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起了個大早,因為要趕早上9點的火車去維也納。在酒店寬敞的蘇俄風格的餐廳吃完最後一頓心滿意足的自助餐,我們叫了Uber,直奔火車站。
順便吐槽一下捷克的火車站,外貌老舊,係統落後,電子顯示牌布局混亂,不事先做過研究很難一下子找到自己的站台,所以建議最好提前一個小時到火車站,留出充裕時間找到發車站。我們長了個心眼頭天晚上吃完晚飯,消食散步走到火車站研究好了怎樣找到站台的方法。我們訂的是RegioJet火車公司的快車票,在火車站大廳的顯示牌上怎麽也找不到這個公司的列車標記。問了詢問台,才知道這個公司在地下。在地下層的車次顯示大屏幕前,我們看著捷克文的外星文字,搞了半天,才研究明白Severni(北端), Jizni(南端)和Peron(站台)組合在一起的意思。布拉格其他地方都有捷英雙語的指示,唯獨老舊的火車站,全是捷克文,也蠻奇葩的。
一個高大的捷克小夥子主動過來幫助我們。不過,他自嘲自己也看大不懂,每天隻知道去自己通勤火車的那個月台。為了我們,他著實花了點時間研究了一番。捷克人的熱情(包括前麵提到的導遊Gustav)讓人感覺溫暖。和後來奧地利人的傲慢以及匈牙利人 的粗魯,天差地別。
這是我們的車票。兩個人才38歐,出奇地便宜。沒必要訂一等座,我們的經濟座就很舒服。
我們順利坐上火車,下午一點多就到了維也納。沒留下照片,但是火車站的先進,大氣,是捷克布拉格火車站不能比的。
維也納之行,也是我們特別期待的,它從13世紀起就是哈布斯堡王朝神聖羅馬帝國的中心,更是後來的奧匈帝國首都(與布達佩斯共治)。曆史上,它雖經曆蒙古入侵(1530)和奧斯曼帝國的圍城(1529, 1683),每次它都能絕處逢生,在危機後重建,並逐漸成為中歐文化與政治中心。這裏又是音樂之都,莫紮特、海頓、施特勞斯。。。都在維也納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和不朽的作品。在布拉格有一次吃飯,鄰桌的幾位來布拉格度周末的維也納年輕人就不無自豪地告訴我們,他們來自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據介紹,維也納連續幾年被評為世界最宜居城市,當然物價也是排在榜首的,哈哈!
言歸正傳,我們入住的酒店式公寓Adina Serviced Apartments Vienna就在火車站對麵,步行兩分鍾就到,太方便了。寬敞的studio房間,自帶廚浴,個人覺得比酒店舒適。這是booking上的照片,真的就是長這樣。我們訂了四晚,才660美金,在物價高昂的維也納,性價比很高,唯一不足的是它不包早飯,可以去隔壁的主店22歐吃buffet,我們試了一天,比布拉格差遠了,後來幾天就選擇自己解決。
照片取自booking.com
在樓底下,我們發現了ALDI的LOGO,於是收拾停當,便馬上下樓去ALDI買水買蔬菜和麵包。如在美國一樣,便利又經濟。好奇的是,為什們明明是ALDI的標誌,但卻寫著Hofer呢?後來一查,才明白,ALDI是德國超市牌子,進入奧地利時,發現“ALDI”這個名字已經被本地另一家公司注冊了。為了避免商標糾紛,就選擇了Hofer這個名字,這是當年收購的一家奧地利本土折價超市連鎖店的名字。不管叫哪個名字,本質上是一個體係,但Hofer這個名字沿用到今天,大家也習慣了。
