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2024 (62)
入秋以來,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進入了高發季。據國家流感中心,預計我國南方省份、北方省份會逐漸進入流感高發期。
同樣是接觸了病毒細菌,有人生病發燒,有人卻安然無恙。我們常說後者體格好,不給疾病可乘之機。實際上,這個“體格”指的就是——免疫力。
為了應對病原體,每天有多少免疫細胞在默默守護你?如何調動免疫係統的防禦能力?
超萬億個免疫細胞全天候守護你
人體免疫係統,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三部分構成。
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對人體內的免疫細胞進行了一次“普查”。研究發現:
普通成年男性體內大約有1.8萬億個免疫細胞,加起來約重1.2公斤。
普通成年女性體內大約有1.5萬億個免疫細胞,重約為1公斤。
另外,10歲兒童平均有大約1萬億個免疫細胞,重約0.6公斤。
無論性別或年齡,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分別占所有免疫細胞數量的40%,占總質量的15%。
巨噬細胞是最重的免疫細胞,盡管數量隻占免疫細胞的10%,但其質量幾乎占免疫係統總質量的一半。
從出生到老年,免疫力這樣變化
人生不同階段,免疫力的“作戰”水平也存在差異。
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老年醫學研究所綜合二區主任、主任醫師張麗介紹:
剛出生時免疫力很強
剛出生的嬰兒免疫力很強,從母體獲得抗體,所以6個月之內基本不生病。但這些抗體很快被消耗殆盡,6個月至3歲的幼兒,免疫力較弱。
20歲時達到最高峰
隨著漫長的生長發育過程,兒童和青少年的免疫力逐漸提升,20歲時免疫細胞的數量和活性將達到一生的最高峰。
此後,免疫力開始緩慢下降。
40歲後衰減加速
40歲後免疫細胞活性和數量衰減加速,可能隻剩20歲的一半。胸腺也在不斷衰退。
60歲後免疫器官功能斷崖式下跌
50歲以後,骨髓逐漸老化並被脂肪組織所替代,變成了黃骨髓。
60歲後,骨髓逐步鈣化,形成空腔,製造免疫細胞的能力呈斷崖式下降。
70歲後,免疫細胞活性和數量隻有20歲時的1/10。
正因為老年人兩個重要免疫器官——胸腺和骨髓的功能衰退,所以免疫力才越來越低。
九成疾病與免疫係統失衡有關
研究顯示,免疫力太強太弱都不好,平衡才是最佳狀態,機體90%以上疾病都與免疫係統失衡有關。
守護免疫功能平衡,無疑是健康長壽的積極因素。免疫力受一定先天因素影響,但後天努力也能起到提升作用。
找到時間就運動
運動可以增加免疫細胞的活力,無論中青老年人,在天氣、身體狀況良好時,都建議每天鍛煉半小時,有效激活免疫係統、抵禦疾病。
保持規律充足睡眠
人體免疫因子多在睡覺時形成,長時間熬夜還會導致免疫力降低。
研究顯示,每晚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的人,比每晚睡7~8小時的人,受到流感病毒感染的機會要高出82%。
重視補充營養
做到均衡飲食,保證食物多樣性,多吃新鮮蔬果,以及奶類、大豆等優質蛋白,每天最少飲水1500~1700毫升。
免疫力較弱的人群應重視補充含鋅的食物,比如生蠔、巧克力、牛羊肉、堅果、南瓜子等,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營養補充劑。
接種疫苗保護免疫力
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有效防控老年人群慢性病的重要手段。
張麗建議,60歲及以上人群在每年流感流行季前接種疫苗;
50歲以上人群、既往有水痘或帶狀皰疹病史的人群、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人群,接種重組帶狀皰疹疫苗,保護效力可達90%以上,保護時間長達20年。
需注意,接種不同疫苗時要關注時間間隔,比如重組帶狀皰疹疫苗需與其他疫苗接種時間間隔14天以上。
保持心情愉悅
溫州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孫莉表示,過度悲傷、憂鬱、孤獨都會對免疫功能造成不良影響。
麵對打擊,盡量做到心態平和,學會自我開導,或多向親朋好友傾訴。如果不能自我消化不良情緒,應及時求助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