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藍兩棲客

Writer sit at home : 迷茫的筆者,鍵人
正文

《幹校隨筆》 9 回北京

(2016-01-01 23:46:23) 下一個

9  回北京

 

北京來了批學生,是1972級工農兵學員。分不清他們是什麽專業,有幾個還穿著軍裝,戴領章帽徽。偶爾,同學中有人會打起手鼓,穿軍裝的維吾爾族姑娘就會像我們小學生,“半臂間隔向前看齊!”她疊起小臂,兩個手不動,頭卻左右橫移!一個維吾爾族小夥子,和她一起跳,可每到這時,他總是戴上草帽,壓低遮住自己的眼睛,他怕遇到姑娘的火熱目光。其他同學的腳,也踩著鼓點跳起來。大田裏,會場上,歡快的手鼓節奏,時不時地響起。開門辦學之後,他們回北京了。

新學年開始,新學員入學,北京的課堂需要老師,“五七”戰士一批批回了北京。李主任的工作重點轉移到北京去了,抓家台由宗院長和軍宣隊老紅軍劉司務長負責。

宗院長懂中醫針灸。初到幹校也住在大筒倉,經常為大家號脈辨症,施針治病。革委會實行“三結合”,宗院長出任副主任,住到了抓家台。宗院長在大會做報告,講延安精神。他做學生時,在抗戰烽煙中奔赴延安。去之前聽人說,延安住高樓大廈,頓頓吃孕婦補品。到了那兒,果真如此!窯洞是順山坡開掘,夜間點點燈光,層層閃爍,就像高樓大廈的萬家燈火!小米補氣,是孕婦的補品。可餐餐吃,加上沒有葷油和蔬菜,大便煩惱。

    劉司務長參加過長征,是個紅小鬼,他也在大會做報告。過草地時炊事班長犧牲了,交代他將全連吃飯的大鍋背出草地。背鍋, 成了他在革命隊伍中多年的職責。他講到老班長時,很動感情,深深地感染了我們。

父親回北京的通知下來了。行李,兩個鋪蓋卷而已。收拾妥當,我閑逛到廚房,父親在二連食堂做了半年多會計。現在人少,兩個食堂合並了,一連食堂的石會計負責管賬。

走進廚房,滿屋子煙霧。石會計抬頭看見我:

   “小五,明天回北京?”

   “石叔叔,北京見!”

   “你爸也走?”我詫異,不等我回答,他說:

   “你爸不能走,我發現少了兩袋大米!”

   “小五,別理他,他喝醉了。”另外兩個人打岔。

我回去告訴了父親, 他趕緊去抓家台。晚上九點多鍾,劉司務長坐在外屋,宗院長在裏屋床上靠著,閉目養神。父親對劉司務長講,石會計說少了兩袋大米。劉司務長開始講光榮傳統, 從紅軍到解放軍,連隊的夥食賬都清清楚楚。

    “我和小五行李很少,明天上車前打開檢查。”父親說。

    “我們的夥食交接, 要有清單……”司務長是內行人。

    “那我和小五明天不走了,再核對一次交接清單,當場過目。”父親說。

    “楊老師,明天照走!”宗院長從裏屋出來了。

    “老楊在民院二十年,講課很好。下次再有運動來了,老劉,我倆一起為楊老師做證明!”

     劉司務長起身,  握著父親的手說:

    “楊老師,明天一路順利,北京見!

1972年9月12日上午6點鍾,父親和我在抓家台上了汽車,經武漢換乘火車回了北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