(網絡照片)
時間不尷不尬,我們決定午飯對付一下,趁天色尚早,去美景宮看花園美景。對,你沒聽錯,是美景宮(Belvedere Palace),不是美泉宮。美景宮離我們住處走路才10分鍾,是一個美術館,建築是巴洛克宮殿風格,內藏奧地利的國寶畫作古斯塔.克林姆特的“吻”,見下圖網絡照。它原本是薩伏依親王歐根親王(Prince Eugene of Savoy)在十八世紀初修建的夏宮。在他去世後,被瑪利亞.特蕾莎女王購入,成為皇室財產。
我倆對畫作不懂,加之離關門時間也近了,所以直接跳過博物館,奔花園。美景宮其實分為上美景宮(Upper Belvedere Palace)和下美景宮(Lower Belvedere Palace),由一條中軸花園連接。
我們從上美景宮的正門進入,無需買票。黑色的鐵藝鏤空正門高大華美,兩側有白色石柱,上麵有威嚴的獅子雕塑守護,金色盾徽象征奧匈帝國的威嚴氣勢。
美景宮前的花園裏鬱金香正怒放,和噴泉,宮殿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美中不足,美景宮的一側在維修,搭著腳手架,影響了總體的美感。
美景宮的屋頂上排列著一排白色雕像,可能是一些古典神話人物,不僅是裝飾,也是宮殿象征權力的圖騰。
宮殿門口和花園兩側有許多獅身人麵像,雕工精細,姿態各異。因為古時是親王的宮殿,我想是代表力量和守護(獅身)以及權力和智慧(人麵)的平衡,暗示著宮殿主人的身份和威望。
美景宮地勢高,遠遠望去,維也納內城的地標性建築盡收眼底。那座黑灰色的尖頂教堂就是聖斯蒂芬大教堂 (St. Stephen’s Cathedral) 。
這尊“馴馬者”的雕塑,寓意人類征服自然野性的古典主題,也隱喻歐根親王作為現代英雄的軍事成就 -- 他一生領導哈布斯堡軍隊多次擊敗奧斯曼帝國,被視為奧地利的救星。據說,歐根親王本人是這座夏季宮殿和園林建設的藝術讚助人,他命令將園林打造成“神話樂園”,並以神話人物比於自身 -- 例如,親王常被比作阿波羅(Apollo),而馴馬主題強化其“馴化敵人”的形象。歐根親王是法國路易十四的侄孫,卻選擇為哈布斯堡效忠,擊敗土耳其擴張,包圍了歐洲基督教世界。所以這尊雕塑也象征著啟蒙時代“理性戰勝野蠻”的理念。
美景宮的園林設計整體受凡爾賽宮影響,由多米尼克.吉拉爾(Dominique Girard)規劃,噴泉和眾多神話雕塑總計約30多尊,沿宮殿正軸對稱分布,很好地體現了歐根親王的軍事榮耀和藝術品位。
這座噴泉池位於美景宮上花園和下花園之間的中軸線上,水池裏,海神們在嬉戲玩水,左右台座上半人半魚的形象,則是特裏同(Tritons),海神波塞冬之子。整個噴泉群也契合了這座巴洛克花園“人駕馭自然”的主題。
這尊雕塑,希臘神話裏的大力神赫拉克裏斯(Herakles),肩扛木棒,腰纏獸皮,和身邊的青春女神赫柏(Hebe)竊竊私語,英雄愛美神。隻是英雄和美神都幾百年沒洗澡了, 嗬嗬!
