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長篇小說《另冊歲月》的簡要說明——告別的話
本人史言,山東人,現住溫哥華。生在農村,但自幼喜讀書,稍長即鍾情於文學,從小學到大學,看了不少中外文學名著和曆史、哲學著作,在學校和參加工作頭幾年,寫過短詩,長詩和短篇小說,費了不少心血,但幾無收獲,隻在校刊和報紙上發表過若幹篇小詩和短文 。歲月消磨,漸漸衝淡了舞文弄墨之念,但文學情結猶在,對社會、人生遭際與悲歡的思考和把這種思考形諸紙麵的想法,仍不時閃現於腦際。
我生也“有幸”,從髫齡到古稀,新中國成立至今六十餘年來,舉凡嚴酷慘烈的政治運動,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遷,都曾親身經曆。改革開放前,我也像中國絕大部分人一樣,對共產黨、毛主席心悅誠服,積極追隨,改革開放以後,封閉的國門敞開了,人們睜開眼睛看到了外邊的世界,這才逐漸認識到,三十年中,我們竟是在逆世界文明進步的潮流而動!很快,文革中被打倒者全都平了反,幾十萬右派分子得到糾正,數以萬計的冤案被昭雪,近三千萬四類分子摘了帽子,一時間,全國有數以千萬計的人走出了牢房,擺脫了“管製”,逃出了“另冊”,重見了天日。我也如夢方醒,想到自己身邊的,熟悉的那些因為“階級路線”,階級鬥爭而不幸墮入“另冊”的人,一個個是多麽無辜,多麽可悲可歎。黨和政府對受迫害致死的大人物,為之平反昭雪,備極哀榮,而對千千萬萬普通的受害者,則隻是給一紙通知了事,對如此嚴重的人權災難,沒有任何一位領導對給受害者造成的傷害說一句表示歉意的話。 時過境遷,大家隻知往前看,隻顧“往錢看”,慢慢淡忘了那段曆史,還有人處心積慮想抹掉那段他們覺得不光彩的曆史。但是往事並不如煙,記憶尚未泯滅,那些受害者—哪怕他十分微賤—的慘痛曆史不應該抹殺。而現實情況是,不隻官方文件、報刊對此諱莫如深,影視作品一般不容許有此類內容,文學作品也鮮有觸及這方麵的題材,有道是“家國不幸詩人幸”,而詩人們似乎也不肯注目於此類“家國不幸”的往事,不堪回首,也不讓回首,就幹脆不去回首了,這不論對曆史還是對文學,都不能不說是是很大的缺憾 。
正是出於這樣一些考慮,我決計重新拿起筆來,盡自己的餘年,寫一本表現身陷“另冊”的人們的生活和命運的長篇小說,起初也覺得有些不自量力,但從有了這個打算以後,一生中所見,所聞,所知,所關注,所同情,所感歎,所哀哭,所共悲歡過的兒時玩伴兒,同學,老師,領導,親戚,朋友,同事,多少個不幸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士農工商,各色人等,俱都浮現在眼前,晝思夜想,魂牽夢縈,揮之不去,這些人紛紛來向我“報到”,似乎隻需把他們串在一起,相互間形成關聯,各自有不同的角色,一出跨越幾十年的多幕劇就可以開場了。妻子對我寫作提供了不少素材,給了很大幫助,也可以說,這部書是我們兩個人共同完成的。經過一段時間的構想,從二零零七年年末動筆,到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一日寫完初稿,然後又幾番 修改,直到最近才算定稿 。書的名字叫做《另冊歲月》,內容是通過記述山東中部一個村莊程家、江家兩個大戶—以程家為主—幾代人解放後三十多年的生活變遷,曲折經曆,不幸遭遇,表現新中國那一段荒誕、慘痛的曆史。全書共三部,七十五章,計二百零六萬字,
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在文學城上連載本書結束了,給各位網友道一聲“再見”,感謝大家的關注和鼓勵。不管我們曾經有過多麽黑暗的曆史,(現在還有人拚命地歪曲和抹殺那段曆史,)但曆史一定是公正的,中華民族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我們都應該有信心。願與諸位網友共勉。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