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2007-07-07 15:36:36)
宋徽宗可憐不幸做君王在位期間,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宮觀,並設道官二十六階,發給道士俸祿。在位期間,爆發方臘、宋江等領導的民變。宣和二年(1120年),遣使與金朝訂立盟約,夾攻遼國。宣和七年,金軍南下攻宋。他傳位趙桓(欽宗),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與欽宗一同被金兵俘擄。後被押往北邊囚禁,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在位二十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評:餘傑的毛澤東在抗戰中的所作所為
餘傑的文章是事實,但是,蔣介石更垃圾,反正民國是中國最黑暗的時代,互相爭著賣國,一群垃圾。。。。。。
比清朝差多了,一代不如一代,但是,媒體卻通過醜化清朝和北洋政府,來襯托其偉大的一麵,兩岸政府都是這類手段,沒一個好東西。。。
蔣介石是怎樣愛國的(1926─1956)
1926年,英軍軍艦公然炮擊武漢北伐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07-07-06 17:58:04)
幾個好的網址,是有關論文的
中文免費論文地址集錦
一、綜合類
1、藍之韻論文
http://www.21blue.com門類較全。
2、學生大論文中心
http://www.studa.com/newpaper/
3、蜂朝無憂論文網
http://www.51lunwen.com/main/index.asp
門類很全。
4、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paper/
門類很全。
5、論文帝國
http://www.papersempire.com/
二、教育類
1、教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明武宗是回教徒,曾想綠化中華!http://www.huizucn.com/bbs/forumdisplay.php?fid=6朱元璋民族身份探討小結
朱元璋和很多古往今來的回族人一樣,不屬於格嚴意義上的穆斯林(伊斯蘭教教徒),甚至有的與穆斯林不沾邊,但他們是回族人這一點不可否認,因為民族與宗教是兩碼事。回族風俗|回族文化|回族交友|回族人的網絡家園O7a1D"SwK/F
近代常見的朱元璋畫像:
回族在線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評:“趙紫陽幕後推倒胡耀邦的一封信”
“趙紫陽幕後推倒胡耀邦的一封信”,此文作者不詳,從內容上看好象是真的,但不敢確定。然而,我對趙紫陽沒有任何好印象,此人的智商低的可憐,無恥的可以。為什麽我有這個評論,因為,在六四電視新聞公開報道中,趙紫陽對來訪的戈爾巴喬夫說:“我們所有重大決定都要請示小平同誌”。他這句話真假不說,他拙劣的講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日本偷襲珍珠港,德國為什麽向美國宣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德國為什麽不分時宜的向美國宣戰?此時德國還陷入蘇聯的苦戰呢,怎麽還敢向美國宣戰呢?德國當時到底是怎麽想的?
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的第三款:任何一方遭受攻擊,其他方會盡權力協助,包括政治,經濟和軍事等等。
ARTICLE3.Japan,Germany,andItalyagreetocooperateintheireffortsonaforesaidlines.Theyfurtherundertaketoassistone[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陳慶之究竟如何出名的?陳慶之到底有多強
//時勢造英雄,陳慶之是被曆史埋沒的一代名將。要不是田中芳樹的《奔波》《銀河英雄傳說》,也許我一輩子也不了解他的事紀。//為何了解本國曆史還需要外國小說做啟蒙?今天田中寫了一個陳慶之你就迷上了陳慶之.明天山本寫了一個斛律光你也一定迷上斛律光,你還有沒有判斷能力?陳慶之不過一將爾,比他高的人多的是.《梁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滿族最後的抵抗!------轉天涯社區作者---沙梨熊
因不知道這種帖子往那裏發,故借此地來展.最後的巴圖魯--晚清八旗軍們的最終結局引子
  首先,偶承認偶是個非常八卦的人,看晚清史始終有個疑惑,辛亥年,大清嫡係的八旗兵那裏去了,大多數史書都說是腐敗了,偶卻不大相信,要做一番詳考。果然有很多收獲,一起分享一下。基本上按駐防,番號,軍備,人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7-05 15:11:26)

李白是不是唐朝的宗室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麵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天寶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吳筠的推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清末新政:立憲緩行派有說服力籌備立憲是清末現代化過程中的核心問題之一。環繞著中國是不是應該推進立憲政治這一問題,在清末新政中出現了持續的激烈的論戰。本文通過考察清末立憲派與立憲緩行派之間的論爭,來揭示中國立憲政治所麵臨的內在矛盾。對這些內在矛盾的曆史考察,對於當代中國人更深入全麵地思考中國憲政與民主政治發展的條件,對於理解後發展國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