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聊聊

聊到哪兒是哪兒,歡迎拍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博文
1.這世界上沒有把所有人搞一個排名的,所以把學校搞一個排名也是不那麽靠譜的。人的日子是要自己過的,不要把意義定義為跟別人比劃。 2.一般這裏的孩子不管能進什麽美國大學,都是很不錯的選擇,不要把好事弄成壞事,開心事弄成家庭矛盾。 3.ED沒進沒啥,ED本來就是appetizer,不要因此正菜也吃不下去了 4.進了大學是開始,不是結束,糾結什麽“發榜”,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美國看傷風感冒,有專門治療症狀,不治病的SymptomRelief的藥。 民主黨的政策,大部分屬於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類型的。所以,不但問題沒有解決,而且留下了非常不好的長期後遺症。例子太多了。 1.AA:如果一個人找不到好的工作,最大的原因是他的技能不能適應市場的要求。要解決,就應該在找工作之前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民主黨不是從如何提高教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1)
(2016-10-10 22:04:57)
老八是稅務大師,一年省的稅可能比川普一輩子掙的還多。首先,美國的稅法保護投資人,capitalgains稅遠低於工資收入稅。這說是鼓勵投資,但確實是對富人有利。其次,巴菲特用保險公司投資,那是不交稅的,包括capitalgains。第三,老八說了,長期投資,也就是不賣,自然沒有capitalgainstax,但這是一般人也可以學的。 但那是合理避稅,跟川普的合理避稅是一樣的,兩邊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所有的保險,如果沒有根據風險定價的可能,就必然產生逆向選擇。 美國很多人沒有醫保為什麽?就是逆向選擇,年輕人不買,因為不值得。那麽ACA為了“解決”這個子烏虛有的”問題“,就采用了Romney的辦法,也就是原來保守派的辦法,罰款。 但問題是,它同時也搞了必須coverexistingcondition的條款。結果是什麽?很簡單,就是有大病的馬上買,因為劃算。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8-30 07:03:00)
1.主要問題是成本過高,原因是多方麵的。 藥:FDA臨床要求成本比較高,PatentPeriod是法定壟斷,自然給了藥廠定價權,美國產藥在美國價格遠高於其他國家,這是美國人給世界的補貼。 醫:美國defensivemedicine非常普遍,病人一來,醫生傾向於過度治療,當然有自利的驅動,但更大的問題是liabilitylawsuit。同樣的原因,醫生的liabilityinsurance因此而價格奇貴,有些專科在有些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很多人聽他的演講,但沒有搞清楚他到底要幹啥,以為他講的是所謂“北歐式”的福利社會。 但這其實是欺騙。他自己一直說是democraticsocialism,根據他們自己網站和維基解釋,“Democraticsocialismisapoliticalideologythatadvocatespoliticaldemocracyalongsidesocialownershipofthemeansofproduction,withdemocraticmanagementofenterpriseswithinasocialisteconomicsystem.” https://en.wikipedia.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先說同意的,首先,從“合適”出發避開意識形態之爭立足點明智。其次,確實不是稅率低就一定對經濟有益。再說不同意的,第一,把經濟總量作為目標本身就是一個normative判斷,隱性地回到道德爭論第二,你的經濟分析有問題:認為把錢放在更貧窮者對經濟有益,所以應該把貧富差距縮小作為一個目標是不靠譜的。這種思路的起源在凱恩斯經濟學假設(1)經濟總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6-05-08 11:11:27)
先說同意的,首先,從“合適”出發避開意識形態之爭立足點明智。其次,確實不是稅率低就一定對經濟有益。再說不同意的,第一,把經濟總量作為目標本身就是一個normative判斷,隱性地回到道德爭論第二,你的經濟分析有問題:認為把錢放在更貧窮者對經濟有益,所以應該把貧富差距縮小作為一個目標是不靠譜的。這種思路的起源在凱恩斯經濟學假設(1)經濟總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一種是18-19世紀自由主義者,崇尚個人自由,以此推到市場自由。以所謂的libetarianRandPaul為典型。即對暴力軍隊和全球擴張不感冒,又對政府的力量持戒備態度。這是美國建國的根本理念,可以說美國獨立宣言,美國憲法的根本綱領,就是基於這種其實是人類曆史上非常radical的激進思想。英國的崛起,和美國的成功,完全基於這一整套思想體係。 另一種是保守派,崇尚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私校愛怎樣錄取別人都管不著。這是一個市場,私校的好壞,最終取決於私校畢業生。私校教育的部分資金,來自於私人(包括畢業生家庭)捐款。名校畢業的學生,在市場上一樣要跟非名校畢業的學生競爭,事實上名校畢業生混得差的多了去了,壇子裏馬甲親眼看到的也很多。所以如果它們錄取政策的總體效果不好,自然撐不下去。而事實上名校的錄取是越來越難,老中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6]
[7]
[8]
[9]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