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中華名人飲食緣之六十二

(2009-03-02 18:28:02) 下一個
 1810、包天笑某日與友食陽澄湖蟹,蓋時人食蟹多以一團一尖對搭,名曰“對蟹”,但不解何以稱“大閘蟹”,疑誤傳。有昆山人方惟一說:“閘字不錯。凡捕蟹者,他們在港灣間,必設一閘,以竹編成,夜來隔閘置一燈火,蟹見火光,即爬上竹閘,即在閘上一一捕之,甚為便捷,這便是閘蟹之名所由來了。”
  1811、顧頡剛小時候最喜歡吃蝦,一看到飯桌上沒有蝦,就賭氣不吃飯了。
  1812、楊希枚抗日戰爭時期因在四川南溪李莊史語所工作,生活清苦,天天吃花生米,從此養成了愛吃花生米的習慣,其他幾乎沒有再愛吃的了。
  1813、任溶溶讀家鄉清東《鶴山縣誌》,發現也記載有生長地旺宅村,而且記有此村出產煙葉,大為歡欣,神往70年前打漁生活,打上來全是小拇指長的小魚,曬成小鹹魚,自己吃。他說:“這樣小事也記了,可見縣誌的價值。”
  1814、汪道涵與辜鴻銘1993年在新加坡會談成功。汪特在董園夏蓮廳宴請辜一行,晚宴菜單用毛筆書寫於一張專用箋紙,紙為白底黃邊,下方印有一枝盛開的的梅花。汪將所有的九道菜巧妙地嵌入了一篇妙文:你我“情同手足”(乳豬與鱔片),同是“龍族一脈”(奶酪龍蝦),今夕“燕語華堂”(官燕燉雙皮奶),“琵琶琴瑟”(琵琶雪蛤膏)和鳴,譜一曲“喜慶團圓”(董園鮑翅),祝大家身體健康“萬壽無疆”(木瓜素菜),海峽兩岸的“兄弟之誼”(荷葉飯),定能“前程似錦”(水果拚盤)、“三元及第”(三種海鮮)。
  1815、郭台銘愛喝汾酒,自己和鴻海團隊成員“喝酒必汾”。在深圳,一進酒店先問有否老白汾,一聲“沒有”扭頭就走。他十分開心地說:“因為我,深圳各大酒店都擺上了老白汾。”
  1816、範冰冰應某食品銷售公司請,以《胭脂雪》中“燕夫人”的名字為其產品代言,她順勢入股做起了該公司的“燕窩月餅”生意。範還特別提議在每盒月餅中放入一張她親自設計的卡片,卡片背麵印上以她名字命名的愛心基金的號碼,讓消費者奉獻愛心。
  1817、陳賡在長征中與宋任務一起行軍。某日陳在宿營地煮肉,忙得辛苦,正好宋一覺醒來,乘時大吃。等到陳發現,已所剩無幾。後廖承誌給宋任務作肖像畫,陳見了就在旁邊寫了“窮像”(意思是很像宋任務吃相)。宋對此畫和題詞大為欣賞,幾十年一直掛在室裏。
  1818、蔣介石宋美齡1941年春與何應欽視察四川合川釣魚城,他要求粗茶淡飯招待可也。縣長當即招待以豆花。蔣宋對豆花滋味讚不絕口,說是此豆花與吃雞肉一樣味道鮮美。縣長向他倆介紹:此乃合川一大特色名菜,當地人稱之為“雞豆花”。還說此菜乃武則天宮廷禦膳。它是將雞胸脯嫩肉,搗成肉末,再加雞蛋清精心調製而成。它有傳統豆花之色之味感,且含雞香與鮮味。
  1819、海軍參謀長張學思文革初期為林彪李作鵬等私自關押於不透氣房間裏長達兩年多,還不給吃清潔的蔬菜。他憤懣地在紙上交代說:“我也不是要吃什麽山珍海味,連吃點普通的東西,你們都說沒有。我想吃點土豆,就是馬鈴薯,這個不會沒有吧,我想把土豆剝了皮,用白水煮煮吃就行。”
  1820、胡錦濤2008年8月8日以中國國家元首為奧運會舉辦的國宴菜單是:荷香牛排、鳥巢鮮蔬、醬汁鱈魚,外加瓜盅鬆茸湯的“三菜一湯”。
  1821、董竹君70年代初囚於秦城監獄,同獄四人,共餐時,飯菜外僅一小盆醬油。每次吃完後,四人輪流用指頭刮吃盆邊一圈的殘油。
