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員工屢屢被換是不爭的事實--但不表明這是對的,自己查查這句話的出處。
“49年之前台北連電也沒有“ --- 許多台灣網友,包括個別皇軍的良民不是對日本對台灣的統治津津樂道嗎? 恐怕他們不會認同你的這一說法。
據壇子裏一位台灣背景的網友的數據,當年拿去台灣的美金並不多,“僅僅5億美金而已“,我問當年台灣的人均GDP是多少,回答“不知道”。國民黨拿走了多少,恐怕隻有天知道。就算5億美元,這在當時的台灣難道還不是天文數字?麻煩你查一下,當年台灣的人均GDP是多少。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
49年之前台北不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大陸一線城市
---那時台灣沒有大陸過去的黃金,美元,設備和人才。如有疑問,可查一下50年代“中央研究院”中台灣本土的有幾個, 台北故宮中國寶級文物中有幾件事出自台灣 ---- 差的東西老蔣是不會拿的,設備,人才也一樣。
70年代台北超越北京,上海
---當時台灣還沒有開放黨禁,也沒有公開,合法的反對黨,按您的說法是還不民主, 執政的是被民進黨成為“外來”的國民黨。
政黨輪替後台北被京,上海超越
----90年代實施了政黨輪替, 用您話說台灣有了真正的民主,僅僅10多年後,台北又落在了北京,上海的後麵,而且這一趨勢在最近的幾年中還看不出有改觀的跡象。這段時間執政的是本土意識較強的李登輝,陳水扁。
也許是碰巧了,台灣本土對台灣經濟的貢獻真的還十分有限。
所以你有精力為大陸民主操心的同時,也應為台灣的民生勞神。別老是指望靠大陸讓利來度過經濟難關。
另外,我的時間表不用整合,按您的說法,你查一下台灣那一年才開放的黨禁, 那一年才實現了大選,那一年才實現了政黨輪替, 這些難道不是你所說的“民主”要素嗎? 這之前的東西按您的標準算得上民主嗎?台灣黨當年的民意代表其職能不會比當年大陸的人大代表,政協代表甚至職工代表強。看一下50-70年代大陸政府,人大,政協中黨外人士的比例,和同期的台灣作一下比較,答案明顯的。
至於毛的能力,包括李扁的能力,是不能小看的。隻是沒把精力發放在改善民生上。
若李扁真有能在內鬥,不就是相對無能在治國嗎? --- 這與我的說法沒有啥不同。
順便提一下,李登輝也許曾經是共產黨員,可他從政後大部分時間是國民黨員,台盟創始人。
他之所以有今天,與共產黨並無關係,是將經國看錯了人,台灣老百姓選錯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