經過階梯往下,穿過修剪整齊的樹籬小徑,就是下花園的出口了。
美泉宮反麵。
出了大門,沒走幾步,就到了金色大廳(Vienna Music Society),我們過幾天要來這兒聽莫紮特音樂會,先來認認路。夕陽映照下的金色大廳,美輪美奐,真的抹上了一層金色。它是維也納最古老、最現代化的音樂廳,始建於1867年,1869年竣工,由建築大師奧菲爾•漢森設計,是意大利文藝複興式建築。外牆黃紅兩色相間,屋頂上豎立著許多音樂女神雕像,古雅別致。從1939年開始,這裏便是每年新年伊始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法定場所。後因戰爭一度中斷,1959年又重新恢複。
金色大廳並非一座獨立的建築,而是音樂之友協會大樓的一部分,內有多個音樂廳,除金色大廳外,還包括勃拉姆斯廳和莫紮特廳等演出大廳,以及辦公室。我們幾天後要聽的音樂會,就是在勃拉姆斯廳。
這座建築位於維也納內城,我們繞來繞去,老是經過它,好像一個地標。一查,原來這是奧地利著名的維也納保險集團(Vienna Insurance Group, VIG)總部大樓,俗稱Ringturm(環塔),確實是一座標誌性建築,集團成立於1824年,是中東歐地區最大的保險集團之一,相當於我們這裏的MetLife吧。
這是一家啤酒店,坐滿了年輕人,這裏喝啤酒是免費的,點菜才收費。我們在中歐旅遊,不由也融入這裏的啤酒文化,開始喝啤酒解渴。這裏的啤酒入口是甜的,又解渴又爽口,比水還便宜。
我們的晚餐是在這家金龍中餐館解決的。老板娘是杭州人,菜做得不錯,南方口味,筍幹炒牛肉有濃濃的煙火味,筍幹據說是從杭州帶回來的。和老板娘套了半天瓷,因為我家LD也是杭州人,可她不買賬,最後讓她給我的水壺加滿水,愣是收了我一歐。歐洲的飯店沒有硬性小費,但是要喝水絕對是收費的,通常是三歐,一歐可能是看在半個老鄉的份上:)能在寸金寸土的維也納內城站住腳,可見老板娘本事不小。席間,還來了一個十多人的小團隊,清一色的中國年輕白領,胸前掛著公司的名牌,還有兩個本地人帶隊,說一口流利國語,我猜是國內來的技術交流團隊,過來取經的。不知為什麽,“彎道超車”這個字眼閃過腦際。
晚風輕拂,我們飯後一邊散步消食,一邊順道走回酒店,路上行人如織,很多是飯後出來乘涼的,街頭有啤酒鋪,年輕人邊喝啤酒邊聊天,都無需下酒菜。維也納,是個不夜城,也是個宜居的地方。在這裏,我似乎找到了夏夜在上海南京路、淮海路閑逛乘涼的感覺。
2025春末夏初的中歐行之六 --維也納:精致秀麗美景宮 宜居榜首屬維城
娜佳85 (2025-09-23 19:36:56) 評論 (0)第二天起了個大早,因為要趕早上9點的火車去維也納。在酒店寬敞的蘇俄風格的餐廳吃完最後一頓心滿意足的自助餐,我們叫了Uber,直奔火車站。
順便吐槽一下捷克的火車站,外貌老舊,係統落後,電子顯示牌布局混亂,不事先做過研究很難一下子找到自己的站台,所以建議最好提前一個小時到火車站,留出充裕時間找到發車站。我們長了個心眼頭天晚上吃完晚飯,消食散步走到火車站研究好了怎樣找到站台的方法。我們訂的是RegioJet火車公司的快車票,在火車站大廳的顯示牌上怎麽也找不到這個公司的列車標記。問了詢問台,才知道這個公司在地下。在地下層的車次顯示大屏幕前,我們看著捷克文的外星文字,搞了半天,才研究明白Severni(北端), Jizni(南端)和Peron(站台)組合在一起的意思。布拉格其他地方都有捷英雙語的指示,唯獨老舊的火車站,全是捷克文,也蠻奇葩的。
一個高大的捷克小夥子主動過來幫助我們。不過,他自嘲自己也看大不懂,每天隻知道去自己通勤火車的那個月台。為了我們,他著實花了點時間研究了一番。捷克人的熱情(包括前麵提到的導遊Gustav)讓人感覺溫暖。和後來奧地利人的傲慢以及匈牙利人 的粗魯,天差地別。
這是我們的車票。兩個人才38歐,出奇地便宜。沒必要訂一等座,我們的經濟座就很舒服。
我們順利坐上火車,下午一點多就到了維也納。沒留下照片,但是火車站的先進,大氣,是捷克布拉格火車站不能比的。
維也納之行,也是我們特別期待的,它從13世紀起就是哈布斯堡王朝神聖羅馬帝國的中心,更是後來的奧匈帝國首都(與布達佩斯共治)。曆史上,它雖經曆蒙古入侵(1530)和奧斯曼帝國的圍城(1529, 1683),每次它都能絕處逢生,在危機後重建,並逐漸成為中歐文化與政治中心。這裏又是音樂之都,莫紮特、海頓、施特勞斯。。。都在維也納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和不朽的作品。在布拉格有一次吃飯,鄰桌的幾位來布拉格度周末的維也納年輕人就不無自豪地告訴我們,他們來自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據介紹,維也納連續幾年被評為世界最宜居城市,當然物價也是排在榜首的,哈哈!
