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妙之門

一位智者在一本僅有五千言的經書中,卻提出人應該柔弱處下,要象水一樣的處世觀點。他從人、萬物草木的生長發展中發現這麽一個客觀現象:
正文

知足不辱 ――名利地位是否是成功的唯一標準?

(2009-12-29 22:40:44) 下一個

          1990年世界杯開賽後,足球皇帝貝肯鮑爾儼然成了空中飛人。為了方便他在12個賽場之間奔波,讚助商阿聯酋航空公司為他提供了一架直升機。德國媒體將這架專機命名為空中老子

     貝肯鮑爾欣賞老子,這在德國並不算新聞。早在青少年時期,喜歡讀書的他就涉獵了老子的著作,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成了當時他最喜愛的格言。當他稱雄足壇後,仍不忘老子的忠告,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他帶領德國隊奪得大力神杯後卻突然隱退,很多人表示不解。在接受《明鏡》周刊采訪時,他引用老子的一句話:功遂身退,天之道。幾十年來,老子的《道德經》一直放在他隨身攜帶的公文箱內。 那麽貝肯鮑爾為什麽可以做到急流勇退呢?那麽成功了,不正好是大賺一筆的好時機嗎?我想這是因為他對名譽地位有著自己的看法,而這種看法正是基於他對老子道德經的深刻理解。

   人生在世,一定要麵對生命中的許多取舍,許多價值觀的評價,當然對成功也有著許多不同的定義。對大多數而言,權力地位金錢是通行的衡量成功的標準。因為這是一個可以用來衡量自我和他人,也可以量化的標準。舉例:父母朋友在談到某人很成功的時候,往往都是帶著羨慕的語氣來評價:某某當了跨國公司的Director某某又買了一處地產;誰又買了一輛豪華轎車;久而久之,我們在頭腦裏麵就形成了一個條件反射,凡事有地位的,有錢的就是一位成功者。這是社會在無形中給了我們這麽一個理解。

 

     可是如果一味的用權力地位金錢作為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或者說把權力地位金錢作為自己追求的唯一目標,會帶來什麽後果呢?是否有了權力地位金錢就有了幸福,就有了快樂,就有了心靈上的滿足,安寧和歸屬?我們來看看超級大富豪洛克菲勒的故事. 

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是一位超級大富豪,可以說是成功的不能再成功了。 洛克菲勒出身貧寒, 創業初期勤勞肯幹,人們都誇他是個好青年。可當他富甲一方後,變得貪婪冷酷,賓西法尼亞州油田地帶的居民身受其害,對他恨之入骨。有的居民作成他的木偶像,然後將那木偶像模擬處以絞刑,以解心頭之恨。無數充滿憎恨和詛咒的威脅信被送進他的辦公室,連他的兄弟也不齒他的行徑,而將兒子的墳墓從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園中遷出,說在洛克菲勒支配的土地上,兒子無法安眠! 洛克菲勒的前半生就在眾叛親離中度過。洛克菲勒53歲時,疾病纏身, 人瘦得像木乃伊。醫生們向他宣告了一個殘酷的事實: 他必須在金錢、煩惱、生命三者中選擇一個。這時他才開始領悟到,是貪婪的惡魔控製了他的身心。他聽從了醫生的勸告, 退休回家,開始學打高爾夫球,去劇院看喜劇,還常常跟鄰居閑聊。他開始過一種與世無爭的平淡生活。


            後來,洛克菲勒開始考慮如何把巨額財產捐給別人。起初人們並不接受,說那是肮髒的錢。可是通過他的努力,人們慢慢地相信了他的誠意。密歇根湖畔一家學校因資不抵債行將倒閉,他馬上捐出數百萬美元,從而促成了如今的芝加哥大學的誕生;北京著名的協和醫院也是洛克菲勒基金會讚助而建成的;1932年中國發生了霍亂,幸虧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才有足夠的疫苗預防而不致成災;此外,洛克菲勒還創辦了不少福利事業,幫助黑人。從這以後,人們開始以另一種眼光來看他。

           洛克菲勒的前半生為金錢迷失了方向,後半生千金散盡,才重返生命的正道。他一生至少賺進了10億美元, 捐出的就有7.5億。他用一生的時間才找回曾經丟失的世界,那裏有用金錢買不到的平靜、快樂、健康和長壽,以及別人的尊敬和愛戴。做到這些, 享年98歲的洛克菲勒無憾了。

