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不是說過要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嗎?
"換上一個差員工都是不合理的"您也同意這不合理,但是這是事實存在,而且多到不勝枚舉,問題在於誰才應該是老闆,這個我們應該要有清楚的認知。
"你所謂的民主常常是低效的代名詞, 台灣政黨輪替後,經濟發展遠遠不如政黨輪替前,貪汙腐化則發展得挺快(這方麵大陸也沒做好),族群分裂加深 。隨之而來的是台北被上海超越。。。"首先您要瞭解民主絕對不是低效的代名詞,她反而是高效能的表現,會產生這種偏差性的觀點,要從社會學的角度去理解。台灣的政治發展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也正因為這獨特的歷史背景而發展成今日的景況,關於這點,我們可以另外討論,至於政黨輪替後,經濟發展大不如前,您不能著眼在因為民主的低效或民主傷害經濟發展,您必須要著眼在執政黨的無能才是。
換一個角度來看,當一個國家的執政者過度的注重在某一方麵的發展的結果,將導致其他方麵的失衡,最終必須付出代價,以台灣來講,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過度注重經濟發展,相對忽略了人文方麵的同等培育與發展,台灣又因為地方小,所以反應的時間相對較短,您就可以看到現今台灣的亂像,就是台灣正在償付高昂的社會成本,大陸也一樣,大陸現在的模式跟台灣當年幾乎是如出一轍,您同樣也可以看到,甚至感覺到,龐大的社會成本正在累積,大陸因為地方大,所以反應不會那麼快,但是這種社會成本勢必要在可預知之未來償還。"冤有頭,債有主,出門左轉是政府。"還記得這標語嗎?
至於加深族群的分裂,這族群分裂同樣也是獨特的歷史背景下的產物,但是話說回來,再分能分到哪兒去呢? 在台灣的人聽多了就見怪不怪,再讓他們叫囂個幾年,他們就叫不出來了,因為隨著時代與組成份子的改變,這些將無法吸引注意與引起共鳴了。
您不應該就民主本身對台灣是福是禍來論,而應該以此種民主方式對台灣是福是禍來論才是。
至於上海超越台北這事,您同樣沒有立場,上海扼長江出海口,大陸海岸線的中端,坐擁最為富庶的江浙太湖地區,為長江流域的總吞吐港,早在抗戰前就已經成為遠東最大的經濟、文化、航運交通中心,以她所擁有的有形與無形的資源,到現在才超越台北,您不嫌太晚了嗎?
民主當然不是萬能,但是國家最大的利益就是為尋求人民最大的利益。
二十年來的經濟發展是有目共睹,您既然這麼珍惜,您就應該從幾個角度去思考,為什麼比二十年前更早以前,該做而沒有做? 為什麼一直到二十年前才開始做? 如果打一開始就做二十年前才做的事,今日大陸又將會是什麼光景? 這是第一係列的思考,因為史之寶貴在能知古鑑今,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第二係列的思考我前麵有提到一點點,能有經濟的高度發展,靠的是什麼才使大陸出口的東西在國際市場上如此有競爭力? 這些所仰賴的有利條件會不會消失?
第三係列的思考是最難的,搞經濟,從無到有,隻要有足夠的資源,其實不難,而且是能收立竿見影之效,因為物價生活可以很快提升,自然很能討喜,但是在搞經濟中所犧牲的,所忽略的,所擱置的種種必須與經濟發展同步發展的,都將成為社會成本,留待日後一一償付,其中對個人道德標準的降低以及社會價值觀的扭曲影響最大,更是未來亂源之一,而現在這些亂像已一一浮現,該如何導正? 如何消弭?
我什麼說了要撤換? 這也是無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