言歸正傳,我們入住的酒店式公寓Adina Serviced Apartments Vienna就在火車站對麵,步行兩分鍾就到,太方便了。寬敞的studio房間,自帶廚浴,個人覺得比酒店舒適。這是booking上的照片,真的就是長這樣。我們訂了四晚,才660美金,在物價高昂的維也納,性價比很高,唯一不足的是它不包早飯,可以去隔壁的主店22歐吃buffet,我們試了一天,比布拉格差遠了,後來幾天就選擇自己解決。
照片取自booking.com
在樓底下,我們發現了ALDI的LOGO,於是收拾停當,便馬上下樓去ALDI買水買蔬菜和麵包。如在美國一樣,便利又經濟。好奇的是,為什們明明是ALDI的標誌,但卻寫著Hofer呢?後來一查,才明白,ALDI是德國超市牌子,進入奧地利時,發現“ALDI”這個名字已經被本地另一家公司注冊了。為了避免商標糾紛,就選擇了Hofer這個名字,這是當年收購的一家奧地利本土折價超市連鎖店的名字。不管叫哪個名字,本質上是一個體係,但Hofer這個名字沿用到今天,大家也習慣了。
(網絡照片)
時間不尷不尬,我們決定午飯對付一下,趁天色尚早,去美景宮看花園美景。對,你沒聽錯,是美景宮(Belvedere Palace),不是美泉宮。美景宮離我們住處走路才10分鍾,是一個美術館,建築是巴洛克宮殿風格,內藏奧地利的國寶畫作古斯塔.克林姆特的“吻”,見下圖網絡照。它原本是薩伏依親王歐根親王(Prince Eugene of Savoy)在十八世紀初修建的夏宮。在他去世後,被瑪利亞.特蕾莎女王購入,成為皇室財產。
我倆對畫作不懂,加之離關門時間也近了,所以直接跳過博物館,奔花園。美景宮其實分為上美景宮(Upper Belvedere Palace)和下美景宮(Lower Belvedere Palace),由一條中軸花園連接。
我們從上美景宮的正門進入,無需買票。黑色的鐵藝鏤空正門高大華美,兩側有白色石柱,上麵有威嚴的獅子雕塑守護,金色盾徽象征奧匈帝國的威嚴氣勢。
美景宮前的花園裏鬱金香正怒放,和噴泉,宮殿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美中不足,美景宮的一側在維修,搭著腳手架,影響了總體的美感。
美景宮的屋頂上排列著一排白色雕像,可能是一些古典神話人物,不僅是裝飾,也是宮殿象征權力的圖騰。
宮殿門口和花園兩側有許多獅身人麵像,雕工精細,姿態各異。因為古時是親王的宮殿,我想是代表力量和守護(獅身)以及權力和智慧(人麵)的平衡,暗示著宮殿主人的身份和威望。
美景宮地勢高,遠遠望去,維也納內城的地標性建築盡收眼底。那座黑灰色的尖頂教堂就是聖斯蒂芬大教堂 (St. Stephen’s Cathedral) 。
這尊“馴馬者”的雕塑,寓意人類征服自然野性的古典主題,也隱喻歐根親王作為現代英雄的軍事成就 -- 他一生領導哈布斯堡軍隊多次擊敗奧斯曼帝國,被視為奧地利的救星。據說,歐根親王本人是這座夏季宮殿和園林建設的藝術讚助人,他命令將園林打造成“神話樂園”,並以神話人物比於自身 -- 例如,親王常被比作阿波羅(Apollo),而馴馬主題強化其“馴化敵人”的形象。歐根親王是法國路易十四的侄孫,卻選擇為哈布斯堡效忠,擊敗土耳其擴張,包圍了歐洲基督教世界。所以這尊雕塑也象征著啟蒙時代“理性戰勝野蠻”的理念。
美景宮的園林設計整體受凡爾賽宮影響,由多米尼克.吉拉爾(Dominique Girard)規劃,噴泉和眾多神話雕塑總計約30多尊,沿宮殿正軸對稱分布,很好地體現了歐根親王的軍事榮耀和藝術品位。
這座噴泉池位於美景宮上花園和下花園之間的中軸線上,水池裏,海神們在嬉戲玩水,左右台座上半人半魚的形象,則是特裏同(Tritons),海神波塞冬之子。整個噴泉群也契合了這座巴洛克花園“人駕馭自然”的主題。
這尊雕塑,希臘神話裏的大力神赫拉克裏斯(Herakles),肩扛木棒,腰纏獸皮,和身邊的青春女神赫柏(Hebe)竊竊私語,英雄愛美神。隻是英雄和美神都幾百年沒洗澡了, 嗬嗬!
