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民族激進主義和喝狼奶
民族主義是每一個民族都具有的一種自然傾向。大多數人總是對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習俗感到驕傲和自豪。但民族激進主義卻把這一自然傾向推到了極端,並把民族自尊放到了精神文化的首位。和任何極端主義一樣,民族激進主義也是偏離了人類曆史的正常道路,也常常是戰爭的一個重要根源。如今天中東巴以衝突的雙方都是典型的民族激進主義。
民族激進主義有兩種相反情況。一種是強者的民族激進主義,當一個民族和國家的迅速發展和壯大,導致了該民族的巨大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和該民族中的某種文化相結合,從而產生擴張領土和統治其他民族的欲望。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日本,德國都是這種典型。另一種情況正相反,一個民族由於落後,衰弱而被其他民族打倒在地,受盡欺淩和汙辱,當這個民族從地上爬起來的時候,也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激進的民族主義,其民族自尊心會異常的敏感。很多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國家都屬於這種情況,其中包括中國。
作為弱者的中國民族激進主義,其根是植於鴉片戰爭以來的一係列失敗和屈辱,而並非僅僅來自於共產黨政府的教育和培養,更談不上是喝狼奶長大的原因。相反,中國共產黨倒是五四運動中民族激進主義的產物,無非是民族激進主義采取了共產主義這種形式。當初,共產黨能得到民眾擁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滿足了大多數中國人對民族獨立的要求。但是,民族激進主義有著過分敏感和非理性的一麵,在現實中並不能總是作出理性的決策和判斷。中共在執政後曾由於這一點作過錯誤而非理性的決策,如在五,六十年代,同時和兩個超級大國交惡,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樣,中國民眾在對涉及民族尊嚴的問題上也格外敏感,有時甚至無理性。中國人很容易把一些普通的商業,文化,體育等活動都和民族尊嚴聯係在一起。但是如果把這種民族激進主義放到近現代的曆史中看,也很容易理解。人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個人被別人打到在地,被踩在地上,當他爬起來後,你能指望他很理性嗎?其實,也不光是中國人如此。看看我們的鄰居韓國,其民族主義更是氣勢如虹,中國人在足球賽上的表現,跟韓國人相比,隻能是小巫見大巫了。一個鍾擺被用力地拉到了另一邊,當它往回擺時,你能指望它隻擺到正中嗎?當一個人的傷疤尚為痊愈的時候,他對疼痛的感覺能不敏感嗎?從這個意義上講,弱者的民族激進主義是弱者的一種本能反應。
但弱者的民族激進主義也不完全一樣,事實上,每一個民族都有她自身獨特的文化。中國人的民族激進主義和中東阿拉伯人的民族激進主義就不一樣。這裏我想強調的一點是,中國人從來就不是喝狼奶長大的,無論是政府還是民眾;無論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民進黨;無論是大陸,港台,還是遍布全球的華人社區。中國文化是一種內斂型的文化,其凶狠從來都隻表現在內部。對外,中國人倒更多像是喝羊奶長大的。這跟中國幾千年來的農耕文明和儒家文化有關。中國從進入文明社會到今天,基本上都是一個防禦性而非侵略性的社會。一些受過共產黨統治的華人,往往把共產黨對內事實上的強硬和對外口頭上的強硬看成是一樣,認為中共會向外侵略擴張,因此把中共看成是世界和平的一個威脅。對此,我實在不敢苟同。說中國現在還不自由,不民主,我承認。要說中國對外有侵略性,我認為不符合事實。其實,從民族性和民族文化來說,中國是最不具侵略性的民族之一。比較一下中國大陸,台灣和韓國的差別。大家都受過日本的侵略和屠殺,但中國人在民族主義上的激進性上,遠遠不如韓國。象李登輝,呂秀蓮那樣言行的人,要是在韓國,不要說當總統,就是當個老百姓都難以立足,很可能性命都難保。
要消除弱者的民族激進主義,不是指責,不是嘲笑,因為這樣做並沒有用。事實上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使這個民族真正強大起來,真正具有自信心。這個時候,它才有可能用冷靜的,平和的眼光來看世界。狗年將至,遙祝我的母國將來和我居住國美國一樣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