總結來說,洛克菲勒年輕的時候對金錢貪婪無比,眾叛親離,其本人也是疾病纏身,痛苦不堪。後來,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改正過來,也重新獲得了健康、快樂、尊敬和長壽。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人生的圓滿不能僅僅用金錢來衡量,取得在健康,家庭,事業,金錢之間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故事同時也說明了僅僅一味的追求權力地位金錢會帶來許許多多負麵的效果。

    

進一步來說,如果僅僅用金錢地位來衡量成功的話,那麽成功永遠是相對的,那麽以此來衡量自身成功與否也很難得到快樂,很難在心靈上達到平衡和取得幸福感。一個有著百萬家產的人可以看到千萬富翁的時候也會感到自卑、懊悔和不知足,心裏在不斷盤算著如何賺更多更多的錢;一個有了幾處房產的人可以在想如何買更多的房產,你問他的時候,他永遠都說自己沒有錢,因為他想有更多的錢,有更多的房地產。一個身居高位的政府官員可能在麵對國家部長、元首的時候也會感到自己權力有限、權力不足,他也想有更多的權力、更多的可以讓自己說話大聲的空間。人生可以是一個怪圈,在圈子裏麵繞來繞去,永遠沒有盡頭,永遠沒有出路。除了錢、權力、地位,我們心靈如何才能獲得幸福、獲得一種大公無私、無私無欲所能帶來的快樂。

    

在這一點上,作為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有著他自己的看法。比爾蓋茨對於成功,財富是這麽認為的:他認為最有意義的一點就是首先看一下對於你一些非常尊重的人,能夠為他們做些什麽,可能是你的家人,你的朋友們,其中包括從你的個性上來看,從你給他們帶來的幫助來看,以及通過什麽對他們的生活有所改善,是否在這些方麵對他們有很大的幫助,這是最容易用來衡量成功的一個方法。他這麽認為的,也是這麽做的。比爾·蓋茨已投下近300億美元,將近他總資產的3/5, 創立出世界最大的慈善事業:比爾·蓋茨與瑪琳達基金會。“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組織”, 美國前總統卡特讚歎。今天,這個基金會已經拯救了至少70萬條人命。“比爾·蓋茨改變了世界兩次”,與比爾·蓋茨夫婦同獲《時代》2005年度風雲人物的搖滾巨星波諾說,“而這次的改變,將使比爾·蓋茨更為後人景仰。”就在獲獎這一年,比爾·蓋茨夫婦即捐出高達60億美元的善款,刷新人類史上捐款的紀錄,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年度開銷不相上下。而其中有5億美元, 是用在研發, 像是開發無須針頭、無須冷藏的疫苗等。

    

我們想一想,為什麽比爾蓋茨可以在做善事的時候毫不猶豫呢?是不是象我們普通人所認為的:因為他太有錢的,所以他對錢無所謂。有的人可以會說:等我有錢了,我也會去作善事,我也對金錢地位看的很輕。可是,等你真正有錢的時候,你會這樣去作嗎?你會去把錢拿出來買房子買地產還是幫助別人?這其實和有錢沒有錢沒有什麽太大的關係,而是關鍵看我們對待財富地位的態度和看法。有的人可以賺錢是為了更好的幫助別人,有的人賺到了錢是為了自己更好的享受,有的人身居高位是為了更好服務社會,而有的人確是貪慕權勢的本性的趨勢。所以說這其中的區別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大家就可想而知。

    

成功標準也不是絕對通行的,對於一個四肢健全的人來說地位,金錢往往可以拿來套在他頭上作為成功的標準,然而,對於社會上許多弱勢群體(殘疾)而言,往往能夠找到一份工作可以獨立的養活自己就已經非常的不簡單了,如果我們把地位金錢等等來評價他們,那他們豈不是要生活在更大壓力中?對於一位默默奉獻的母親而言,她的最大成功就是把子女健康的培養長大成人,為社會做出貢獻,這然道不是成功嗎?如果每個人都去過分地追求名譽地位金錢,誰又來為家庭默默的奉獻呢?

      

      今天我們就結合道德經來分析一下為什麽大多人都是拚命的追求金錢地位名譽,那麽追求過分了有什麽負麵效果?正確的人生態度是什麽?

