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蕭蕭

海外一書生。獨立思考,探索真理。思古憑吊,撫今感懷。縱論天下,針砭時弊。熱愛藝術,逍遙人生。讀萬卷書,行千裏路。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也談法國的騷亂和西方的民主

(2006-05-12 13:12:26) 下一個

也談法國的騷亂和西方的民主

也談法國的騷亂和西方的政治製度
關於法國的騷亂的原因,網上已有好幾篇文章的分析和探討。看來,法國這場騷亂對人們在心理上的影響還是蠻大的。
究竟法國騷亂的根本原因是什麽?前段時間網上有好幾篇文章都一致把原因歸結於法國經濟中的社會主義因素,認為這種社會主義因素導致經濟衰退,而經濟衰退導致貧富懸殊並引起社會衝突。這種說法基本上是以意識形態來看問題,而沒有深入分析法國問題的根源。這次茉莉提到瑞典人對法國的看法,算是接觸到了民族文化,雖語焉不詳,但從側麵駁斥了以前網上的說法。如果說法國的騷亂源自其社會主義因素,那麽社會主義因素在斯堪的那維亞半島諸國更加明顯,為甚麽這些北歐諸國沒有發生騷亂呢?若論社會的和諧程度,北歐諸國在世界上可能很少有國家趕得上。
但茉莉把把法國的騷亂歸之於法國社會矛盾的尖銳,並進而和中國的廉價商品出口聯係起來了。巴頓將軍進而提出中國應該提高勞動力工資來緩和世界矛盾就有點問題了。
關於法國的騷亂,筆者覺得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法國的文化傳統和今天法國社會自身的一些特點,而和法國的經濟關係不大。在歐洲國家中,法國的經濟屬於發達的前列,和英德兩國共同起著歐洲經濟領頭羊的作用。筆者曾經提過,在當代全球經濟格局中,有兩大製高點:Hi-Tech New-Fashion。誰掌握了其中一個製高點,誰的經濟利益就能得到最大化,誰的社會文化就能領導世界潮流。今天,這兩大製高點分別掌握在美國歐洲手中。其中,領導世界New-fashion潮流的一直是有悠久文化傳統的西歐,主要是法意兩國。世界許多著名品牌都是出自法國人之手。全世界都在跟隨,模仿這些品牌。除了Fashion工業之外,法國在航空,軍火工業上也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若純粹從經濟上看,歐洲有許多國家都落後於法國。
筆者認為,法國的社會問題是傳統的社會文化和近現代曆史發展的一些特點交織在一起而發生的。
西方近代的發展,按種族,宗教,文化來分,可分為兩大國家群。一個是以日爾曼族裔為主體,以基督教的新教文化為核心的日爾曼族裔國家;另一個是以拉丁民族為主體,以羅馬天主教文化為核心的拉丁語國家。前者以德,奧,英,荷,及北歐諸國為代表,後者以法,意,西,葡等國為代表。東南歐的以東正教文化為核心的斯拉夫民族在發展上是跟在前二者之後,所以不在討論之列。西方近代的資本主義,特別是經濟,政治製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日爾曼裔為核心的新教國家,尤其是英國創造出來的。馬克斯。威伯的《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對這個問題作過經典性的論述。在這裏沒有必要討論這個理論問題。從事實看,英法兩國的革命,英國是成功的,1688年的光榮革命後,社會一直在平穩地發展。而法國大革命之後,全國混亂了80年,直到巴黎公社失敗,國家才基本走上平穩的道路。從此之後,英法兩國各自代表了日爾曼新教文化和拉丁天主教文化的兩種模式。盡管這兩種模式都稱之為西方民主製度,但其間的文化內涵的差異是很大的。這種種族文化差異,法國人孟德斯鳩在法國革命前就作過詳盡的描述。據有諷刺意味的是,孟德斯鳩這個法國人在種族文化上很推崇英國人。
這裏不談理論問題,為了大家討論方便,隻陳述事實。在近現代的歐洲,日爾曼裔的新教國家一直發展得非常平穩,和諧,尤其是北歐國家。(德國的法西斯主義跟一戰後的“凡爾賽和約有很大關係。)而拉丁裔的天主教國家一直動蕩不安。這一點,隻要看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在近現代的發展就很清楚。西方一些學者把這個問題歸之於拉丁民族生性浪漫,偏激,善變,喜歡搞革命,但又隻有三分鍾熱情,搞不好民主政治。這個說法有些極端,理論上說服力不夠,但在現實上確實也很難用事實駁倒。這個問題如放到美洲大陸,似乎更明顯。作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天主教文化為核心的中南美洲,和作為英國殖民地,以德英兩國後裔為主體,新教文化為核心的美國的巨大差異,是任何人都很難否認的。
