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和博

改革宗神學博客。分享神學研究心得,結交誌同道合朋友。座右銘:仁教,心學,法治,德政。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2007-10-16 07:44:30)
--選自王誌勇《基督教聖約世界觀神學原理傳習錄》
(1)神學紊亂症--在神學上缺乏係統的訓練,在教義上沒有明確的思路;(2)政治恐怖症—對政治不僅沒有發揮光與鹽的影響,反倒因為對專製政府的懼怕,喪失了一半中國人都具有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3)教會無能症--教會常常是自言自語,對社會問題沒有反應,對社會當然也沒有影響,教會在實際生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10-09 17:25:29)

--選自王誌勇《基督教聖約世界觀神學原理傳習錄》
摩西宣布以色列人必須遵行上帝的法律,乃是表明他並沒有根據自己的意思統治他們。那些聲稱上帝的法律已經廢除的人,乃是公開地把他們內心的狂傲表明出來,就是要求別人遵守他們的規矩和判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10-09 17:23:56)

選自王誌勇《基督教聖約世界觀神學傳習錄》
日趨死亡的文明和宗教沉浸在悲觀主義之中等待死亡;正在崛起的文明和宗教高舉樂觀主義的大旗創造文化;真正成熟的文明和宗教則是悲觀主義與樂觀主義並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10-03 09:14:31)
--選自王誌勇《基督教聖約世界觀神學原理傳習錄》
此處所說的是對上帝的認信的四種層次。(1)嘴唇的認信—小孩或頭腦簡單的人,不明白自己所認信的是什麽,隻是在嘴唇上講出來;他們所認信的真理在心靈中也沒有牢固的根基。(2)嘴唇與心靈的認信—這種認信的根基是傳統的繼承,是基於對傳遞之人的信任,個人心靈中並沒有明確的領悟。正如一隊瞎子跟著一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宏深評論於:2007-10-0108:18:40感謝雷默兄的指點。近一年來,我按著以上所列的順序來向我們這裏的中國同學傳福音,先講上帝的創造,然後講人的墮落,十戒,最後才是基督的拯救。雖然至今還沒有任何聽眾願意歸向主,但好幾位都表示希望繼續學習聖經。一位同學表示,雖然他不願意相信我所分享的內容,但他願意相信這才是全麵的基督教。這正印證了羅馬書1章所言,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10-02 18:07:07)
選自王誌勇《基督教聖約世界觀神學原理傳習錄》
人生如同航海,有時我們要穿過幽暗的峽穀,兩邊的燈塔對於指引我們的航線當然大有幫助。但是,即使有了燈塔,我們仍然需要克服其他很多潛在的危險。在特別危險的地帶,我們還需要特別聘請熟悉地利位置的導航員。
在人生的大海中,上帝的法律就是燈塔,精通上帝的法律的律師就是導航員。可惜,在很多具有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雷默:“基要派最大的罪是狹隘,福音派最大的罪是妥協。”(DavidWells,NoPlaceforTruth,p.129.)此君承認,福音派之問題的根源就在於他們“任憑自己所認信的核心教義隨意消散”。這一教義就是聖經無謬的教義。今天大部分福音派人士接受所謂的“聖經高等批判”,使聖經經文出於一種不確定的狀態,從根本上動搖了聖經的無謬性和上帝對聖經的保守。
劉重明弟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10-01 11:51:18)
--選自王誌勇《基督教聖約世界觀神學原理傳習錄》托馬斯把美德分為三類。
首先是“認知性美德”(IntellectualVirtue),其中又分為“思辨性美德”(SpeculativeVirtue)和“實用性美德”(PracticalVirtue)。思辨性美德包括“智慧”(Wisdom)、“科學”(Science)和聰明(Understanding),實用性美德包括“藝術”(Art)和“明辨”(Prudence)。
第二類是“社會性美德”(MoralVirtue[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宏深評論於:2007-10-0106:52:09一個有趣的現象:盡管宗教改革時期改革宗和天主教尖銳對立,彼此視對方為異端,當代很多改革宗領袖卻在很大程度上默認天主教為普世教會的一員。凱波爾認為天主教是除改革宗之外唯一能提供一種完整世界觀的基督教派別,唐崇榮,林慈信等人都拒絕完全否認天主教,作為改革宗新一代的領軍人物,雷默兄似乎也持這一觀點。
在保守的新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9-29 21:07:02)
範泰爾與“神律論”--王誌勇範泰爾(CorneliusVanTil,1895-1987)是著名的改革宗神學家和護教家。在基督教認識論與護教學兩方麵,範泰爾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他生於荷蘭一個敬虔的加爾文派家庭中,於1905年遷居美國。1928年開始在普林斯頓神學院教授護教學。後來由於普林斯頓神學院傾向於自由主義神學,就辭去教職,同年成為費城新設立的威斯敏斯德神學院的初創教授之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51]
[52]
[53]
[54]
[5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