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博文
(2015-03-22 01:16:38)

7、鬼!鬼!三哥回來後,就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向爸爸作了報告,這是他的習慣,他從不瞞著爸爸做事情。這個習慣,我早就知道,要是我的功課落在他的手上,我是絕不敢偷奸耍滑的。爸爸先是蹙著眉頭聽著,一言不發,最後才說,“以後還是少出門,少在外麵惹事情,給姓陶的甲長盯上了就麻煩了。”三哥點頭說,“小心是對的。好在我已經知道了陶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3-22 01:13:25)

6、山!山!我們一家人就這樣在這間破蔽不堪的蝸居裏度過了回到南京的第一個冬天。在我的記憶中,南京的冬天十分寒冷。白天,我那件所謂的“棉袍”根本抵禦不了嚴寒,我總在打哆嗦,流鼻涕;我也沒有手套和棉鞋,手和腳都凍得生疼,上麵生滿了凍瘡。到了晚上,媽媽有時會跟我睡在一起,把我的腳踹在她懷裏捂著,於是腳上開始鑽心地癢,我急不可耐地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海外回眸看巴金——對巴金研究的自我反思汪應果四年前我到了海外,沒有了原先的研究條件,大量書籍和資料也不可能隨身攜帶,間或歸國時間也很短,因而繼續做巴金的研究已不可能了。但人到了海外,擺脫了囿於一國之內的話語幹擾(這種幹擾幾乎在許多民族主義、民粹主義高漲的國家內都存在),視野變得更開闊了,與不同文化的衝撞交流更為頻繁,尤其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3-21 15:37:31)

天際扁舟的歉意
天際扁舟在此博客上安家的時間僅僅兩天,已蒙受到文友們的厚愛,有的文友們也給我發來了“悄悄話”,但因我初來乍到,不熟悉此網頁的操作,弄得手忙腳亂,等我稍稍摸到了門徑後,又找不著文友的“悄悄話”了,以致我無法回函,在此向文友們致歉,希望今後多聯係,相互切磋。謝謝你們喜歡我的文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3-21 13:58:36)

5、姐姐一連好幾天,姐姐音信全無。我們不知道去找誰也不可能去找誰去尋求援助,因為我們知道,在這個日本人統治的世界,我們不被他們殺死已屬萬幸,我們難道還能指望從魔鬼那裏得到幫助嗎?爸爸隻是陰沉著臉整天踱來踱去,嘴裏還不停地罵:“該死!該死!”不知道是在罵誰。媽媽隻能帶著三哥白天四出去找,晚上拖著疲憊的身軀回來,然後就是不停地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3-21 13:37:31)

4、垂簾施教簡單地吃了昨天大伯父送來吃剩下的飯菜後,一天的生活就這樣開始了。媽媽、姐姐和三哥都出去辦事去了,家裏隻剩下爸爸、四哥跟我。爸爸通知我:馬上“上課”。爸爸在前屋裏,中間的簾子隻拉開了一半,四哥被叫了過去。我知道那是爸爸在安排我倆的功課和作業。我就安安靜靜地坐在小炕桌旁的小凳兒上等著。我聽見爸爸在布簾那邊先教四哥功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3-21 00:30:44)

3、水晶球我到南京的第一夜就睡在被媽叫做“炕”的那張大木櫃子上,以後的幾年它就一直是三哥、四哥和我的睡床。被子和褥子我不知道是從哪裏弄來的,又硬又破,麵子上全是補丁。南京的冬天可比上海冷多了,我跟四哥分頭睡一個被窩筒,腳貼著對方的屁股互相取暖,睡到後半夜,我冷得縮成了一個團兒。但我還是睡的很沉很熟,直到被一個聲音給吵醒了。&l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部重返曆史現場的抗戰正劇——自傳體小說《烽火中的水晶球》簡評趙江濱2015、3、17人們可能會想不到,抗戰的苦難歲月已然成為當今文藝創作取之不竭的曆史資源,並進而衍化為日常文化生活的狂歡盛宴——抗戰的曆史在今天的諸多文藝作品和影視屏幕上的狀況就是如此。一幕幕抗戰“神劇”在異常熱鬧的場麵下,上演的卻是娛樂至死的陳舊戲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3-20 13:30:16)

2、三姨太 送走了大伯父後,我的眼睛才慢慢適應了屋裏的黑暗,我漸漸看清了,這是一間狹長的房間,中間用一道布簾隔成了前後兩半。布簾是拉開的,我能看見房間的全貌:房間兩頭各有一扇窗戶,我們進門來的這一頭窗戶很小,在屋頂上,是個小天窗,積雪已把它蓋嚴,所以透進來的光線很微弱,借助這點光線,我總算看清楚了這邊並排平躺著兩張大木櫃,上麵堆放著幾床被褥.木櫃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烽火中的水晶球》
汪應果
謹以此書獻給 為中國抗日戰爭犧牲的敵後無名英雄們

米蘭•昆德拉曾說過,人生就像演戲,但它永遠沒有彩排,沒有預演,經曆一次,就等於什麽也沒有。用他的話說,就是“一次的事就是壓根兒沒有發生過”。我以為此話是不完全的。在我看來,人生就像品茶,頭道茶即使你喝下去,也喝不出味兒來,所以中國人都把頭道茶倒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