   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跟社會的政治製度的關係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值得研究。筆者這裏隻提出一點。近現代民主政治的起源,一般人隻提及古希臘的民主製和基督教(主要是新教)的來源。筆者認為有一點非常重要而常常被人所忽視,這就是中世紀日爾曼民族的封建製度。封建製度有效地限製了王權,並培養了社會的自治文化。而在民主政治的諸多要素中,社會的自治文化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1215年英國的大憲章就是這種自治文化的反映,政治學家通常把大憲章看作是近代民主政治的起源。但實際上這是一個維護封建製度的文件。恰恰是這個封建製度的文件成了近代民主的起點。
在歐洲,法蘭克王國分裂後,法,意兩國的法蘭克人和哥特人在數量上都不多,很快就被當地的地中海人同化了。在法國,中央王權特別強大,封建貴族根本無法抗衡,封建自治製度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而退到東邊的東法蘭克王國是回到日爾曼人的老家,在民族文化上基本上保持了日爾曼人的傳統。盎格魯。撒克遜人則是孤懸在海峽對麵,所以,英德兩國的日爾曼封建自治製度有條件得到充分的發展。前兩天巴頓將軍說,法,意,德原來是一個國家,雖是事實,但不完全,並很容易引起誤解。不錯,三國都是從法蘭國王國分裂出來,但通常德國人把自己的文化追溯到神聖羅馬帝國的鄂圖一世,而不是法蘭克王國。貝蘇尼網友曾正確地指出,希特勒是以神聖羅馬帝國的後裔自居的。在心理上,希特勒始終看不起拉丁語係的法國。戰後隨著法德兩國連手創建歐盟,出於政治的需要,也開始宣揚法德兩國的共同性。但在二戰前,德國人認為自己跟遠在英吉利海峽對麵的英國比跟法國更跟親近。其實,今天的德國人在語係上,宗教上,包括人的膚色,頭發,身材都跟法,意兩國有很大不同。
話再講回來,中世紀封建製度的充分發展是否給近現代民主社會提供了自治基礎?這個問題值得研究。凡是有過發達的封建製度的國家,其社會結構都比較穩定,社會單元的自治性都很強。這是一個事實。在歐洲,英,德,北歐諸國的發展可以證實這一點。在亞洲,隻有日本是封建製度曾經充分發展了的國家。盡管在明治民維新以來,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曾一度反複出現軍事政變,並一直沒有放棄過擴張。但日本社會內部的基本結構還是很穩定,今天日本的民主製度還是不能簡單地看成是麥克阿瑟用刺刀強加給它的。如果沒有內部機製的配合,任何外來製度都是強加不上去的。今天的伊拉克就是一個例子,美軍在那裏呆再久,還是給伊拉克人創造不出一個民主製度來。(不過筆者不同意民主國家不具備侵略性的說法。侵略和擴張跟國家利益有關,而與民主無關)。反之,封建製度不發達,中央政權強大的國家,由於社會不是通過各個封建主,而是通過政府官吏來統治,人民的社會自治能力得不到發展而變得低下,官僚集團變得強大而腐敗。中國在這一點上最為典型。民主製度在這種社會很難生長。我想,這也是近百年來中國人在民主道路上走得艱難的原因之一。
最後再回到法國問題來。如上所述,由於傳統的社會,宗教文化,法國的政治製度一直沒有英德,北歐諸國穩定。再加上法國曾在海外擁有眾多的殖民地,特別是西非。這些講法語國家的人民,很容易到法國尋找工作機會。這樣給法國社會造成了很大的人口壓力。而本來就比較脆弱的社會機製在矛盾和衝突出現的時候,政府就顯得手足無措。這個問題沒有發生在同樣有移民問題的美國,並不表示美國社會的貧富懸殊問題比法國少,今天美國的西裔人也比法國的穆斯林的境遇好不到那裏去。但美國社會結構非常穩定,政府的權威性很強。西方有一傳統說法:英國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此言真是太精辟。不過還要加上美國人,在文化上,美國是英國的延伸。英美人在處理很多政治問題上確實要比許多民族智慧得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