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禪

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正文

萬物俱同體(作者:澄海)

(2014-10-20 09:22:31) 下一個


萬物俱同體


──與米契爾博士談見性(一)


作者:澄海(台灣)


 


  《佛心、宇宙與覺醒》係法鼓聖嚴法師與米契爾博士的會談紀錄,時在2008531日,由亞洲大學葉祖堯教授擔任主持人,並由聖嚴教育基金會出版,頗值得再加一層的討論。爰不揣淺陋,就以習禪心得提出意見,就教高明。


  米契爾博士(Dr.Edga Mitchell)是第六位登陸月球的航天員,在返回地球的航程中,突然有了一種特別的體驗。回來後創立了一個研究科學與靈性問題的研究院,試圖從科學文獻、宗教文獻中加以研究,最後從古印度的梵文中發現了「三昧」的觀念:「如實的看每一件事物,從內在去體驗,感受到自己跟萬物是融合一體的,因此有了狂喜的反應」,豁然太空航程的特殊體驗就是三昧,而來與聖嚴法師訪談。


  米契爾博士的體驗:


當宇宙飛船轉動時,我有機會往外看,而看到了天空、地球、月球和太陽壯闊華麗的全景,心中有著無比的感動,我感受到身為宇宙造化一分子的喜悅與陶醉。


我們要注意的是:「我感受到身為宇宙造化一分子的喜悅與陶醉」,那種心靈震蕩是非常難得的經驗。那個經驗是什麽呢?他又更深刻的反思,身為天文學博士,學術的研究讓他直接地明白:


讓我了解我身體的分子、夥伴們身體的分子,還有宇宙飛船的分子,都是在星係中創造出來的。所有宇宙裏的物質也都一樣,是在星係裏創造、造生的。


我們人體係由60億個原子細胞所組織成的,其中離不開星係中的化學元素、原子與誇克。這個組織體的每一個分子來自於星係,是同步的。不同的是各種組織體在相互交叉的組合中,產生了多樣化,而且在地球上表現得最繁複,在佛教一律以因緣果來描述,《金剛經》稱為「一合相」。緣起無自性,所以是空,因為是空,所以才能緣起;沒有一個最初因,也沒有一個最後的果,因果相乘,緣起無窮。


  縱然有所謂出生與死亡的現象,甚至星球毀滅,整個宇宙還是不增不減的。洪蘭博士有句名言:人死了,分散的化學元素與原子誇克,不是重新在新生的人類身上複活了嗎?小我與大我是互融互攝,一而二,二而一的。


  這是知性的了解,客觀的描述。而米契爾博士卻說:


但是在神秘經驗發生的當下,這個觀點對我而言,並不是理智的概念,而是空靈的感覺。它屬於感受的層次、情感的層次,我覺得自己身上這些分子,就是遠古的星係中創造出來的,而我跟群眾是同一族類,那是認識並感受到自己跟整個宇宙合為一體的狂喜感覺。


難得的是,他能夠重新經驗:


我打坐修行,勤練坐禪,而且學會了進入深度的禪定去重複那種經驗,我的確知道「空」的修行,也體驗到了那種境界,對自己是深具意義的。……我接觸到許多偉大的佛教思想家與修行者。他們也一路教導我很多有關我們正在這裏討論的事。


本來這是一場很精彩的座談會,可以提供予關心心靈淨化人士參考,可惜,以後的會談有點失焦了。因為首先涉及到這種經驗,是不是開悟?聖嚴法師的回答是:


在人生的過程之中,有了一種新的經驗,內心產生了新的省思,這可以說是開悟。但是,問題在於有的人發生這種經驗之後,隻是將它視為奇遇,過了就不再追究,這對他來說是沒有用的,而這就不是開悟。有的人發生這種經驗之後,使他產生許多新的想法或者新的追求、探索,這時就可以叫開悟。


就我們的經驗,似乎不是這樣。首先我們把米契爾的經驗內涵暫時撇開;開悟在禪宗來講,應該是斷惑,對生命產生毫無猶豫的擁抱。開悟之前的特殊心靈震蕩,稱為見性,親見生命的真實麵貌。對這個經驗加以延伸,至於斷惑的整個過程稱為「保任」與「修行」。保任是保護並信任那個經驗;修行是把那個特殊經驗與日常生活的經驗加以比較,然後修正或揚棄那些矛盾或不諧調的部分。


  聖嚴法師所講的開悟,在禪宗來講是參禪、印證或參訪。參禪是參究禪道,熱切關心禪道的究竟。印證或參訪是將特殊經驗拿來與有相同經驗,乃至有成就的善知識交流,以確認它的真實性,並且明白如何進一步推進。


  依米契爾先生現階段來說,開悟、不開悟是多餘的。


  首先他要擺脫禪坐的拘束,他在外層空間產生的感覺是般若自性的發露,一般稱為見性,那種感覺就是三昧耶──禪定,不必再走向回頭路學什麽禪坐,把心放開,從自性中發展的禪定是自然的,不拘束身體的。把身體拘束在蒲團上尋找禪定,是有為的、被動的,不符合《圓覺經》旨趣。


  他必須去辨明:工作的時候,這種感覺潛伏了;放下了工作,這種感覺又回來了。要詳細的省察這種轉換!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請問:我不思時,我在那裏?思想的我是我嗎?


  仰望天空時,總是一直問著這些問題:「我到底是誰?」「這一切究竟有什麽意義和目的?」「我跟這一切究竟有什麽關聯?」這些都是由亙古的哲學問題,提高為生命的問題。我們建議米契爾博士問另一個問題:「還沒有宇宙之前,我們都在那裏?那時候有科學、哲學或生命學嗎?」這些問題比較能夠與你的感覺經驗連結,也比較可以迅速地找到答案──開悟。


  如果以上所說的問題稍嫌陌生,我們建議你這麽追究:做為人,什麽是我們生命的屬性呢?水的屬性是濕的,無論是固態的冰、液態的水、氣態的霧,都是濕的。生命的屬性呢?為什麽會產生那種親切的感覺呢?


  當你把這個問題打破了,你的確會有無可言喻的大爆炸(big bang),就在你自身的身體上,你也不必再理會宇宙產生於大爆炸,那隻是一個無始無明,就像在一個大圓圈的某一點,是起點,也是終點。


  最簡易但卻最苦的方法,是閉關3個月,摒除所有的工作、思考、人事與學問,靜靜地讓那個感覺回來,加深、加深再加深。那是我國古德必走的路,宋朝高僧圓悟克勤有很好的心得與建議,那本書是《圓悟心要》,何妨一看呢?


  一般人會要人放下、放下、放下,其實當你把這種感覺加深了以後,稍微思考我提出的問題,你會發現他們隻是沒有根據的囈語。生命與宇宙聯合,獲得自他不二的境界,就是那麽莊嚴、那麽喜悅,該放下的你自然很明白。禪宗古德有一句道家語:「萬物俱同體,天地亦同根」,你會覺得非常深切吧!一般所說的慈悲都是理念上的,或者意識上的慈悲,隻有呈現麻哈巴尼亞(摩訶般若)的時候,才是真慈悲,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們可以深切感到你對人類的關懷,是那麽真切,那麽毫無做作。


  從以上所談的內容,我們著重的是生命的醒覺,因為生命本身就是那麽奧妙,卻又那麽熟悉,這是禪宗一直關注的問題。如果拿掉宗教的外衣,開悟其實是生命的覺醒,那是每個人的本分,既然是本分,所謂開悟不是奢求,是件太平常不過的事!


  謹效野人獻曝的愚誠,敬請指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