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3-07-18 14:44:04)
白色的山穀曾平第十周雨水預報說,呼倫貝爾林區降到零下42度了。這兒也就是刮著四、五級西北風,還行。營子周圍的草不多了,索米亞說,大後天搬家。我們套上四輛牛車,準備先壓出一條通往新營地的路。一片白茫茫,一層硬殼殼,沒有“深一腳,淺一腳”,都是“深一腳,深一腳”。查幹摔倒起不來了,奧登腿一軟臥雪上了,就是“吉普”塔楞也在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7-17 01:11:02)
滿都寶力格牧場知青裏麵寫過小說的有幾位,變成鉛字的最初隻是一些詩歌類的。比如被稱為草原詩人的邢奇,出版過幾本詩集。另外,其他知青的詩歌文章在一些專輯中出現。 成為長篇小說並出版的有逍遙《洋油燈》和野蓮《落荒》,均是由北京工人出版社出版的。編輯是嶽建一。接下來就是《狼圖騰》。三部長篇小說的作者都是陶森牧業隊知青。 《白色的山穀》沒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7-15 03:57:47)

我於1967年11月16日離開北京,十天後來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滿都寶力格公私合營牧場,開始了曆經五年多的插隊生活。1969年底,牧場由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6師54團接管。 滿都寶力格地理位置,幾乎在北京正北的邊界線上,也是東烏旗最東邊的牧場,再往東就是寶格達山林場,那邊就算是進入大興安嶺。 我於1973年辦困退回京後重新參加工作。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續]《南風窗》文章:青春如火,草原如歌——第一批內蒙古知青的故事(2008-05-1304:37:04)
本刊記者陽敏
誰出賣了哈書記?
  1968年夏末,牧場接到了紅頭文件,當時自治區革委會主任騰海清的講話,大意是:解放後,內蒙古沒有劃過階級,應該補上這一課。內地的土改搞得轟轟烈烈,分田地、抄浮財,鬥地主,開訴苦會,鎮壓土豪劣紳……“文革&rdqu[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南風窗》文章:青春如火,草原如歌——第一批內蒙古知青的故事(2008-05-1304:37:04)
本刊記者陽敏
  1967年11月16日,20多輛汽車載著400多名中學生由天安門廣場緩緩西行,開往內蒙古大草原——這是第一批自願報名去內蒙,響應毛主席號召與工農結合的好青年。次年,全國範圍內的“上山下鄉”運動才展開。
  這支隊伍自然受到高度重視,一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天上掉下“衛生球”
逍遙
1969年左右,我們牧場還沒有電話,隻臨近的額仁高壁公社有一台,設在公社郵局內,郵局隻有兩名工作人員,都是蒙族,聽說是西烏珠穆沁旗人,漢話說得不太利落。那時的最高指示多,各級領導的通知也不少,都是先翻譯成蒙古文字,然後層層下達,最後傳進牧區革命群眾的耳朵。
一次,可能情況特別緊急,官方來不及翻譯,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7-08 07:16:12)
閱讀 ()評論 (0)
(2023-07-06 08:49:03)

以生命的名義德方
最高指示:
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嶽建一:你像個孩子似的用手比劃成“手槍”瞄準我說:“我就是要逼你寫出你的全部感受!”刹那間,白毛風尖利悲涼的呼嘯竟像充滿了你的辦公室,那陰暗寒冷的小屋又顯現在眼前。我的淚奪眶而出。也許你以為這不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所以認為我會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菜市口往東—電影劇本冷明故事梗概:文革中張家被紅衛兵抄家、批鬥,十來歲的小誌偉眼看著父親被紅衛兵活活打死,凶手王文青被一家人牢牢記住。張家被轟到農村,小誌偉九死一生,扒車回了北京,淪為乞丐。數年後一家人回到北京,在警官小王和後爸的幫助下為父平反,落了戶口,兄弟倆發誓為父報仇,終於有機會,誌偉把三棱刮刀插進王文青的肚子,他從一個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生死情未了》——電影文學劇本冷明一、1974年。南方某工廠。仲夏季節。車間裏掛著大標語:誓將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毛主席萬歲!萬歲!萬萬歲!抓革命,促生產,備戰備荒為人民!向林彪和孔老二的反動思想猛烈開炮!機器轟鳴,天氣悶熱,工人們幹的熱火朝天。一位英俊的小夥子擦了擦汗,把車床關了,大聲地朝旁邊的人喊:“李師傅,我先走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