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蕭蕭

海外一書生。獨立思考,探索真理。思古憑吊,撫今感懷。縱論天下,針砭時弊。熱愛藝術,逍遙人生。讀萬卷書,行千裏路。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對伊朗的圍堵已基本完成

(2007-01-21 23:46:58) 下一個
寒竹

今年以來,美國的中東政策有一係列的重大新動作。美國總統布什於1月10日宣布將向伊拉克增兵二萬一千五百人(目前仍有十三萬二千名美軍駐伊),並向中東地區增派核動力航空母艦史坦尼斯號(尼米茲級)和部署導彈防禦係統,到下個月,美國將會有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在中東地區遊弋。1月11日,駐伊美軍在伊拉克北部城市埃爾比勒市襲擊了伊朗駐埃爾比勒領事館,逮捕了六名伊朗籍雇員,他們身上的手機被沒收,領館內的部分文件和電腦也被帶走。在外交方麵,國務卿萊斯賴斯從1月12日起開始密集訪問中東地區的埃及、約旦、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歐洲的德國和英國。美國的這一係列行動預示著在中東地區將會有一個重大的行動,而這個行動的對象不是世人目光關注的伊拉克,而是伊拉克的近鄰伊朗。

從去年以來,美國在中東的戰略注意力已經不是集中在美軍正在戰鬥的伊拉克,而是集中在正準備跨進核俱樂部的伊朗。伊拉克國內局勢的穩定雖然遙遙無期,美軍傷亡人數也在持續上升,但這個瀕於內戰邊緣的國家對周邊國家,對以色列,對美國都已無法構成任何威脅。但由強硬派內賈德掌權的伊朗卻正處於一種上升和影響不斷擴張的狀態。如果伊朗一旦真正掌握核武器,整個中東的局勢將會出現巨大變化。以色列和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駐軍將會受到致命威脅,伊朗將不可避免地成為中東地區的強權。因此,在美國政府的眼中,伊朗的核武化是對美國全球戰略的一個重大挑戰,其威脅遠遠超過了北韓的核武化。這是美國絕對不能容忍的。

近一年來,美國一直把防止伊朗核武化作為一項緊迫的戰略目標。去年夏天,美國曾成功地說服了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向安理會所有成員國提交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決議草案,向伊朗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伊朗在2006年8月31日前執行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的決議,停止濃縮鈾的活動。但是2006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黎巴嫩以色列戰爭轉移了中東局勢的視線,加強了中東穆斯林世界的團結。伊朗在當時的有利形勢下對聯合國這一提案公開說不,拒不執行。而美國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也很難不顧中俄的反對和國際輿論的遣責貿然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最後,聯合國的這一決議不了了之。但是,美國對遏製伊朗的戰略目標一直沒有放棄,美國一定要不惜代價阻止伊朗的核武化。美國在去年12月4日至14日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核戰演習。(代號為“警覺盾牌07”,Vigilant Shield ’07)。這場核戰演習就是以美國用武力製止伊朗的核武化為導火線,引起了核大國俄羅斯,中國以及剛剛跨進核門檻的北朝鮮對美國發動核攻擊。這場演習在軍事上有多大有效性是令人懷疑的。但這場核演習的意義主要是在國際政治上,它實質上是要向全世界擺明美國對伊朗核問題的基本政策:美國決不允許伊朗擁有核武器,為達此目的,美國必須要用武力來製止伊朗的核武化,即使本土遭到核攻擊也再所不懼。無論美國是真的不惜玉石俱焚,還是虛聲恫嚇,但不惜一戰的姿態還是擺出來了。

要用武裝力量來製止伊朗核武化,僅僅有決心和實力還是不夠的。在中東這個宗教情緒和民族主義異常強烈的地區,任何軍事動都需要得到當地盟友的支持,都需要對被打擊者實行孤立。在整個中東地區,遜尼派穆斯林占大多數。隻有在伊朗,伊拉克,巴林等少數國家,什葉派才占多數。伊朗是中東最大的什葉派穆斯林國家。由於這一宗教上的區分和對立,再加上波斯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不同,伊朗在中東地區長期以來處於一種比較孤立的狀態。美國一直把海灣六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達爾、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阿曼)再加上埃及,約旦作為製衡伊朗的力量。這一次賴斯訪問中東,以該聯盟的成員國之一的身份在科威特參加了九國外長會議,和各國外長詳細地討論了伊朗問題,並在會議上通過了不點名批評伊朗的公報,這表明美國對伊朗的戰略得到了海灣六國和約旦,埃及的默認或支持,這是美國在外交上的一個勝利。

去年年底,由美國扶持的伊拉克什葉派政府把薩達姆送上了絞刑架,各個遜尼派的穆斯林國家都感到了什葉派力量的擴張和威脅。盡管這些遜尼派穆斯林國家反感薩達姆的霸道,但他們更不喜歡看到伊拉克最後變成伊朗什葉派控製的勢力範圍。所以,薩達姆之死加強了中東的反伊朗阿拉伯聯盟的團結,加強了遜尼派國家製約伊朗的共識。在這樣一種政治環境下,美國總統布什不失時機的在2007年1月16日對伊拉克政府絞死薩達姆等人的行為提出嚴厲批評,聲稱對薩達姆執行絞刑“看起來像是報複仇殺”。美國的這一政治表演是要力圖撇清和什葉派的關係,目的是要和中東多數的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站在一起遏製伊朗。總的說來,美國的外交政策是有效的,因為它抓住了穆斯林世界內鬥的致命弱點,在國際政治中巧妙地因勢利導。在短短的時間裏,中東的政治環境和氣氛與去年夏天黎以戰爭期間相比已經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去年那種同聲遣責以色列,遣責美國的中東穆斯林世界已經發生了分化。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對以色列的仇恨雖仍舊強烈,但對日益強大,並準備走進核俱樂部的什葉派伊朗卻有了另一種防範和圍堵之心。

從世界各國的軍事力量來看,目前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用軍事行動來阻止美國武裝攻擊伊朗。俄羅斯和中國盡管在伊朗都有著自己的經濟和戰略利益,但伊朗畢竟不是這兩個國家的核心利益。俄中兩國在世界上還有很多方麵需要美國的合作。如果美國一意孤行,俄中兩國也隻有口頭上的遣責而已,不可能有實質上的行動。而中東地區的政治局勢在這半年來的變化已經朝著有利於美國,不利於伊朗的方向發展。伊朗總統內賈德前幾天跑到委內瑞拉尋求盟友已說明了伊朗在中東地區感到了孤立。但是遠水難解近渴。如果今天美國武裝空襲伊朗的核反應堆,很難有周邊國家會挺身而出支持伊朗。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在國際環境上圍堵伊朗已接近完成,武裝攻擊伊朗的條件已經成熟。美國是否動手攻擊完全取決於伊朗在核問題上是否妥協和退讓。伊朗今天已經喪失了逆勢而行,強硬到底的外部條件。是在核子問題上退讓,還是在軍事上迎戰美國,是伊朗的兩個艱難選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