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掀起一波民主化浪潮嗎?
(2007-01-07 18:41:26)
下一個
中國會掀起一波民主化浪潮嗎?
寒竹
2006年10月23日,中共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刊登了俞可平《關於「民主是個好東西」的辨正》的文章,並同時在中共中央黨校屬下《學習時報》第三百六十七期轉載。俞可平這篇文章在海內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巨大的反響。相當一部分人把這篇文章看成是中國將會掀起一波以民主化為內容的政治改革信號。但問題是這種解讀究竟是解讀者的主觀願望呢,還是真正符合中國當前政治發展的現實?
要正確地解讀俞可平這篇文章在中國當前社會發展中的含義,必須要對中國當代的社會發展,尤其是胡溫政體形成後的一係列發展變化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任何一場社會改革都會麵臨著社會內部不同階層和利益集團的批評和挑戰。這種挑戰既有來自既得利益者對改革的反抗,也有來自改革力量內部對改革在深度和廣度進展的不滿。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以前,中國社會內部的反對力量並沒有形成自覺的清醒意識。自由派知識分子和中共黨內社會主義的傳統教義派在批評鄧小平模式的改革時是站在一起的,盡管他們的政治理念在本質上相反。但是,中國從九十年代中期經濟高速起飛以後,社會結構和政治板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政府和新出現的利益集團共同構成了中國今天的主流社會。這個主流社會正在以當今世界最狂熱的態度在經濟上擁抱資本主義。這一點是由中國經濟的內在結構和在全球經濟體係中的地位所決定。中國政府為了在全球經濟體係中占據有利的位子,在短期內不可能停息這種自由資本主義熱潮。與此同時,中國民眾對執政黨和政府,對中國社會現狀的批評力量已經正式分化。同情勞工階層和社會弱勢群體的社會主義傳統教義派和主張民主化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在政治上已經是涇渭分明,相互對立。雙方各持一端,從左右兩方麵對中國現狀發出批評。
按照通常的政治發展規律,不同政治派別的形成將會逐漸形成多黨政治。中國的執政黨將會朝著類似西方社會的保守黨,特別是日本自民黨這樣的政黨演化。同時,執政黨內部堅持社會主義的傳統教條,同情和支持勞工階層和社會弱勢群體的政治力量將會從執政黨中分裂出來,形成類似於西方的工黨或社會民主黨的政治團體。而深受西方民主思想影響的部分知識分子也會在中國形成以民主意識為核心的自由主義政黨。但是,從中國的政治傳統和社會現實看,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中國還不具備建立多黨政治構架的條件。因此,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還不得不把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政治派別兼容並包地統一在黨內。為了做到這一點,中國的執政黨在大力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同時,還需要把傳統社會主義的旗幟和自由民主的旗幟從左右兩派手中奪過來,在自己手中高高舉起。
從胡錦濤執掌政權後的一係列政治動作看,第一步就是要把社會主義的傳統旗幟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能讓它成為新左派或新毛主義攻擊政府的旗幟。胡錦濤上台不久即帶領政治局委員參觀西柏坡就是向全社會表明,中共並沒有偏離社會主義路線。緊接著,胡溫政體在一係列政策上開始對江澤民時期的政策進行修正,在經濟和社會措施上向弱勢群體上傾斜。從政治上看,把社會主義旗幟從新毛主義手中拿掉比較容易,因為盡管中國經濟仍然在資本主義道路上飛速前進,但中國畢竟還是一個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還是寫在憲法和黨章章上。對於執政黨來說,與其讓新毛主義拿著社會主義旗幟來批評政府,還不如自己理所當然地宣揚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原則。這樣,盡管政府繼續推進資本主義,但在輿論上,在道義上,在政策上,也開始對資本主義發展的負麵效果進行批評和控製。很多人批評中國共產黨是名不符實,是自相矛盾,是口頭上的社會主義,實質上的資本主義。這種批評實際上並不了解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社會中的特殊角色。中國現在的執政黨實際上是扮演了西方社會中的左右兩個角色,一身而二任焉。中國共產黨是舉起自己的右手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舉起自己的左手用社會主義來限製資本的無限擴張。
理解了中國政府從左派手中拿掉社會主義的旗幟,也就懂得了俞可平《關於民主是個好東西》一文的發表,實際上是中國政府要從自由派知識分子手中把民主的旗幟拿過來自己舉起。從改革以來,中國社會缺乏民主一直是自由派知識分子批評中國政府的一個根本問題。可以說,在二十五年來的改革道路上,盡管中國的民主化過程是在進步之中,但中國政府在民主問題上一直處於被動的守勢。要改變這種被動局麵的一個積極途徑就是把民主這麵大旗從批評者手中拿過來自己舉起。這個問題在理論上並無多大困難。俞可平今天說民主是個好東西,但共產黨也從未說過民主是壞東西。從馬克思到毛澤東,也隻是批評“資產階級的假民主”,從未對民主本身公開否定。與其讓異議人士把民主作為武器來批評自己,不如自己把這麵旗幟舉起來,占領道義的製高點,把自己定位為民主化的主角。而在現實上,中國的執政黨也看到民主本身確實和中國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並非水火不相容。隻要把握好了民主化的尺度和節奏,高舉民主的旗幟對中國政府來說是利大於弊,得大於失。所以,俞可平文章的真正意義是要執政黨舉起民主的旗幟,是要在輿論上和道義上占據主動地位。但是在現實中,中國仍然會按照既定的基本節奏前進,不可能在短期內掀起一波新的民主化浪潮,更不會把民主化作為解決中國現存社會問題的根本手段。俞可平文章在象征上的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而且對於中國的民主化,俞可平本人也講了很多但書。過份地解讀俞可平的文章,認為中國會走向一個民主化的高潮並不符合中國的現實。
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形式和內容是可以互相轉化的。無論是為了象征意義還是為了現實目標,任何一麵旗幟舉起來就會產生現實效果。隻要中國政府舉起了民主的旗幟,民主在現實中就一定會得到鼓勵和發展。從這點上看,中國政府在經濟改革中同時舉起社會主義和民主的旗幟是值得肯定的。堅持社會公義,堅持對弱勢群體的扶持,和堅持民主化的改革,是中國社會在前進中的左右雙槳。從理論係統上看,把各種相互矛盾的東西包容在一起好像講不通,但在現實中,用不同的理論解決不同的問題卻是有效的。現代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不局限於某一種特定的意識形態,不是用一把鑰匙來開千把鎖,而是在社會麵臨的問題中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