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踏上寧夏的土地,僅是為了打卡和填補空白。然而意想不到的收獲卻不少,最大的收獲莫過於對作家張賢亮的了解,不對,張賢亮還是傑出的一個企業家和著名的收藏家。
張賢亮不僅留給世人《靈與肉》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等眾多的文學作品,還給我們留下了鎮北堡西部影城(簡稱西部影城),一個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影城。
張賢亮父母家庭背景顯赫,他的父親張友農曾就讀哈佛大學商學院,回國後任張學良的英文秘書。解放後不久張賢亮的父親死在監獄中,受到他父親的牽連,張賢亮1954年從北京到寧夏插隊,1957年張賢亮因《大風歌》被打成右派,在寧夏勞動改造和監禁長達22年。據導遊介紹,有一次張賢亮被派外出買鹽,他誤入現在西部影城裏的明城堡和清城堡,當時兩個城堡早己荒廢,無人居住。
1979年張賢亮獲得平反,他承包了兩個城堡,開始向電影界推介鎮北堡。1981年機會來了, 導演張軍釗和當時還是攝影師的張藝謀在鎮北堡拍攝了《一個和八個》電影,這是在鎮北堡拍的首部電影。之後謝晉的《牧馬人》,1987年張藝謀執導的首部電影《紅高梁》等相繼在此拍攝。張賢亮不收取攝製組一分錢,條件是搭製的道具要全部留下。這些電影的拍攝為後來鎮北堡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3年張賢亮成立了鎮北堡西部影城,他把全部積蓄76萬元全部投入到西部影城。如今,己有200餘部電影在此拍攝,西部影城被評為"中國最受歡迎旅遊目的地",被被譽為"中國之最","寧夏之寶"。還有"寧夏之旅,必遊影城"一說,可見西部影城在國內遊客中的影響力。
我還沒進入西部影城,就被影城大門上的字所吸引。張賢亮寫的"行走長見識"和"旅遊即讀書"分別刻在大門柱子的兩側。橫梁上立著他寫的"知之門"三個大字。我看著大門,仿佛張賢亮正在向我敘說,走進這個知識的大門吧,旅遊是一種讀書的形式,能夠增長知識和才幹。
我走進了影城,先步入了明城。明城建於明朝1500年的弘治年間,是當時修建眾多西北要塞之一,取名為鎮北堡,1738年鎮北堡毀於地震。明城的特點是原始,殘破,荒涼。主要景點有文革大院,酒作坊等,紅高粱電影裏的酒作坊就在這拍攝。
1740年清朝乾隆皇帝下令重建鎮北堡,現在這座清朝建的城堡是西部影城景點最多,最受遊客青睞的地方。有牛魔王宮,觀音閣,神秘山洞,幸運之門,影視一條街和柳家大院等。由周星馳主演的"大話西遊"在柳家大院裏拍攝了不少鏡頭。
西部影城中的清城和明城是"原始的",銀川一條街是"現代的"。這是一條仿造的老銀川的"柳樹巷"。我是對街口大門上的文字很感興趣,即"老銀川街景,創立體文學"。然而我進了這條老街,感覺不對勁,街道上基本上沒有遊人,看來仿造的這條街不受遊客的歡迎。雖有老銀川街景,沒有創立體文學。
我對西部影城最感興趣的部分是張賢亮的故居和張賢亮的收藏品。張賢亮在清城裏建了一個自己居住的四合院,除了客廳,寫字室等少數房間保持原樣外,其它房間都用來介紹張賢亮的一生。仔細看過張賢亮苦難的前半生和輝煌的後半生的介紹,我不由地對張賢亮產生了敬仰和崇拜,張賢亮的"堅持夢想,爭取輝????"這句名言深深打動了我,這也是我寧夏之旅的最大收獲。
張賢亮曾被評為中國十大收藏家之一,他收藏的領域非常廣泛。西部影城裏主要展示了他收藏的家具和影視服飾。他收藏的家具,一套價格從十幾萬到幾千萬人民幣不等。他收藏的一塊矽化石距今己有2.8億至3億年,這塊矽化石為鎮城之寶。我大致估算了一下展示的收藏品價值,至少在一億元人民幣以上。
1988年,在西部影城拍攝的電影《紅高梁》獲得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熊獎),張藝謀,鞏俐和薑文也一舉成名。 因此,才有了這個說法,中國電影從鎮北堡西部影城走向了世界。
現在,鎮北堡西部影城由張賢亮的兒子管理,希望他能繼承好父業,把西部影城辦得更好。西部影城大門。
張賢亮酷愛書法,他寫的影城名字。
明城的景點塔林,拍攝《嗄達梅林》搭建的場景。
銀川一條街的大門
銀川一條街街景,幾乎沒有遊人。不成功的複製品。
清城城門。
清城城牆。
明城城牆
清城
明城內的塔建的場景。
明城內的電影城景。
張賢亮故居大門。
張賢亮居住的四合院
張賢亮的寫字室
張賢亮故居內的展示。
四合院一側的長廊。
在四合院的房間裏展示張賢亮一生的照片和經曆。
張賢亮住過的草棚
張賢亮住過的土房子。
張賢亮的收藏。
張賢亮的收藏
張賢亮收藏的電影服裝。
鎮城之寶矽化石,距今2.8億年至3億年。
張賢亮的座右銘。
西部影城一中國電影從這裏走向了世界
