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哲學與科學之分界

來源: 慕容青草 2016-06-11 20:31:1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083 bytes)

科學與哲學是人類文明的基礎。但是,科學與哲學之間的關係卻是一個不易回答的千古難題,而且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及主流哲學作為一門專業的日益式微,人們對於兩者各自的功效以及彼此之間關係的誤解也不斷加深。一種人們普遍熟悉的關於科學與哲學的關係的說法是:哲學孕育了科學,科學來自古代的自然哲學;哲學可以指導科學的發展並對科學的發展進行總結。上麵的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但它的一大缺陷是對哲學與科學各自在人類文明中的功效的界定比較含糊,這種含糊是導致人們對於科學與哲學的對比的誤解的主要原因,而這種誤解在哲學被大人物們宣判了死亡之後顯得更為突出。

在討論科學與哲學之對比的時候,人們目前主要著眼於哲學作為一門專業學科與科學整體之間的對比關係。這恐怕是因為人們感到危機的主要是哲學作為一門專業的存在必要性而不是要否認哲學性的思考在生活中的價值。其實,雖然專業的哲學有其自身固有的存在條件和特點[1],它對於文明的貢獻以及與科學之間的關係仍是由哲學與科學的思維和方法及其理論在整個人類文明中邏輯地位及作用所決定的。人們目前對於哲學與科學關係所表現出的困惑,不論是讚同哲學已死論的人還是認為哲學仍有生命力的人,其根源主要還在於對哲學與科學在文明中的地位及作用缺乏清楚的認識,而這種認識的缺乏卻是由來已久,是一個隨著文明的發展才顯得更為重要的問題。

當然,科學與哲學的關係或各自在文明中的地位這個問題本身又是一個語義的問題,因為不論在中文還是西文裏科學與哲學都是人為使用的名詞,既然是人為地創造與使用的名詞,那麽各自的意思就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因此,我們這裏要討論的問題的恰當的提法應該是:如何看待用科學及哲學所表達的意思才能最好地界定它們各自在文明中的地位及相互關係。

那麽,我們到底應該如何來看待科學與哲學呢?其實,現代化的科技與經濟體係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恰當地界定科學與哲學這樣一個很好的視角:科學依賴於數據,不論是公式計算出來的數據,還是數值模擬得出的數據,還是生產記錄的數據,還是實驗室裏得出的數據,還是自然觀察或采集的數據,總之科學理論的建立,印證,與應用都依賴於數據;而哲學不依賴於數據而隻依賴於純邏輯思辨。

這樣一種劃分可以用來作為科學與哲學的專業領域的劃分,相應地也可以用來非常有效地判斷一篇文章或一個項目屬於是哲學類的還是科學類的的判斷。

就學科各自的自然價值來說,上述這樣的劃分似乎原本沒有什麽必要。原則上來說,似乎應該是需要用到科學方法的時候,就用科學方法,需要用到哲學思辨的時候,就用哲學思辨,而不必在意如何劃分二者。但問題在於我們不是生活在理想世界裏,而是生活在現實的社會中。現實社會生活中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資源的分配問題,而擁有資源分配權的人通常並不懂也不想真懂什麽時候需要用科學什麽時候需要用哲學,他們在意的是一個具有權威性的關於科學與哲學的意義和價值的正規說法,然後按照這樣的說法來行使他們的資源分配決定權。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由於作為專業的哲學一再被權威性人物宣判了死刑而日漸式微,很多網站包括打著專業學術旗號的網站根本就沒有哲學這一類。盡管設置這樣一類其實不會需要牽涉到多少額外的資源,可能隻是程序員在數據庫裏多加一個元數據而已,但是作為社會性地貶低哲學價值的後果之一便是人們連哪怕是最小意義上的資源也不願分配給作為獨立類別的哲學。

因此,如果哲學作為一種存在的邏輯類別在人類文明的延續中仍然具有無可取代且極為重要的地位的話,那麽就應該以一種正規的方式將其存在的價值說出來,那樣才能使得現實社會中擁有資源分配決定權卻又不可能親自理解哲學價值的人不至於武斷地取消給哲學應有的資源分配。但是很顯然,具有正規地捍衛哲學的權利的專業哲學界的權威人物並沒有能有效地做出足以引起社會承認的哲學價值宣告,而根本原因正是他們自己沒有認清哲學與科學相比較所具有的重要的邏輯地位,也就是本文前麵提到的科學依賴於數據而哲學依賴於單純的邏輯思辨這一點。

那麽缺乏對於這一點的認識對於人類文明有什麽危害嗎?危害極大!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一個當今世界的權威性人物們沒有認識到的一個現實。它的一個典型的表現就是人們花了億萬元的資金采用科學的方法,依據所謂的大數據的計算,進行一個個大規模的項目工程,結果導致經濟的衰敗而不是興盛,其原因就是輕視了哲學在現實社會實踐中的作用而過於依賴科學的手段。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從結果看來似乎過於簡單的高級錯誤的原因恰恰是沒有認識到哲學與科學的分界在於哲學依賴純邏輯思辨而科學依賴於數據。在沒有經過高水平思辨下得出的錯誤邏輯的指導下的實踐,不論你的數據計算采集力度有多大,精度有多高,結果都會因為方向的錯誤而失敗。而之所以會出現社會普遍缺乏高水平的哲學思辨的原因恰恰是社會缺乏具有這樣水平的人才,而社會之所以缺乏具有這樣水平的人才的原因主要有兩點:1)專業哲學界的失職;2)社會整體對於哲學重要性的忽視。。。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我覺得哲學是比較抽象的科學。 -禾口- 給 禾口 發送悄悄話 禾口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2/2016 postreply 15:54:42