 

首先我們來學習一下道德經第二十五課孰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矣。

   

這一課講的是名譽、健康、生命、財富之間的關係,每個人對此的取舍態度也不一樣。名與身孰親,名譽與身體哪個最親呢?有的人要名不要命,有的人要命不要名,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名又值幾何?有的人卻又兩者兼得。三國時期的周瑜,自恃才能天下無雙,卻偏偏被諸葛亮看出他的弱點(把自己的名譽看的太重了,輸不起),三氣周瑜,周瑜也無奈仰天長歎感歎“既生瑜,何生亮”,就這樣被諸葛亮活活的氣死。這個故事說明了周瑜把自身的名譽看的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如果有誰超過他的才能的話,他就一定要爭個輸贏,結果反而把自己氣死。

   

身與貨孰多, 身體與貨物哪個重要呢?貨物拿錢就可以買得到,而身體(健康,生命)則不然。也就是說錢與命的關係,有的人要錢不要命(比如說他隻有這麽錢,還要靠這點錢吃飯),你搶他的錢,他就跟你拚命(反正也是一死);有的人要命不要錢,你搶他的錢,都拿去好了,隻要不殺他就行了;有的人不但要命,也要錢。我們前麵提到的洛克菲勒年輕的時候把錢看的比生命還重要,眾叛親離,結果弄得自己疾病纏身;到了沒有辦法的時候,他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改變自己,多做善事,成立慈善基金幫助大家,結果自己的心情也慢慢好的起來,身體也健康了,這個生動的故事說明什麽呢?說明了錢財與生命之間的關係和取舍,這層關係不是固定不變的,是根據自己的情況而變化的。

   

       得與亡孰病,獲得得與失去哪一種最壞?一般認為獲得最好,但不義之財財,得到了並不好(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一般認為失去了最壞,當別人有困難,你幫助別人,失去了並不是壞事,助人為樂,好得很!最近新加坡鬧得沸沸揚揚的高登鍾表行(Cortina Watch)失竊案(760萬的名表失竊)的主犯(Jerry)在泰國自首,照理來說,他獲得了這麽的錢,應該找個地方躲起來過得可以很瀟灑,下半輩子不愁了,可是為什麽他又會主動自首呢?這就說明了他獲得的是不義之財,雖然有錢了,但是心理怕,不安穩,時時刻刻都在提心吊膽,晚上還要作噩夢,出門也是躲躲閃閃,生怕國際刑警找到他,到了最後,這種非人的日子過不下去了,隻好自首投案。

     總體說來,這些都是生命、財富、健康、地位、名利之間的關係。由於名譽地位財富往往是關聯在一起了,有了名就有了利,有了利就可以拿錢買奢侈品,吃山珍海味,住豪華別墅等等等等。所以大多數人往往對名利地位都看的很重。

2006年韓國首席科學家黃禹錫,偽造克隆技術,欺騙韓國政府和世界學術界,侵吞財產,被媒體揭發,最後身敗名裂,這個例子就說明黃禹錫看名譽財產看的太重了,以致走上欺騙的道路,反而失去的更多,得不償失。

我們在來看看我們身邊的例子,有這麽一個年輕人的自述:

20007月我大學畢業後隻身來到甘肅,決心憑自己的真本事創一番事業。做我喜歡的設計工作。我開始頂著烈日,在各種人才交流市場穿梭,可是,半個月過去了,我投的幾十份簡曆石沉大海。最終,我隻好到一家保險公司做了一名業務員。一天,我正在公園裏“搜尋”目標(保險的潛在客戶),看到一個男孩拿個樹枝在地上畫畫兒,忍不住湊了過去。男孩正在畫“孫悟空”,可他怎麽也畫不好,我主動教他,畫了唐僧、豬八戒……男孩高興地直蹦,叫他的爸爸媽媽過來。就這樣,我認識了男孩的爸爸,一家廣告公司的老板張先生,可以說那次偶遇,就是我命運的轉折點。張總聽說我是學設計的,就邀請我去他的公司搞廣告設計,我終於離設計師的夢想近了一步。進了張總的公司,我發誓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績,對得起我的老板。為此,我不惜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這樣不到半年,我就脫穎而出,成了公司的主力設計師,月薪漲到了2000多元。

  跟以前的同學見麵,大家都羨慕我成“白領”了,我也覺得臉上格外有光彩。為了對得起老板的知遇之恩,保住這份“高薪”。四年來,我早出晚歸,三餐幾乎沒有一頓是按時吃的,睡眠長時間不足,有時隻能夠睡幾個小時。這時,我的工資已漲到了3000多元,我也有了漂亮的女朋友,買了分期付款的將近100平方米的房子。煙也成了我的好“夥伴。”由於出色的表現,張總讓我做公司的“首席設計師”。但我已經明顯感覺到,我的身體大不如從前了,神經衰弱,常常需要依賴安眠藥,記憶力也差得很,嚴重影響了工作。到醫院檢查,結果是渾身都有病:膽結石、腦神經衰弱、結膜炎等,特別是膽結石已經嚴重到必須做手術摘除膽囊的程度了。手術後,我成了藥簍子,但我還是一如既往地堅持工作。