世界在我心中 (2025-09-22 06:02:39) 評論 (1) 我第一次踏上寧夏的土地,僅是為了打卡和填補空白。然而意想不到的收獲卻不少,最大的收獲莫過於對作家張賢亮的了解,不對,張賢亮還是傑出的一個企業家和著名的收藏家。
張賢亮不僅留給世人《靈與肉》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等眾多的文學作品,還給我們留下了鎮北堡西部影城(簡稱西部影城),一個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影城。
張賢亮父母家庭背景顯赫,他的父親張友農曾就讀哈佛大學商學院,回國後任張學良的英文秘書。解放後不久張賢亮的父親死在監獄中,受到他父親的牽連,張賢亮1954年從北京到寧夏插隊,1957年張賢亮因《大風歌》被打成右派,在寧夏勞動改造和監禁長達22年。據導遊介紹,有一次張賢亮被派外出買鹽,他誤入現在西部影城裏的明城堡和清城堡,當時兩個城堡早己荒廢,無人居住。
1979年張賢亮獲得平反,他承包了兩個城堡,開始向電影界推介鎮北堡。1981年機會來了, 導演張軍釗和當時還是攝影師的張藝謀在鎮北堡拍攝了《一個和八個》電影,這是在鎮北堡拍的首部電影。之後謝晉的《牧馬人》,1987年張藝謀執導的首部電影《紅高梁》等相繼在此拍攝。張賢亮不收取攝製組一分錢,條件是搭製的道具要全部留下。這些電影的拍攝為後來鎮北堡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3年張賢亮成立了鎮北堡西部影城,他把全部積蓄76萬元全部投入到西部影城。如今,己有200餘部電影在此拍攝,西部影城被評為"中國最受歡迎旅遊目的地",被被譽為"中國之最","寧夏之寶"。還有"寧夏之旅,必遊影城"一說,可見西部影城在國內遊客中的影響力。
我還沒進入西部影城,就被影城大門上的字所吸引。張賢亮寫的"行走長見識"和"旅遊即讀書"分別刻在大門柱子的兩側。橫梁上立著他寫的"知之門"三個大字。我看著大門,仿佛張賢亮正在向我敘說,走進這個知識的大門吧,旅遊是一種讀書的形式,能夠增長知識和才幹。
我走進了影城,先步入了明城。明城建於明朝1500年的弘治年間,是當時修建眾多西北要塞之一,取名為鎮北堡,1738年鎮北堡毀於地震。明城的特點是原始,殘破,荒涼。主要景點有文革大院,酒作坊等,紅高粱電影裏的酒作坊就在這拍攝。
1740年清朝乾隆皇帝下令重建鎮北堡,現在這座清朝建的城堡是西部影城景點最多,最受遊客青睞的地方。有牛魔王宮,觀音閣,神秘山洞,幸運之門,影視一條街和柳家大院等。由周星馳主演的"大話西遊"在柳家大院裏拍攝了不少鏡頭。
西部影城中的清城和明城是"原始的",銀川一條街是"現代的"。這是一條仿造的老銀川的"柳樹巷"。我是對街口大門上的文字很感興趣,即"老銀川街景,創立體文學"。然而我進了這條老街,感覺不對勁,街道上基本上沒有遊人,看來仿造的這條街不受遊客的歡迎。雖有老銀川街景,沒有創立體文學。
我對西部影城最感興趣的部分是張賢亮的故居和張賢亮的收藏品。張賢亮在清城裏建了一個自己居住的四合院,除了客廳,寫字室等少數房間保持原樣外,其它房間都用來介紹張賢亮的一生。仔細看過張賢亮苦難的前半生和輝煌的後半生的介紹,我不由地對張賢亮產生了敬仰和崇拜,張賢亮的"堅持夢想,爭取輝????"這句名言深深打動了我,這也是我寧夏之旅的最大收獲。
張賢亮曾被評為中國十大收藏家之一,他收藏的領域非常廣泛。西部影城裏主要展示了他收藏的家具和影視服飾。他收藏的家具,一套價格從十幾萬到幾千萬人民幣不等。他收藏的一塊矽化石距今己有2.8億至3億年,這塊矽化石為鎮城之寶。我大致估算了一下展示的收藏品價值,至少在一億元人民幣以上。
1988年,在西部影城拍攝的電影《紅高梁》獲得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熊獎),張藝謀,鞏俐和薑文也一舉成名。 因此,才有了這個說法,中國電影從鎮北堡西部影城走向了世界。
現在,鎮北堡西部影城由張賢亮的兒子管理,希望他能繼承好父業,把西部影城辦得更好。西部影城大門。
張賢亮酷愛書法,他寫的影城名字。
明城的景點塔林,拍攝《嗄達梅林》搭建的場景。
銀川一條街的大門
銀川一條街街景,幾乎沒有遊人。不成功的複製品。
清城城門。
清城城牆。
明城城牆
清城
明城內的塔建的場景。
明城內的電影城景。
張賢亮故居大門。
張賢亮居住的四合院
張賢亮的寫字室
張賢亮故居內的展示。
四合院一側的長廊。
在四合院的房間裏展示張賢亮一生的照片和經曆。
張賢亮住過的草棚
張賢亮住過的土房子。
張賢亮的收藏。
張賢亮的收藏
張賢亮收藏的電影服裝。
鎮城之寶矽化石,距今2.8億年至3億年。
張賢亮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