這樣的說法對於你個人理解或許讓你感覺簡單方便。。但是 -慕容青草- 給 慕容青草 發送悄悄話 慕容青草 的博客首頁 (119 bytes) () 06/12/2016 postreply 19:39:52

哲學讓人想到思想,思想的界定是模糊的混雜了很多人的感覺,和接受思想者的感覺。有時候就滑向了忽悠。 -禾口- 給 禾口 發送悄悄話 禾口 的博客首頁 (861 bytes) () 06/13/2016 postreply 04:01:26

朋友對哲學的誤解正反映了自海德格爾以來對於哲學的社會性貶低的後果,更凸顯了我的工作的必要。。。 -慕容青草- 給 慕容青草 發送悄悄話 慕容青草 的博客首頁 (651 bytes) () 06/13/2016 postreply 05:16:49

我沒認為自己誤解。哲學應該是思辨沒錯。隻是如何來界定思辨和詭辯的差異? -禾口- 給 禾口 發送悄悄話 禾口 的博客首頁 (647 bytes) () 06/13/2016 postreply 06:27:50

從朋友的評論中可以看出完全誤解了我的寫作。。。考慮到我的文章不是泛泛的,而是具體貼在這裏的,所以說 -慕容青草- 給 慕容青草 發送悄悄話 慕容青草 的博客首頁 (854 bytes) () 06/13/2016 postreply 06:36:50

啊?我沒有說你把好惡加給人,正好相反了。我說的是你試圖隻分析,不帶自己立場。我再去看看自己寫的,有筆誤,還是你理解有誤。 -禾口- 給 禾口 發送悄悄話 禾口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3/2016 postreply 07:41:31

也可能有誤解。。自然語言因不嚴格使得文字表達局限較大,同樣一句話,從不同角度去解讀會有不同結果。。。 -慕容青草- 給 慕容青草 發送悄悄話 慕容青草 的博客首頁 (1879 bytes) () 06/13/2016 postreply 09:27:12

我想我現在明白朋友的concern了。。。你所擔心的是如何鑒別哲學與詭辯。。。之前 -慕容青草- 給 慕容青草 發送悄悄話 慕容青草 的博客首頁 (829 bytes) () 06/13/2016 postreply 10:44:05

哲學是政治的對象,就如科學是經濟的對象。兩者之間,就如它們各自,很難繞過主體發揮作用。 -英二- 給 英二 發送悄悄話 英二 的博客首頁 (111 bytes) () 06/13/2016 postreply 14:21:26

嘿嘿。。。英二的思想還是中學受教育的時代。。。牛頓愛因斯坦都是大哲學家,與政治沒一分錢的關係 -慕容青草- 給 慕容青草 發送悄悄話 慕容青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3/2016 postreply 14:52:25

哲學與科學都沒有主體性。中學的東西不一定有錯啊,有些哲學和科學之所以可以呼風喚雨,其實是它們被認領了, -英二- 給 英二 發送悄悄話 英二 的博客首頁 (89 bytes) () 06/13/2016 postreply 16:09:52

被認領了,但是和政治沒有半分關係。。。 -慕容青草- 給 慕容青草 發送悄悄話 慕容青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3/2016 postreply 16:25:09

我說哲學是政治的對象,是一種選擇關係,並不意味著哲學的本身總是政治的 -英二- 給 英二 發送悄悄話 英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4/2016 postreply 10:34:20

回禾口與英二兩位網友: -慕容青草- 給 慕容青草 發送悄悄話 慕容青草 的博客首頁 (2438 bytes) () 06/13/2016 postreply 15:07:29

在其它網站與網友就本文的一段對話: -慕容青草- 給 慕容青草 發送悄悄話 慕容青草 的博客首頁 (2030 bytes) () 06/14/2016 postreply 06:55:28

哲學的對象是人,以及所有“人”的外延關係。隻說政治,那太局限了。 我同意哲學的美在思辨,數據時科學標準,但不是唯一標準。今天科學 -greenguoguo- 給 greenguoguo 發送悄悄話 greenguoguo 的博客首頁 (215 bytes) () 06/14/2016 postreply 07:54:44

從與網友的討論中,我也意識到本文在表述上容易引起讀者誤解的一個問題: -慕容青草- 給 慕容青草 發送悄悄話 慕容青草 的博客首頁 (902 bytes) () 06/14/2016 postreply 08:15:16

科學研究的是物,具有客觀性,科學比較死板,它的變數不大,哲學則不一定,它的邏輯可以四通八達。 -英二- 給 英二 發送悄悄話 英二 的博客首頁 (347 bytes) () 06/14/2016 postreply 10:31:06

如果願意,科學的研究對象完全可以非人。哲學的對象核心離不開人。這也是它最迷人的地方,就像我們看鏡子,那裏麵是我們,也不是我們。多 -greenguoguo- 給 greenguoguo 發送悄悄話 greenguoguo 的博客首頁 (44 bytes) () 06/14/2016 postreply 14:26:48

這個,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區分,哲學的對象是人——人與世界的關係,不僅包羅萬象,而且事關重大 -英二- 給 英二 發送悄悄話 英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4/2016 postreply 15:33:23

俠義的哲學正在走向滅亡。 過去哲學就是學問的綜稱,正如今天各式各樣的PH.D. 都是哲學博士。 -不開竅- 給 不開竅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5/2016 postreply 05:12:11

我的一個看法 -jiegou- 給 jiegou 發送悄悄話 jiegou 的博客首頁 (392 bytes) () 06/24/2016 postreply 08:41:2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