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1956年秋在學習了兩個月的臨床內、外科之後,就全班搬遷到附屬醫院的一些作為實習醫生住宿的房間裏,準備畢業前的生產實習。我班大部分男生都住在醫院八角亭樓下停屍房對麵的一間大寢室裏,我還算幸運,和幾個同學被分配到八角亭三樓上一間較小的寢室裏,我們樓下就是外科病房。全班分作三組,按照內、外、婦產三個科輪流實習,每個科大概實習3個月,直到1957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夏末秋初的校園依然保留著炎夏的餘熱,沿著校中路柳蔭下的寬闊路麵,在蟬鳴聲中,剛從綿陽實習歸來的我們,加上從內江和眉山兩地歸來的其他醫本科三年級男生,背著行李,在政治輔導員柴源的帶領下,一行人走到校園靠南邊的一個比較偏僻的院落裏。看起來,很像是過去華西附中的學生教室和宿舍,都是平房,四周有高大的樹木圍繞,有點陰森森的感覺。柴源把男學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有一天,我正在婦產科實習時,從鄉下送來了一位產婦,她是一個農民,據說已經發作分娩一天了。把她放在產床上,隻看見胎兒的一隻手伸出產婦的陰道外,還有些帶血的羊水流出來。病人艱難而極為痛苦地大聲呻吟不已。我見此狀,感到非常緊張,不知所措,因為沒有學過婦產科,就根本不知道怎麽診斷和處理這種難產的病人。婦產科主任彭高廉立刻來到產房。她中等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第三年級快結束時,利用學生的兩個月暑假,學校按照蘇聯醫學院的教學模式,把剛剛學完醫學基礎課程加上內科與外科基礎學科的醫學生,送往專區醫院或縣醫院去進行第一次生產實習。我們班的60個同學分成三隊人:約有一半人去綿陽專區醫院,另有20人左右去內江專區醫院,還有10人左右去眉山縣醫院。我被分配到綿陽專區醫院,唐治平去了內江。 初夏的一天早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到了大學第一年級剛結束的時候,班上的領導交給我一項任務,去陪伴一位名叫劉丕成的同學,他也是從軍隊調來升學的幹部學生,由於功課對他的壓力過大而導致失眠並進一步加重,發展為重型精神病。在精神病住院治療後,剛剛出院休養,我要去陪伴他住在同一間寢室裏。開始還可以,後來,他常常在半夜起來外出,我必須去照顧他,以免發生意外。沒有多久,我也因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由於我是從軍隊上轉來讀大學的調幹學生,打從一開始,就受到學校黨團領導的重視,任命我擔任班上的團支部宣教委員,同時兼任學校團委宣教幹事。學校黨委還派人和我聯係有關申請入黨的計劃,盡管我當時年齡還不夠。應該說,我的政治前途是一片光明。很可惜我沒有兢兢業業地走這條康莊大道,卻自己一個人懵懵懂懂地追求舒服的生活。那時候,班上有幾個男同學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從一年級起就開始上俄文課,在當時中蘇友誼萬古長青的政治高潮中,學習俄文是表達學生對於當前政治的態度,幾乎無人敢於提出異議。我們班裏隻有一個來自雲南的同學王世倫,由於他多年來跟隨他教授英文的父親學習英語,所以選修英文課。其實,大多數學生在中學都學英文,如果能夠繼續學習英文就會獲得更好的效果。可惜當時正是抗美援朝的戰爭期間,人人都怕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政治課是當時十分受重視的大學必修科目,從一年級的中國革命史,第二年級的政治經濟學到第三年級的馬列主義基礎,構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係。講授中國革命史的老師是一位資深的原華大文學院教師倪文穆,他按照教學大綱規定,采用胡喬木編寫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為教材。有一次,在課堂上講到中國先期的民主革命時,他對於孫中山先生的評價,頗有微詞。他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大學的體育課都是在幾個廣場上進行的,體育教研室就設在第四教學樓的底層,旁邊就是從第三廣場延伸過來的一片草坪,緊接校中路。在完整的灌木圍籬裏麵,設有田徑和體操場地。負責體育課的兩位教授是一對夫婦,年約半百。劉明儒教授,身材高大,長方臉,操北方口音。據說他曾經獲得亞洲運動會男子跳遠比賽的第3名,對於當時曆經戰亂,貧窮落後的中國來說,這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在第一學期開課時,除了俄文是完全陌生的課程外,其餘的科目包括物理、化學、解剖都是我過去學過的。我在川南軍區衛校學習解剖課時,教解剖課的王湖波老師就經常把一具已經解剖好的屍體指點給學員們看。由於我已經有過接觸屍體的經驗,所以,當分組進入屍體解剖教室時,見到浸泡在甲醛溶液裏的多具屍體,我並不感到意外。我們每10個同學為一個組,首先把分配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