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禪

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博文
二三、人無我、法無我
  學法必肯定“無我”,乃有圓證涅槃可能;必去“法執”,方能斷細惑、證正覺,故經中多示“人無我”、“法無我”之義。
今後教人須策勵力學,修持當一法不留,唯存一心,方名契機。彼初機若不力學,何能以淨代染?抑何時得桶底脫落?既然大法已明,允宜掃除淨盡,庶得自在也。況諸禪定以“如幻三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航天員也能見性
──與米契爾博士談見性(二)
作者:澄海(台灣)
  米契爾先生從外層空間返回地球的途中,身心突然爆發一陣心靈的踴躍,深深地感覺到「萬物一體,天地同根」的親切,喜悅與感恩同時出現。
  在禪宗來講,這是「見性」,本有般若衝破心垢而呈露出來的心靈震蕩,這種觸機的悟緣非常難得,百萬人眾中才有一個。法鼓聖嚴法師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二、為法精誠及識根辨器
  古人為法舍軀承謗,不怕千磨百煉,所求者何?蓋為不昧初心、不負初衷而已。且舍此耿耿精誠,如何能負擔大法,扶狂瀾於既倒,豎法幢於末運耶?故知百千世必俟其人乃能匡扶正法也。
學法不成,輒推於障。障者何義?心不純、誌不篤之謂也。若能念茲在茲,何慮時光虛度,何憂道業不成?今後修持,務重調適,過急過緩,鹹非所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一、反省懺悔
  人多疏於自反而苛於責人,故反省乃必要之事,懺悔則須具不二過決心始可。近日曾多寄書麵懺悔紙,愚則至誠代禱佛天,並未寓目,亦無此必要。蓋懺悔以發露為要領,既肯坦以告人,則我執已去大半,我既無,罪何著?此懺悔之淺義也。坦而言之,愚亦血肉之身,未斷無明,孰敢欺心自雲無罪?徒見劣根難拔耳。
愚所說法,概效唐代。宋代以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萬物俱同體
──與米契爾博士談見性(一)
作者:澄海(台灣)

  《佛心、宇宙與覺醒》係法鼓聖嚴法師與米契爾博士的會談紀錄,時在2008年5月31日,由亞洲大學葉祖堯教授擔任主持人,並由聖嚴教育基金會出版,頗值得再加一層的討論。爰不揣淺陋,就以習禪心得提出意見,就教高明。
  米契爾博士(Dr.EdgaMitchell)是第六位登陸月球的航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十、禪宗之殊勝
  吾宗至高無上——禪為心之體、佛之心,諸聖同源,皆由此出,非小根能企。蓋禪為宇宙全體之實相,臻於理未萌、事未生處,故稱“極則”。既得其全矣,全身融入矣,“我即宇宙,宇宙即我”,外無一法可得。故小根好奇,必生退轉,大心菩薩乃堪荷擔。不明此事,實難免輕法之咎。
吾宗至難至易——無門為法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十九、學道大忌是分別心及掛礙心
  學道大忌,輒唯“分別心”,分別起,心垢生;次為“掛礙心”,前塵不忘,則道心死,人心生矣!
至望離分別、泯人我、斬理路、去法執為盼。至雲“沙鍋打破,鐵桶開裂”,是開倒車語,亟宜揚棄。
可貴者,此光明燦爛之神珠耳。但全心保任此神珠,足矣,餘事悉可不論,悉可不必在意。隻要保任無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生命的活泉
作者:澄海(台灣)

  佛教經典就思想體係,可以分為分解說與非分解說。非分解說專指般若經典,龍樹菩薩稱為「異法門」,與通用的分解說不同。但這一點向來被忽略掉了。
  近代牟宗三教授才發現了這個思想方法的差異,另提分別說與非分別說,以非分別說研究般若與圓教,並呼籲學術界重視這種分類。
  從思想方法分為分解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十八、正法難起
  此生吾自信者,尚能正確表達正法。所謂“濃縮”,則未必。若真濃縮到法之萌生處,則一字亦無矣,何有多說,期著力於斯。
凡心窗已啟者,皆能充分吸收正法之光,而感覺振奮,未僅法喜也。
正法難起,蓋由正信難得之故。見翳不除,自未淺涉,說亦無益於人也,錄音亦極勉強之事。
吾自心窗啟後,於理頗覺乏味,常棲心於無思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十七、“真我”與“照”
  正法、真我之光熱,有不可思議大力。然“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若非根本已立,便無此事。而超常識事聖人不言,爾後你我皆當戒之,以示務本篤實。
近期切宜逍遙、安適,注重調和心身。
某某不去傲、不息分別,則無可救藥。蓋分別不息,則真心失照,失照則生機衰矣。故欲得自在,必當以“照”代&l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