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學期開課時,除了俄文是完全陌生的課程外,其餘的科目包括物理、化學、解剖都是我過去學過的。我在川南軍區衛校學習解剖課時,教解剖課的王湖波老師就經常把一具已經解剖好的屍體指點給學員們看。由於我已經有過接觸屍體的經驗,所以,當分組進入屍體解剖教室時,見到浸泡在甲醛溶液裏的多具屍體,我並不感到意外。我們每10個同學為一個組,首先把分配好的一具完整的屍體從那個存放屍體的大黑漆櫃子中抬出來,平放在木質解剖桌上。當時,多數同學尤其是女同學都不敢摸屍體。我就自告奮勇,一馬當先和組內其他一個男生把一具男性屍體搬到解剖台上。組裏的10個人又分成兩個五人小組,分別負責解剖左或右邊屍體。整整3學期,由下肢,上肢到胸腔,腹腔,邊解剖,邊學習人體結構。
負責我班解剖課的顏訚教授,年約半百開外,戴著一副金邊眼鏡,據說他是知名的人類學專家,不久後就被調往北京中國科學院工作。他說話很細聲,顯得溫文爾雅。第一次上課時,隻用了5分鍾時間,說明學習解剖學的方法,指出主要參考書是格氏解剖學和張查理編寫的解剖學實習教材。然後,就介紹2位助教,高賢華和戎成新,負責指導學生的解剖操作。高老師中等個子,身體結實健壯,常常在第一廣場打足球。戎成新是一個女老師,畢業於四川大學生物學係,她和高老師相似,身體結實。
解剖課就是由學生自己操作屍體解剖,隻是在必要時候,由老師根據大家在操作中提出的問題作出答複和總結。每次在進行解剖時,5個人當中,輪流有一個人專門負責朗讀張查理的解剖實習指導書,2個人按照朗讀的內容逐步進行具體操作。其餘的2個人在旁邊觀察或者做筆記。大家也可以提問和討論,在操作中遇到困難就請老師指導,幫助解決。這種學習人體解剖的方法雖然花費的時間比較多,我們的解剖課總共3個學期,從一年級延長到二年級上學期。而且,解剖課在每一個學期所占的學時也最多。但是,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對於人體結構的知識曆久彌新,仿佛是永誌不忘。這種獨特的教學模式是和那種老師在台上講,學生在下麵聽的格式完全不同,在中學從未遇到過。它可以培養學生在自己動手,獨立思考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是十分難能可貴的課程。
此外,為了便於記憶,解剖老師也教我們一些順口溜,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這一首:
一嗅二視三動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麵八聽九舌咽
十迷一副舌下完
不僅朗朗上口,而且簡單明了地包羅了十二對顱神經的順序和名稱,背誦起來十分方便,充分體現了中文的優勢。(備注:人體有十二對左右對稱的神經,從腦部發出,被稱為顱神經。十二對顱神經的全名是:第一對:嗅神經,第二對:視神經,第三對:動眼神經,第四對:滑車神經,第五對:三叉神經,第六對:外展神經,第七對:麵神經,第八對:聽神經,第九對:舌咽神經,第十對:迷走神經,第十一對:副神經,第十二對:舌下神經)
上圖為解剖課的場景。該圖雖然拍於1934年,但華西教授解剖的方式代代相傳,始終如此。該照片來源於照片中國《華西大學及華西醫院老照片》 http://www.picturechina.com.cn
在學習解剖學的過程中,張查理醫師編寫的解剖學實習指導書給我和多數同學都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文字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地聯係臨床實踐,附圖生動鮮明,便於記憶。在該書的前言裏,他特別描述了抗戰期間,北方的幾所大學南遷到華西壩,共同辦學的經曆。他還具體地講述在此間工作時以及在撰寫解剖學指導書的過程中均深受陸振山和劉胡淑琴女士等華西壩朋友的熱情幫助。也許正因如此,他的書讀來特別親切。我最近才從網上查悉,“張查理(1895~1970) 原名澤瀛,字伯生。出生於山東省蓬萊縣(今蓬萊市)。幼時隨家遷居複州(今瓦房店市境內)城南關。1918年留英歸國後,曆任奉天醫學院助教、副教授、外科主任、院長等職。“九·一八”事變後,張查理目睹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行,他與鞏天民等成立抗日愛國小組,拍攝日軍布告、日軍炮轟中國村鎮和槍殺中國人民的流血事件照片,搜集了大量日軍侵華罪證材料,並設法將這些材料轉送出境,向國際調查團控訴,他們的這個組織被譽為“奉天九君子”。1933年,張查理被日本憲兵逮捕入獄。在獄中,他受盡酷刑,始終不屈。次年得釋後去關內。南京淪陷後,張查理隨戰區大學中央大學醫學院與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齊魯大學,燕京大學內遷成都華西壩,史稱抗戰“五大學聯合時期”。1949年,西北解放後,張查理先後任解放軍蘭州陸軍總醫院院長、西北醫院外科主任、西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副部長、西北行政委員會衛生局長、國家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國務院科學計劃委員會委員、天津醫學院教授等職。著有《外科解剖學》等書”。盡管當時沒有電腦可以很容易地上網獲得這些參考資料,但是,我對於張查理醫師在解剖實習指導書中所展示出來的科學思維方法和連接解剖與臨床的教學理念還是非常欽佩的。
附注:大學時代由於條件所限,照片很少。文中許多插圖來源於網絡,對此,作者感謝照片的原作者及相關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