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唐朝(前唐:李淵,李世民)《讀通鑒論》王夫之●卷二十○唐高祖
【一】
易曰:“湯、武革命,應乎天而順乎人。”聖人知天而盡人之理,詩、書所
載,有不可得而詳者,千世而下,亦無從而知其深矣。乃自後世觀之,承天之佑,
受人之歸,一六寓而定數百年之基者,必有適當其可之幾,言亦可以知天、可以
知人焉。得天之時則不逆,應人以其時則誌定,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卷十九○隋文帝
【一】
聖人之道:有大義,有微言。故有宋諸先生推極於天,而實之以性,覆之心
得,嚴以躬修,非故取其顯者而微之、卑者而高之也。自漢之興,天子之教,人
士之習,亦既知尊孔子而師六經矣,然薄取其形跡之言,而忘其所本,則雖取法
以為言行,而正以成乎鄉原,若蘇威、趙普之流是已。
蘇威曰:“讀孝經一卷,足以立身治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南北朝《讀通鑒論》王夫之○恭帝
【一】
赫連勃勃征隱士韋祖思而殺之,暴人之恒也。祖思不免於死。凡屍隱士之名
以處亂世而無其實者,幸而不死,殆行險以徼幸之徒與!祖思之殺,以恭懼過甚,
而逢勃勃之怒。恭懼非死道也。故莊周人?世有養虎之說,動色相戒,譬諸遊羿
之彀中,誠哉其言乎!而非也。若周之說,亦懼已甚而與死為徒者也。孔子之於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西晉東晉《讀通鑑論》王夫之●卷十一○晉(泰始元年起)
【一】
魏削宗室而權臣篡,晉封同姓而骨肉殘,故法者非所以守天下也;而懷、湣
陷沒,琅邪複立國於江東者幾百年,則晉為愈矣。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興亡
之修短有恒數,苟易姓而無原野流血之慘,則輕授他人而民不病。魏之授晉,上
雖逆而下固安,無乃不可乎!然而三代王者建親賢之輔,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三國《讀通鑑論》王夫之●卷十○三國
【一】
國之亡,有自以亡也,至於亡,而所自亡之失昭然眾見之矣。後起者,因鑒
之、懲之,而立法以弭之;然所戒在此,而所失在彼,前之覆轍雖不複蹈,要不
足以自存。漢亡於宦官外戚之交橫,曹氏初立,即製宦者官不得過諸署令,黃初
三年,又製後家不得輔政,皆鑒漢所自亡而懲之也。然不再世,而國又奪於權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後漢(東漢)《讀通鑑論》王夫之●卷六○後漢更始
【一】
為名而有所推奉者,其誌不堅;人為名而尊己者,其立不固;項梁之立懷王,
新市、平林之立更始是已。天下憤楚之亡而望劉氏之再興,人之同情也,而非項
梁與張?、王鳳、朱鮪之情也。懷王、更始不思其反,受其推戴而屍乎其位,名
豈足以終係天下而戢桀驁者私利之心乎?懷王任宋義、抑項羽,而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王莽新朝《讀通鑑論》王夫之○王莽
【一】
王莽未滅,而劉歆先殺,歆未死而族先滅,哀哉!劉向之澤不保其子孫,而
從學之門人與俱燼也。甄豐也,王舜也,皆推戴莽以分膏潤者也。鬼奪其魄,而
豐以亂誅,舜以悸死,於是而知鬼神之道焉。推戴已成而心不自寧,此心之動,
鬼神動之也,二氣之良能所見幾而不可掩也;故皆不得其死,而歆之罰為尤酷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西漢《讀通鑑論》王夫之●卷二○漢高帝
【一】
有天下者而有私財,業業然守之以為固,而官天地、府萬物之大用,皆若與
己不相親,而任其盈虛。鹿橋、钜台之愚,後世開創之英君,皆席以為常,而貽
謀不靖,非僅生長深宮、習奄人?陋者之過也。滅人之國,入其都,彼之帑皆我
帑也,則據之以為天子之私。唐克西京,而隋氏之有在唐;宋入周宮,而五代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秦始皇二世《讀通鑑論》王夫之“推本得失之原,立一成之型”《讀通鑒論》是明末清初卓越思想家王夫之有關古史評論的代表作之一。王夫之,字而農,號薑齋,湖南衡陽人,晚年隱居衡陽石船山,學者尊稱為船山先生。生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崇禎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舉人。明亡後參加南明抗清鬥爭,後來放棄政治活動,退隱鄉閭間,在極艱苦的條件下,以著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陳友諒以恢複漢族王朝的統治為號召他的墓在哪(詳細地址)他有沒有後人
陳友諒(1320~1363)-陳漢皇帝1359-1363
http://www.quanxue.cn/LS_ZhengShi/MingShi/MingShi123.html點擊,往下拉到卷三
http://www.1368-1644.com/bbs/viewthread.php?tid=4904明朝那些事之陳友諒
http://book.sina.com.cn/nzt/his/mingchaonaxieshi1/18.shtml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之戰
http://post.baidu.com/f?kz=125250466論文《評陳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