  年終,張總不僅給我發了紅包,而且又給我封了個副總經理的頭銜,除了他,在公司裏就數我的職位高了。我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是讓我擔心的是我的身體越來越差。女朋友也多次要求我幹脆辭職算了,不然的話恐怕連命都要沒了,我把她的勸告當耳邊風。

  兩個月前,我到醫院複查,醫生嚴重地警告了我,說我的身體已經嚴重透支,是30歲的年齡,60歲的身體……我呆住了。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多次違心地對女朋友說,請她離開我,再找一個男朋友,其實我心裏是很害怕這個結果的。開始女朋友一直安慰我,讓我不要多想,好好調養身體,後來就有些煩躁,懶得跟我說那麽多。就在上個月,她走了,隻留下一張紙條:不要找我,不要等我。我的心頓時空了。身體垮了,女朋友也走了。我的這種疲軟狀態是不可能再繼續幹廣告這行了,我主動跟張總要求辭職。張總遲疑了一會兒,誠懇地說:”我知道你為公司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很可惜。”他給了我三萬元錢說:“你好好休養,等身體康複了,再回來……”

 

這時,我想起了一句最俗的話:當健康沒有了,其他如地位、金錢、名譽等再多,結果也仍然是零。

          看了這個故事,我想大家都為這個年輕人感到惋惜,為他感到不值得,如果他能夠明白人生除了名譽、地位、錢財之外,還有許多更重要的東西:健康、家庭、和諧的人生,那麽他就可能不會如此的拚命工作,最後一切都失去了,由此可見,他對名譽地位財富看的太重了。我們不盡要反思: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麽?是不是隻有名譽地位財富?還是人生的平衡,幸福感(工作、家庭、朋友、健康等等所帶來的一種充實而不偏激的快樂)?

          道德經提倡對身外之物不要愛的太過分的,看淡名利地位,反而可以生活的更快樂、充實。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矣:所以愛得越深失得越多,誰都對自己的身體很愛惜,但過份了反而長得不好,疾病纏身;你想多儲藏些錢,錢多別人越要借、偷、搶,甚至於喪命,結果失去的更多。知道滿足的人並不是恥辱,做任何事都要適可而止,這樣就可長期保持了。

             老子說“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所以愛得越深失得越多,誰都對自己的身體很愛惜,但過份了反而長得不好,疾病纏身;你想多儲藏些錢,錢多別人越要借、偷、搶,甚至於喪命,結果失去的更多。其實何況是自己的身體,錢財愛的過分反而不好,名利、地位也是這樣,你愛的太過分了反而招致禍端。

             有些人對自己的身體看的太重了,吃什麽都很精細,山珍海味,而且還要做的味道要好,不合胃口就不吃。這樣過分了反而不好,其實現代飲食往往做的過於精細(高蛋白,高能量,高脂肪,低纖維,低微量元素),吃多了反而容易造成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脂等疾病。相反,許多粗糧、不那麽精細的食品會更健康。

    這也許就是老子所說的“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身”隻有不把自己的生看得太重要,順其自然生活,這就是愛護生命的最好辦法。

           對名利地位金錢愛的過分了反而會失去的更多;許多人為了追求名利地位金錢,什麽仁義道德都不顧了,什麽家庭恩愛親情也不管了,好朋友也可以出賣,隻要是為了獲得名利地位金錢,什麽都敢作,什麽都願意去作。台灣前總統陳水扁當了總統之後,縱容夫人子女肆無忌憚的斂財,收取政治獻金等等,為了可以更長久的擁有財富,他們想方設法把錢轉到國外,以為這個就可以高枕無憂,將來可以享受生活,其結果又是如何呢?不義之財放在家裏,遲早要出事,是不長久的。把錢看得太重,結果錢就成了枷鎖,為了多要錢,反倒成為錢的囚徒。使他們鋃鐺入獄的,不正是他們深愛的錢嗎?

