要添加更多的固體輔食。 那時候,北京的超市裏已經有賣瓶裝的亨氏嬰兒罐頭,蔬菜的、肉糜的,各種各樣。 但是,多少回,我把那些可愛、玲瓏的小瓶子仔細看過,成分表仔細讀過,拿起來又放下,最終,還是因為擔心裏麵會有隱含的、不知名目的添加劑而放棄。 我決定自己為兒子準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0-03-03 10:38:59)

早就打算著回老家陪父母過冬天。1月16號深夜落地北京。
那時,武漢的新冠疫情尚未傳至京城。首都機場內外,工作人員、剛剛下了飛機的乘客、出站口裏三層外三層擠得密不透風的接機人群,幾乎沒人戴口罩。飛機上,我右前排一對年愈60旬的夫婦帶著4歲多的小孫子,就是去武漢的。鄰座的一位關切地向他們提到武漢疫情,兩口子一副不置可否的不在意。我臨走時,單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0-01-14 10:21:42)


其實,執掌家中廚務之初,我簡直是不懂做飯的章法:不知搭配,不識順序;大部分的時候,是由著性子胡亂做的。幾樣東西放到鍋裏,翻翻攪攪,盛到盤子裏,就成了一道“菜”,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色香味幾乎一樣也顧不上,廚藝根本無從談起。
而且,囧事連連。
記得有一次,去同學家裏聚會,我自告奮勇地要做一盤素炒青椒。原本應是清脆嫩綠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0-01-09 09:50:32)

結婚之後,才是我操持廚務生涯的真正開始,自然也嚐到了其中的百般滋味。記得剛開始時,最讓我難過的是打理各種生肉。看著那些形狀、顏色各異的生肉,五髒六腑就會翻騰。不能忍受那種味道,不能忍受與手指觸碰的那種感覺。每次擺弄完,都要一遍遍地洗手。還有打理生魚,也是讓我消受不了的。到處都是的魚血,留在指尖的綿綿不散的腥氣,讓我有一段時間對吃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0-01-07 07:38:56)

小的時候,被爸媽寵著,幾乎不近油煙,一雙手很少沾過油鹽醬醋蔥薑蒜。如果說曾經做過飯的話,那至多也就是在灶邊看著、候著,偶爾地幫忙打個下手而已,順便左耳進右耳出地被灌輸幾句關於如何燒某種菜、用某種調料的教導。所以,直至離家去上學,基本不諳燒煮烹調之道。大學裏,食堂的飯菜非常單薄,以至於既便隻為果腹,很多時候,仍然難以挨受。於是,一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
[6]
[7]
[8]
[9]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