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2024 (62)
正常情況下,人每天排一次大便,說明腸胃比較健康,身體代謝有條不紊。大便是食物消化後的殘留物,主要是食物中不被吸收的纖維素,所以大家會發現一個現象,平時吃的粗糧越多,產生的糞便就會越多。
但是,即使有時候吃的粗糧,富含纖維素的成分很多,大便還是不正常,比如說大便不成形,而且還伴隨有放屁,頻率比正常時要高很多。這種現象背後,可能跟哪些疾病有關係呢?主要與這3種原因有關,別不當回事兒。
1.腸易激綜合征
腸胃有一套自己的蠕動體係,腸道每分鍾都在不停地的蠕動,目的是幫助推動腸道內的食物向前推進,最終不被吸收的食物殘渣,以大便的形式排出體外。如果腸道蠕動的過於頻繁,那麽食物就會被快速推進,從而導致一些食物不能被充分吸收。在這個過程中,腸道的蠕動會使腸內積氣,所以會伴隨著頻繁的放屁。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醫學上將其定義為腸易激綜合征,也就是說腸道的蠕動功能紊亂,導致腸道不能夠按照正常節律蠕動,最終出現了大便不成形、放屁量增多。
2.慢性腸炎
所謂的慢性腸炎,其實就是炎症性腸病。正常情況下,腸道黏膜有分泌和吸收的功能,腸道能夠對食物中的水分和營養進行吸收。但是,如果腸壁發生了炎性反應,那麽腸壁就無法正常的行駛吸收和分泌的功能,這就會導致大便的水分含量增加。
與此同時,腸壁因為炎性反應,分泌更多的炎性分泌物,會使大便更加不成形,所以最終會出現大便稀糊。另外,腸道裏麵還有一些寄生菌,在炎性反應環境下,它們的代謝也會受到影響,尤其是糖代謝會受影響,從而導致產氣增多,伴隨這放屁量增加。
3.慢性胃炎
胃是攪拌和初步吸收食物營養的器官,它不斷的蠕動,可以使食物充分混合。胃分泌的胃酸、酶等因子,可以對食物進行分解,從而使得腸道更加便於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但是,胃有時候也會異常的蠕動,導致食物不被充分分解,而且在蠕動的過程中,胃會產生積氣,所以會伴隨有異常的放屁,以及大便不成形等。
所以,通過大便的形狀、放屁量,可以對腸胃的健康有初步了解,及時發現問題,可以盡早對腸胃進行幹預,從而更好地嗬護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