     有的人甚至為了情而不惜生命,為情所困,過分了反而把自己弄的瘋瘋癲癲的:有這麽一個蘭州年輕女性楊麗娟癡迷劉德華,輟學在家,專門收集於劉德華有關海報、報紙、唱片等等,為了讓女兒見到劉德華,父母舉家負債,甚至傾家蕩產,把家裏的房子都賣掉老父親更是想到要賣腎,終於其女兒在香港見到劉德華,但是老父親在第二天也跳海自殺,一家人痛苦不堪,其根本原因是什麽?就是這個女孩子對情看的太重了,追星不可自拔,親情拋至一邊,反而失去的更多,自己無法正常工作,父親自殺,母親也痛苦不堪,這又是何苦呢?所以愛的過分了,反而招致禍端。

 

         那麽正確的態度是什麽呢?老子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矣。” 知道滿足的人並不是恥辱,做任何事都要適可而止,這樣就可長期保持了。道德經提倡的心態是知足,我靠自己的努力,勤奮工作得到的財富,不論多或少,我知足。我可能住不起豪宅,開不了名車,不能經常上高檔場合消費。但是我心裏不窮,因為我知足。因為心裏不窮,就會樂觀自信;因為心裏不窮,節約就不是寒酸,而是美德。這樣的人究竟是貧窮還是富有呢?道德經認為,這種知道滿足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這裏說的知足不是不進取,而是在自身能力範圍內進取後對自己所取得的成果要知足。要放下包袱,調整好心態。每個人的先天條件(資質、身體素質),後天環境,教育都不一樣。所謂“人比人,氣死人”,我們自己跟自己比,經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後應該要知足。陳水扁從一個窮小子到台灣總統,可以說是很成功了,如果他懂得知足,不起貪念,就不至於演變成一個巨貪鋃鐺入獄的下場。

             知足會給我們到來快樂嗎?我們來看看美國人在經曆金融風暴之後的變化就知道了。一位在美國任教的中文教授介紹說,在金融風暴裏美國的百姓生活發生了很多變化。先說遊覽的地方,在洛杉磯的標誌性遊樂場所好萊塢的環球影城,遊客寥寥無幾,人們都捂緊了錢包,不願意花錢。再說社交場所,酒吧是經濟優越的時期人們最願意光顧的地方,現在這類消費減少了,豪華聚會少了,大型派對少了,甚至餐館的生意也少了,大多數人開始在家中吃飯。出行也是盡量簡單,因為收入減少,購買豪華車的意願減低,不僅是豪華車,現在就連一般的大型車,例如福特休閑車、公務車等耗油量大的車型銷量都急劇下滑。甚至有的人不買新車了,買輛二手車開開也不是什麽丟臉的事,購買自行車當作代步工具的人則越來越多,其中不乏企業主管,而且購買的還都是中國產的一百美元一輛的自行車。這些都說明,金融風暴使美國人民失去了大量的物質財富。雖然物質財富以及隨之而來的生活享受失去了不少,但是這位教授引用一位心理學家的話說,現在卻是美國人最快樂的時候,“股票猛漲,房價大增的時候,人們的貪求欲無法滿足,常常感到不幸福。而股票跌到如此地步,金融全線崩潰,卻是人們幸福感上升的時候。”金融海嘯,徹底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不再羨慕和追求奢華、浪費,變得簡單、實際、實用,貼近生活,自己動手的家庭聚餐也多了,親情也貼近了,心態平和起來,欲望減少,消費開始壓縮,……但他們卻尋找到了快樂,發現了快樂的秘訣,卸下了原來的財富金錢的沉重負累,人們的幸福感上升了。

         我們做事情也要適可而止,不要過分了,把生命透支,結果無法長久,如果甘肅青年懂得這個道理,工作中注意勞逸結合,注意身體休息調整,那麽豈不是錢也賺到了,生活也會有滋有味,不至於到現在這個下場。蘭州年輕女子楊麗娟如果注意追星適可而止,可能學習也很不錯,家庭雖然不富裕,但不至於到父親跳海,母親痛苦不堪的地步。

    這裏說的做任何事都要適可而止又是如何把握這個度呢?首先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能超越自己的實際能力作一些讓生命透支的事情,這樣做是絕對得不償失的。其次,不能隻看眼前利益(不義之財),不能隻看一事一物,要從整個人生規劃,長期利益著想、出發。三、要有淡泊名利地位的想法,這樣做起事情來應對自如,能夠將自己沉澱下來,有所積累,不會為名所累。四。對待名利地位要順其自然,來了,要從容應對,不被鮮花地位錢財衝昏頭腦。

做到了以上這些,我們的成功才能長久,我們的成功才是和諧的,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幸福快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