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璞集

先連載陳殿興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兩部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和《罪與罰》,然後再介紹他寫的俄國作家的愛情故事。
個人資料
正文

第一卷 一個家庭的曆史·二

(2016-07-18 20:58:08) 下一個

                    二、 第一個兒子被他撇棄了

 

   當然可以想象出來,像他這種人會成為什麽樣的教育兒女的父親。他這個父親的所作所為果然不出所料,他把跟阿傑萊達生的孩子完全拋棄了。這倒也並非因為恨這個孩子或者因為作為丈夫感到受了什麽侮辱;不過是因為他把孩子忘得一幹二淨罷了。在他用眼淚和訴苦令大家感到厭煩而把家變成淫窟的時候,家裏的忠實仆人格裏戈裏則把三歲的小米佳收養起來;要是他當時不關心這個孩子的話,那麽,這個孩子也許連換件襯衣都沒有人管。而且孩子媽媽的親戚起初好像也把孩子忘了。他的外公老米烏索夫先生當時已去世;孀居的外婆當時遷居到莫斯科,身體很不好;幾個姨媽當時也都已出嫁:因此小米佳由仆人格裏戈裏帶著在下房裏住了將近一年。不過即使爸爸想起他來(他事實上不可能不知道他兒子的存在嘛),也會親自把他打發到下房去,因為小孩子畢竟會妨礙他胡鬧啊。可是已故阿傑萊達的堂兄彼得·米烏索夫從巴黎回來了。米烏索夫多年來一直住在國外,當時還很年輕,但在米烏索夫家族裏卻是一個特殊人物,開明,具有京城人、外國人的派頭,而且終生崇尚西歐,晚年是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自由主義者。在其活動期間,跟當時國內外的許多自由主義人士有交往,跟蒲魯東和巴古寧1 常常見麵,特別喜歡回憶和講述——那已是其遊曆的末期——一八四八年巴黎二月革命那三天的見聞,暗示他自己也差一點參加當時的街壘戰鬥。這是他青年時代最高興的回憶之一。他擁有獨立的財產,按從前的比例估計,約有一千個農奴。他那出色的莊園就坐落在我市的出口處,同我市著名修道院的土地接壤;米烏索夫從年輕的時候起,剛一把這筆遺產接到手,便馬上跟修道院打起了曠日持久的官司,爭的是河裏的一塊捕魚場或某片樹林的采伐權;爭訟的具體原因,我不清楚。但我知道米烏索夫把跟“教權派”打官司看作是自己作為公民和開明人士的義務。聽到了阿傑萊達——他自然記得她,甚至還曾經注意過她的全部情況——死後撇下了外甥米佳之後,盡管按捺不住年輕人的火氣和對費奧多爾的蔑視,但仍然決定幹預這件事情。這樣,他就跟費奧多爾認識了。他直截了當地對費奧多爾宣布希望自己來承擔孩子的教養。他跟費奧多爾提起米佳時,費奧多爾愣了好長時間,好像根本不明白談的是哪個孩子,甚至對家裏什麽地方竟有他的一個兒子感到有些驚訝。米烏索夫後來把這件事作為一個具有特征的細節講了好久。即使米烏索夫過甚其詞,那他的話裏也畢竟有些真實性。不過費奧多爾的確一輩子喜歡耍活寶,喜歡在您麵前扮演一個什麽出人意料的角色,主要的是有時毫無必要,甚至有損於自己的人格,如在上述場合。不過這種特點,許多人都有,甚至一些極其聰明的人也有,不單是費奧多爾。米烏索夫辦事果決,甚至跟費奧多爾一起被指派為米佳的監護人——因為米佳媽媽死後畢竟留下了些財產、一棟住房和一座田莊。米佳果真跟這位舅舅去了;因為舅舅自己沒有家,把田莊的事情安排好,錢款收入得到保障後便立即回巴黎去長住,所以便把孩子委托自己的一個堂嬸代養。他的那位堂嬸是一位住在莫斯科的太太。有時他在巴黎住著住著就把孩子忘了,特別是在使他大為震驚、終生難忘的那次二月革命爆發的時候。莫斯科的那位太太去世後,米佳就轉到她的一個已出嫁的女兒那裏。米佳好像後來還換過一個住處。關於這一點,我現在不想多說,何況關於費奧多爾的這個大兒子,我要講的故事還很多,現在隻講一些非講不可的情況,否則我這部小說便無法開始。

   第一,這個米佳隻是費奧多爾三個兒子中間的一個。他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深信:他畢竟有些財產,成年之後,他會獨立門戶。他青少年時代極不安分守己:中學沒讀完,就進了一所軍事學校,後來到了高加索,得到了提升,因為決鬥被降了職,後來又得到了提升,常常縱酒做樂。相對說來,他揮霍了不少錢。隻有等成年之後,他才能從父親手裏拿到錢。在這之前,他隻能靠借債過活。費奧多爾,他的父親,他是在成年之後專程來我市跟他弄清自己的財產問題時才第一次打聽到並且見到的。好像他當時就不喜歡他的父親;他在他父親家裏住了不久就很快離開了,從他父親手裏拿走了一點兒錢,辦好了今後領取自己田產收入的一些手續;值得注意的是,田產的收入帳目和田產本身的價值,他那次並未能從父親嘴裏問出來。費奧多爾當時一眼就看出來(必須記住這點)米佳對自己的財產規模的了解是誇大了,而且是不準確的。費奧多爾對此感到很高興,他有自己的算盤。他的結論是,這個年輕人輕浮,狂暴,熱情,急躁,酗酒,隻要暫時能抓著點兒東西馬上就會安靜下來,即使時間不長。於是他就開始利用這一點,也就是說他不斷用一些零星匯款應付他兒子,終於出現了這樣的結果:四年以後,米佳失去耐心,第二次到我市來跟父親徹底解決問題,結果大吃一驚,原來他已一無所有,連結帳都困難,他拿去的錢超過了他的財產總值,甚至還可能欠他父親錢;根據他某年某月某日自願簽訂的一些契約,他也無權再要求什麽了,等等,等等。這年輕人大為震驚,懷疑情況有假,是個騙局,幾乎怒不可遏,失去理智。正是這種情況導致了一場災難。這場災難便構成了我要寫的由兩本小說構成的這部小說的第一本——即全部小說的序曲——的敘述對象,或者更正確些說,構成了它的表麵情節。不過在開始講故事之前,還需要講講費奧多爾的另外兩個兒子,即米佳的兩個弟弟;講講他們的身世。

 

 

 

 

附注:

1. 都是無政府主義者。蒲魯東(1809—1865)法國小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巴枯寧(1814—1876)俄國人,曾領導過德累斯頓起義,參加過布拉格起義和第一國際活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