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霜的山海經

說著說著就到了海的另一邊……
正文

手工麵包作坊(四)—北海道牛奶“吐絲”(直接法 vs. 湯種法)

(2008-07-27 20:49:09) 下一個
來交作業了!

北海道的風早就刮了好幾撥了,看大家一個接一個地“吐絲”,心裏那個癢癢啊。連一個我認識的朋友,從來不碰烤箱的,都被饞得經不住誘惑,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飛快地跑去wal-mart購齊了一切設備和材料(包括麵包機!),磨刀霍霍地折騰到半夜十二點過……後來見麵問起她,很遺憾地似乎失敗了,可見這款麵包對於烘焙新手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我仔細看過了波子的原帖和各路高手的製作心得,又打電話問過cici,終於開始了我的北海道之旅。

直接法和湯種法我都做了,因為發現在原材料的使用上,其實這兩種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基本上可以獨立成為兩種不同的麵包了。直接法隻用雞蛋、牛奶和奶油來混合粉類,不加其它油脂;湯種法因為使用了湯種,減少了牛奶和奶油的用量,加大了雞蛋的用量,而且還摻加了黃油(butter)。所以我做了一個對比表,可以有一個清楚的比較。跟原譜相比我做了一些微小改動,不過大部分材料和份量都和原譜一樣。

我是按原譜的分量做的,因為我的麵包機太小,沒辦法和太多的麵,加上心理作用覺得手工揉出來的似乎更香甜些(不過對lg這種吃啥都以有肉沒肉為最終標準的銀來說,根本沒有區別,_:o),希望對沒有麵包機或攪拌機的筒子有所幫助。





直接法:連準備材料到麵包出爐差不多4小時左右(好像比發帖容易些,嗬嗬)。先把粉類(除了幹酵母和1大匙砂糖)在大攪拌盆內和勻,然後激活幹酵母。先將砂糖1大匙混勻在牛奶中,然後放入微波爐加溫至比體溫略高一點點(激活酵母的最佳溫度是38-42攝氏度),靜置20-25分鍾等酵母活躍。將牛奶酵母液、奶油、雞蛋液倒入攪拌盆內跟粉類混勻。看麵團幹濕程度酌情加入手粉(我加了2大匙,不宜過多,否則麵團柔軟度會受影響),基本成團後轉移到擀麵板上揉12分鍾左右(向揉了50分鍾的喵嗚致敬!_:)),再轉移到一個幹淨並做過防粘處理(我往盆內噴了oil spray,抹黃油也可以)的大盆內進行1小時基本發酵至兩倍大。後麵的程序就跟原譜一樣了,放入烤箱前我輕輕刷了一層牛奶液(動作要輕,以防發酵成型的麵包塌陷)。

湯種法:因為要提前一天製作湯種,所以時間較長。湯種的製作我是從新桐那兒學的,把麵粉和水混勻後放入微波爐轉15秒,然後拿出來攪一攪再轉,重複3-4次直到麵湯呈現漿糊狀,表麵有一圈一圈的紋路出現就好了。用保鮮膜蒙好,晾涼之後放冰箱冷藏24小時以上再用。激活酵母的程序跟直接法一樣,把牛奶酵母液和其它液體混入粉類,先基本揉成團,再加入放至室溫的黃油(這時會有些粘手),看麵團幹濕程度酌情加入手粉(我加了3大匙,不宜過多,否則麵團柔軟度會受影響)。不知道是因為材料不同還是別的原因,感覺湯種法做出來的麵團更粘手些,麵團基本成型轉移到擀麵板上後粘得不可能用普通的揉麵手法來handle,還好以前做過幾次中式軟麵包(那種麵團也是粘手得不行),所以就用做中式軟麵包的經驗來對付啦。抓起麵團往擀麵板上“砰”地扔下去,再抓起來再“砰”(建議在擀麵板下麵墊塊毛巾,否則鄰居投訴把警察叔叔招來就慘了,_:p),就這麽“砰砰”12分鍾吧,麵團開始老實了。轉移到一個幹淨並做過防粘處理(我往盆內噴了oil spray,抹黃油也可以)的大盆內進行1小時基本發酵至兩倍大。後麵的程序就跟原譜一樣,放入烤箱前我輕輕刷了一層雞蛋液。

因為沒有那種高高的方形土司模,我就把麵團分成兩份,用兩個一般的9寸土司模烤的。

來比較一下剛出爐的麵包吧:左邊兩張是直接法的麵包,右邊兩張是湯種法的麵包。看起來刷雞蛋液比刷牛奶液烤出來的麵包更金燦燦些。而且湯種法的麵團更軟,對整型的要求更高,我就是因為分割麵團的時候沒掌握好,結果分得不夠均勻,烤出來不如直接法的漂亮。





再比較一下吐絲的情況:上麵是直接法的麵包,下麵是湯種法的麵包(黑手是lg的,白手是老媽的,嘻嘻)。直接法的撕開偏絲狀,湯種法的撕開偏像薄雲一樣的網狀。吃起來直接法的口感較膩,奶香味濃(那是,牛奶和奶油分量是湯種法的4-5倍呢);湯種法口感清新綿軟,我更偏愛些。老媽嚐了一口說比你以前做的麵包都好吃——偶暈,前幾次我做的是基礎白麵包啊酸酵頭麵包啊,哪能這麽比!





再來一張湯種法的麵包橫截麵圖吧:





這兩天到了臨睡前就餓,正好拿一片麵包撕來慢慢吃著,然後滿足地睡去…… :D


歡迎來潛水的廚房坐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