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df6ec10101pc58.html
經文: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一法,當廣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雲何為一法?所謂念天。當善修行,當廣演一法,當廣布一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筆記:以下同上共說了十個”一法“,即是禪定修習的十種方法。即”念住“。分[
閱讀全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927814
學習目的:十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是佛弟子的基本功,須在學佛初期牢固樹立,奠定正念正精進的基礎。
對象讀者:學佛0至25年的佛門弟子。
前提基礎:【不樂人世】【三歸依】【五戒十善】
建議讀誦思惟觀察次數:不小於1000遍,常不離休息念。
相關閱讀:成具光明定意[
閱讀全文]
來自:http://bud-yamola.blogspot.com/2007/06/blog-post_9162.html
作者:DavidChiou(邱大剛)看板:BudaHelp
標題:十念的一些經典參考資料
時間:MonSep901:56:252002
關於這陣子在討論的「十念」的議題,其實古來有之。現代一些人
已習慣了十聲的答案,不過早些年並不是如此的。像曇鸞以為是無間相
續之意念,元曉、法位、玄一等則指為慈悲等十法、義寂認為念乃時間
之意、善導[
閱讀全文]
辛二、所依(分二科)壬一、別舉三依(分三科)癸一、俱有依彼所依者:俱有依;謂眼。癸二、等無間依等無間依;謂意。癸三、種子依種子依;謂即此一切種子,執受所依,異熟攝阿賴耶識。「雲何眼識自性?謂依眼了別色。彼所依者:俱有依;謂眼。等無間依;謂意。種子依;謂即此一切種子,執受所依,異熟所攝阿賴耶識」:這是十七地裏麵第一地「五識身相應地」。「五[
閱讀全文]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彌勒菩薩說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本地分雲何瑜伽師地?謂十七地。何等十七?嗢柁南曰:五識相應意,有尋伺等三;三摩地俱非,有心無心地。聞思修所立,如是具三乘;有依及無依,是名十七地。《瑜伽師地論》一共是分五分,一共有五分。第一分就是〈本地分〉,第二分〈攝決擇分〉、〈攝釋分〉、〈攝異門分〉、〈攝事分〉。一共是這五分。第[
閱讀全文]
奘法師以超世之量,悼還源之梗流,故能出玉門而遐征,戾金沙而殉道。這個「悼還源之梗流」,這句話呢?昨天解釋過了。「故能出玉門而遐征,戾金沙而殉道」,這是玄奘法師在我們中國的漢地學習佛法有疑問。有疑問,而對於學習佛法的誠心,是因為特別的強,所以有疑問決定要除疑,「故能出玉門而遐征」,所以不怕辛苦,這麽遙遠的地方,他也不怕,他是到了敦煌[
閱讀全文]
然世代玄遠,名既湮滅,唯有無著,天人共知,感慈氏化,飡受諸教。
這是第二大段「彰所因」。這一大段似乎是從【佛教曆史】、從【印度佛教史】,來說明《瑜伽師地論》的發起,說明造《瑜伽師地論》的因緣。和前麵「敘所為」有一點不同。
「然世代玄遠」,這裏是說無著菩薩請彌勒菩薩來到人間說法這件事,不隻是無著菩薩一個人聽法,同時也有很多人的[
閱讀全文]
七、為立正論,及破邪故。
我們昨天開始,說到《瑜伽師地論》。學習《瑜伽師地論》會得到什麽樣的功德?也就是說這個造論的人,他造論的目的是什麽?一共有「十翻兩緣」,昨天講過了六翻。現在是第七翻。
「為立正論」,為了建立正確的、沒有過失的理論,這個教、行、理的這一切的「論」、議論。
「及破邪故」,破斥一切有過失的議論。
這個[
閱讀全文]
http://read.goodweb.net.cn/news/news_more.asp?page=4&word=&lm=&lm2=1541&lmname=&open=_blank&n=&hot=0&tj=0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同學:我們盼望很久的一天到來了!
《瑜伽師地論》
我們從《傳記》上看,從玄奘大師的《傳記》上看,他到印度去取經,其中主要的就是要請這一部論,要學習這一部論的。
到了印度以後,見到戒賢論師的時候,就是在那[
閱讀全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s3_8harA7w&list=PLrgYk4kU_JBhoERtFemLb7s_Z0QJ7arL-[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