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蕭蕭

海外一書生。獨立思考,探索真理。思古憑吊,撫今感懷。縱論天下,針砭時弊。熱愛藝術,逍遙人生。讀萬卷書,行千裏路。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此曲隻應天上有(三)

(2006-05-12 13:45:17) 下一個

此曲隻應天上有(三)

Jadis2006.jpg

http://www.ziqiang.net/jpa/lm/hfz/4.wma
此曲隻應天上有(三)《蘇格蘭幻想曲》
Scottish Fantasy, Op.46   Max Bruch (1838—1920)
Violinist: Jascha Heifetz  (1901—1987)
New Symphony Orchestra of London
Conductor: Sir Malcolm Sargent (1895—1967)

 

   馬克斯. 布魯赫是德國著名的浪漫派音樂家。布魯赫一生的作品有200部以上,但真正留傳於世的是他的兩首小提琴協奏曲和這首蘇格蘭幻想曲。不同於一般德奧作品的深沉,嚴肅和雄壯,布魯赫的作品帶有一種淒迷的,夢幻般的柔美。特別是這首幻想曲,沒有貝多芬,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的磅礴氣勢,但卻有一種無可比擬的女性化柔情和甜美。此曲的全名是《自由運用蘇格蘭旋律的小提琴與樂隊和豎琴的幻想曲》,是布魯赫於1889-1880年間旅居英國時所作,當時是題獻給西班牙小提琴大師薩拉薩蒂,並由薩拉薩蒂於1880年9月首演於漢堡的巴赫音樂節。幻想曲不同於一般正規的協奏曲,它隻是小提琴獨奏和管弦樂隊的自由演奏,形式比較自由。這首蘇格蘭幻想曲是由一個引子和四個樂章組成,每一樂章都以一首蘇格蘭民歌為素材。引子是樂隊和小提琴,豎琴的交替對比,然後在一連串淒美的小提琴顫音下不間斷的進入第一樂章,如歌的行板。主旋律是帶著淡淡哀怨的思鄉之情的民歌《老羅賓. 莫裏斯》。第二樂章是諧趣曲,快板,圍繞著主旋律《嘿,渾身塵土的磨房主》,該樂章表現得活潑,明快,華麗。第三樂章是行板,又回到略帶優傷的思鄉之情《我為失去了喬尼而優傷》。與第一樂章悲淒纏綿的思鄉之情相比,此樂章的思鄉之情雖也優鬱,但卻充滿生氣和活力。第四樂章是戰鬥性的快板,主旋律是古老的蘇格蘭戰歌《勝利的蘇格蘭人》,樂曲快速有力,剛健雄壯。
  《蘇格蘭幻想曲》在薩拉薩蒂首演後,被薩拉薩蒂視為珍品,但在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卻不大受人注意。其主要原因是西方音樂在世紀之交正由晚期浪漫主義進入印象派和現代主義。布魯赫作品的基本精神還是19時紀中葉的浪漫主義,和他所生活的時代顯得有些脫節。所以在二十世紀上半葉,他的作品難以得到重視。真正把《蘇格蘭幻想曲》發掘出來並使其譽滿全球的是一代大師海菲茨。從海菲茨1947年灌錄第一張幻想曲以來,版本不下百種。許多著名的小提琴大師都灌錄過這首曲子,韓國的鄭京和,台灣的林昭亮也都出過唱片。不過,筆者以為,在所有的《蘇格蘭幻想曲》的唱片中,有三張最優秀:一是筆者介紹的這張RCA出版的海菲茨/新倫敦管弦樂團的演奏。另外兩張是DECCA出的奧伊斯特拉赫/倫敦管弦樂團和EMI出的帕爾曼/倫敦新愛樂。一般而言,三個版本中,海菲茨和奧伊斯特拉赫的演奏是傳世之作,音樂界對二者的評價是伯仲之間。
  海菲茨是出身在立陶宛的俄羅斯小提琴家,是二十世紀小提琴家中的無冕之王。除了演奏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在氣勢上略輸於奧伊斯特拉赫之外,海菲茨小提琴演奏技巧的精準和音色的優美是獨步天下的。 這一張《蘇格蘭幻想曲》,海菲茨的演奏幾乎到了完美的境地。他的演奏真可謂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於縷。相比之下,奧伊斯特拉赫的演奏顯得過分渾厚而有失纖細,過分陽剛而有失柔和。
  對於欣賞小提琴演奏,無論是協奏曲還是奏鳴曲,對音響器材要求比較高。一般說,電子管的功放機音色較好。如有LP唱片(黑膠木大唱片)和LP的播放係統更好。一般說來,聽弦樂,尤其是小提琴,CD幹澀,冷硬的缺點會暴露得比較充分,很難感覺得到明亮光滑的質感。如CD機另外配有比較好的解碼器(D/A Converter),聽起來會稍好一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