經過階梯往下,穿過修剪整齊的樹籬小徑,就是下花園的出口了。
美泉宮反麵。
出了大門,沒走幾步,就到了金色大廳(Vienna Music Society),我們過幾天要來這兒聽莫紮特音樂會,先來認認路。夕陽映照下的金色大廳,美輪美奐,真的抹上了一層金色。它是維也納最古老、最現代化的音樂廳,始建於1867年,1869年竣工,由建築大師奧菲爾•漢森設計,是意大利文藝複興式建築。外牆黃紅兩色相間,屋頂上豎立著許多音樂女神雕像,古雅別致。從1939年開始,這裏便是每年新年伊始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法定場所。後因戰爭一度中斷,1959年又重新恢複。
金色大廳並非一座獨立的建築,而是音樂之友協會大樓的一部分,內有多個音樂廳,除金色大廳外,還包括勃拉姆斯廳和莫紮特廳等演出大廳,以及辦公室。我們幾天後要聽的音樂會,就是在勃拉姆斯廳。
這座建築位於維也納內城,我們繞來繞去,老是經過它,好像一個地標。一查,原來這是奧地利著名的維也納保險集團(Vienna Insurance Group, VIG)總部大樓,俗稱Ringturm(環塔),確實是一座標誌性建築,集團成立於1824年,是中東歐地區最大的保險集團之一,相當於我們這裏的MetLife吧。
這是一家啤酒店,坐滿了年輕人,這裏喝啤酒是免費的,點菜才收費。我們在中歐旅遊,不由也融入這裏的啤酒文化,開始喝啤酒解渴。這裏的啤酒入口是甜的,又解渴又爽口,比水還便宜。
我們的晚餐是在這家金龍中餐館解決的。老板娘是杭州人,菜做得不錯,南方口味,筍幹炒牛肉有濃濃的煙火味,筍幹據說是從杭州帶回來的。和老板娘套了半天瓷,因為我家LD也是杭州人,可她不買賬,最後讓她給我的水壺加滿水,愣是收了我一歐。歐洲的飯店沒有硬性小費,但是要喝水絕對是收費的,通常是三歐,一歐可能是看在半個老鄉的份上:)能在寸金寸土的維也納內城站住腳,可見老板娘本事不小。席間,還來了一個十多人的小團隊,清一色的中國年輕白領,胸前掛著公司的名牌,還有兩個本地人帶隊,說一口流利國語,我猜是國內來的技術交流團隊,過來取經的。不知為什麽,“彎道超車”這個字眼閃過腦際。
晚風輕拂,我們飯後一邊散步消食,一邊順道走回酒店,路上行人如織,很多是飯後出來乘涼的,街頭有啤酒鋪,年輕人邊喝啤酒邊聊天,都無需下酒菜。維也納,是個不夜城,也是個宜居的地方。在這裏,我似乎找到了夏夜在上海南京路、淮海路閑逛乘涼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