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蕭蕭

海外一書生。獨立思考,探索真理。思古憑吊,撫今感懷。縱論天下,針砭時弊。熱愛藝術,逍遙人生。讀萬卷書,行千裏路。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重返黑膠片

(2006-05-12 13:50:17) 下一個

重返黑膠片

 

 

VPI - HRX Reference Turntable

   這是一個數碼化(digital)的時代。隨著電腦芯片突飛猛進的發展,數字正在進入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數字化的HDTV已開始取代傳統的類比(Analog)電視。MP3播放器也正在取代舊的walkman。據估計,這一波由電腦工業推動的數碼化是今後日常生活科技化的一個基本內容。但在音樂播放係統中,數碼化在高端(high-end)領域卻遭到傳統類比(Analog)係統強有力的抵抗。這幾年類比播放係統竟然逆數碼化潮流而動,卷土重來,在音樂播放係統的高端領域牢牢地占據了一席之地。最近,黑膠木唱片在高端市場上越來越勢不可擋。美國和歐洲幾家大唱片公司推出的黑膠唱片越來越多,種類也越來越齊全。
  音樂領域中的數碼化開始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八十年代初,數碼錄音開始進入錄音棚。1982年,索尼和菲利普公司共同推出世界上第一部Compact Disc Player,即人們今天熟悉的CD播放機。這是音樂器材上的一場革命。在短短的時間裏,CD機取代了了傳統的黑膠木唱盤和Cassette錄放機。從那個時候開始,CD在唱片店一直占絕對統治地位。八十年代以前用類比方式錄製的錄音也都由唱片公司轉錄成了CD。今天在唱片店裏看到的CD,後麵若是印DDD, 即表明該CD從錄音到製作都是數碼化;若後麵是印ADDAAD,即表明是由過去的類比錄音重新轉成數碼化的CD
  CD從其開始就有一個先天的弱點,即缺乏音樂性。和以前的黑膠木唱片相比,CD的聲音顯得冷硬,幹澀,缺乏現場感。由於這個原因,黑膠木唱片在少數音樂愛好者那裏還是保留下來。同樣由於這個原因,CD播放係統一直不斷努力地提高自身的音樂效果。CD的標準錄音是16-bit/44.1khz,這個標準很難完整準確地再現音樂。所以這個提高過程主要致力於提高數碼的精確度。這二十年間,各種標準的唱片和機器不斷推出。從九十年代初的HDCD,到24-bit/96khz24-bit/192khz,普通CDCD機不斷提高數碼的精確度。九十年代末。索尼再次推出革命性的Supper Audio CD 唱片,這是完全不同於過去方法的數碼錄音,需要特殊的播放機,索尼也為此推出世界第一部SACD播放機。這是在目前為止數碼錄音的最高水平。
  提高CD的音樂效果的另一個方式是提高解碼係統的水平。CD是以數碼方式儲存音樂內容,但人耳隻能感覺聲音而不能感覺數碼。因此,任何一個CD播放係統都需要把CD內的數碼讀出,然後再還原成類比(Analog)輸出。一個CD播放係統好不好,也取決於這個從數碼到類比的還原過程好不好。所以,好一點的播放係統一般都不會滿足於一部單一的CD機,而是要外加一部解碼器(Digital/Analog Converter)。這個提高音樂效果的過程顯得很有諷刺意味。作為數碼化的CD播放係統,要提高音樂效果,竟然是以數碼能否真正還原到類比作為標準和目標。“數碼聲成了缺乏音樂性的代名詞。既然類比是最高目標,為什麽人們在音樂播放係統中要走數碼化的道路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類比播放係統在近十年內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所謂類比播放係統,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黑膠木唱片和電唱機。通過唱針在旋轉的黑膠唱片上振動,再通過放大器把聲音放大。但是黑膠片的再次走紅,並不是簡單回複到過去那種自動電唱機的水平。由於CD的方便,廉價,易操作,CD已經把普通的大眾市場完全占領,剩下的隻有高端市場,所以,黑膠片的回複一開始就是走高端路線。黑膠片播放係統的唱盤,唱臂,唱針,唱頭放大器在市場上都非常昂貴,不是以前那種電唱機可以比擬的。以市場上中等價位為例,唱盤大約在$5,000,唱臂大約在2,000,唱針大約在$2,000,唱頭放大器大約在$4,000。加起來僅這個類比播放係統大約要一萬多,這還不算功率放大器和喇叭,線材等。今年初,澳大利亞一家公司推出了高達$90,000唱盤和唱臂,堪稱世界之最。
  除了價錢的昂貴,播放黑膠片不僅需異常小心,而且費事,費時。唱片,唱針的清潔,保養都不容易。所以,在這個數碼化,快餐化的時代,黑膠片的複興還是隻能局限在小圈子裏。正如快餐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歡,CD,尤其是MP3的廉價,方便,還是大眾市場的最愛。喜歡聽黑膠片的人就像喜食法國鬆露的人一樣,人數很少,但大多是美食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