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聊聊

聊到哪兒是哪兒,歡迎拍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評:”左棍的經濟觀點“

(2016-05-08 11:11:47) 下一個

先說同意的,

首先,從“合適”出發避開意識形態之爭立足點明智。

其次,確實不是稅率低就一定對經濟有益。

再說不同意的,

第一,把經濟總量作為目標本身就是一個normative判斷,隱性地回到道德爭論

第二,你的經濟分析有問題:

認為把錢放在更貧窮者對經濟有益,所以應該把貧富差距縮小作為一個目標是不靠譜的。這種思路的起源在凱恩斯經濟學假設(1)經濟總量就是需求,(2)人有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越窮MPC越高。把這兩個假設邏輯推理一下,得出結論把富人的錢完全從新分配,應該對經濟就是有益的。按這種邏輯推理,如果把所有人的收入重新分配到完全一樣,經濟增長會最快。結果如何,可以參考古巴和智利。

實際上,在十年以上的horizon,經濟發展完全不是靠政府幹預刺激“需求”產生的。排除人口增長因素,增長全部都來自於“無中生有”式的創造,也就是供給側。而經濟創造中,政府的幹預都是有害的。認為美國可以大規模重分配,而會依然保持高於歐洲的增長率的思路是緣木求魚。

現在的不滿的一個來源在於低增長。低增長是全球性的。而現存大量的政府幹預沒有什麽效果。歐洲負利率,美國第一個搞量化寬鬆,日本政府的債務達到GDP兩倍,中國按某些算法達到4倍以上。幹預的結果,就是飲鳩止渴,惡劣後果最後還是普通人在承擔。

第三,貧富拉大在奧巴馬政府下超過共和黨政府,為什麽?就是因為過度的寬鬆貨幣政策造成了資產泡沫。大量印錢並沒有轉換成實體經濟投資,進入股市房市。股市泡沫形成行業的收入不平衡發展,如金融和IT行業。房市泡沫是更全麵地隱性地擴大貧富分化。解決這種問題的根源在於改變政府能夠靠操縱方式“消除”經濟調整中痛苦的思維。

大政府對經濟的禍害,主要的還不是高稅收。最主要的,是政府直接參與到市場日常活動。每天官員插手“微調”,是最不靠譜的。 奧巴馬經濟政策最有害的部分,是華盛頓政府機構越來越自以為是地對行業直接開始指導。這種指導的結果,在金融業,是銀行比以前更大,更無效,而金融行業內依然能夠利用大政府政策的人,賺錢沒有更少,反而是更多。

政府對經濟的幹預過程,如果直接目標超出建立能夠運行良好的市場,從長遠來看,都是事與願違的:量化寬鬆,並沒有帶來增長,而是貧富分化的罪魁禍首。城市中心的福利政策,並沒有讓窮人脫貧致富,而是製造了一個permanent underclass,帶來黑人的家庭破裂,犯罪問題,毒品問題。奧巴馬提高稅率,並沒有帶來貧富差距拉小,而是間加劇了經濟增長不力。幹預派對自己政策無效的回答永遠隻有一個,就是幹預得還不夠。Krugman的回答總是政府錢花得太少,三德斯的回答總是還要重分配更多的錢,馬克思主義者的回答總是蘇聯毛澤東是壞人,他們好人來搞計劃經濟可以幹得很好。無視證據的人掌握了國家機器非常危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這是和人辯論的文章吧,不錯,我很同意你的觀點。凱恩斯害了大家,應該回到亞當斯密,可惜回不去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