  1822、周恩來1960年1月首次在外宴請貴賓是緬甸總理奈溫,選擇處是剛開張的全聚德帥府園烤鴨店,菜譜特定為:四冷盆(鹵翅膀、糟鴨片、鴨肝片、拌鴨掌)、熱菜(鴨四寶、炸肫肝、爆鴨心)、烤鴨、鴨架白菜湯、蒸蛋糕、蜜汁梨、鮮果。當時正與緬甸商討邊界問題,時人稱為“烤鴨外交”。
  1823、陳光標12歲那年聽老師說青蛙是益蟲,到田裏觀察,看青蛙伸出舌頭把眼前的蚊子吃了,就跑到老家江蘇泗洪天崗鄉集市上,把青蛙買了放生。後來他成為大企業家,在菜場見到青蛙、烏龜,就要買來放生。據說,他放生到南京玄武湖裏的青蛙、烏龜可以按噸計了。
  1824、王震1943年南泥灣墾荒取得成績。9月在主持召開生產經濟副營長、司務長幹部會議上作了改善夥食報告時,親自下廚做飯菜,教給“ 雜和飯製作”(雜糧和合吃法),按照這一辦法,三個月內就可以用土豆、南瓜、芋頭、玉米、蕎麥等節約一個月的夥食。每日每餐互相更替,既增加營養又常換口味。那天,王震還親自製作肉骨頭紅燒土豆,清燉牛肉蘿卜,燒豬雜、牛雜。
  1825、彭德懷1959年3月由湖南烏石鄉家鄉回北京後,發現有家鄉送的一磁壇蜂蜜,心情不安,因原物奉還不便投寄,即寄出30元。
  1826、毛澤東晚年愛吃“胖頭魚”(鱅魚),且尤愛吃魚尾上那段肉。有次還望著湯碗裏特別肥大的魚頭說:“這條魚比一般的魚頭大,不知它比別的魚聰明不聰明。想來是大腦發達,應該聰明吧。多吃這種大魚頭,一定會使大腦發達。”
  1827、陳燮霞2008年8月在北京奧運會舉重比賽前隻是吃了一碗方便麵,外加了雞湯和海蝦。教練馬文輝說:“吃麵條是因為容易消化,能量那是足夠了。就此換來六把成功。”
  1828、郭晶晶是河北人,她說一直不太喜歡吃西餐。因此,她每次出國,辣椒醬那是必備的。
  1829、毛澤東喜歡吃魚凍,而且還放在用餐的最後才吃。魚凍是魚湯冷卻凝結而成的,腥味尤濃。有服務員深為不解地問:“主席,魚凍腥得很,有什麽好吃的啊?”他笑著說:“我就是要這種腥味呢,魚不腥就不是魚了。”
  1830、世界羽壇的男女一號選手又是情侶的林丹和謝杏芳在參加2004年雅典奧運會時,就帶了很多辣椒醬,然後配著方便麵一起吃。他們說:“就是這樣我們才拿到奧運會冠軍的。”
  1831、丁蘭在1940年7月於延安中央醫院為江青分娩,毛澤東特在楊家嶺窯洞宴請,當時延安葷菜隻是羊肉。為此他特意請炊事員照顧丁蘭四川人特性,做了幾樣豬肉菜,還多放了些辣椒末子。
  1832、曹原彰從王永慶夫人處學得台塑牛排製作法後,開出王品集團的第一家餐廳,主打牛排西餐。他經幾個月精心研究,發現做牛排最好的原料是牛的第六至第八對肋骨,這幾對肋骨在250℃烤箱中烘烤90分鍾,味道還十分鮮嫩,而且正好符合骨長17公分、重16盎司的最佳規格。正因為如此,一頭牛隻能出六份牛排。
  1833、胡耀邦1975年複出任中國科學院第一副院長(院長郭沫若不管事),每天早晨從家裏帶一隻饅頭出發到院。中午忙得趕不上食堂午飯,就靠饅頭加水充饑。
  1834、陸久之1945年10月經湯恩伯手,在上海創辦日文版《改造日報》,因宣傳民主、進步,其友、時駐朝鮮大使邵毓麟向湯恩伯告發。陸在錦江飯店宴請邵,酒過三巡,指著餐廳賬台前兩行字:“君若滿意,請告訴朋友;君若不滿,請告訴我們!”陸說:“老兄對我不滿,可直接告訴我。”邵被諷喻,此後,遂不再告發。
  1835、董竹君開辦上海錦江飯店,為交流信息還組織一個11人生日會,按各人生日次序,每月在錦江共餐一次。1937年正月初五正逢董自己生日,是日郎靜山特製竹葉一幀,易君右作詩一首:新春第一報平安,更報乾坤改舊觀;隨意攝來三二筆,梅花共壽擁清寒。
  1836、張謇70歲後,聽信上海某德國醫生所說,移植生殖腺可以返老還童,就與地方當局商量,從一個年輕囚犯身上取下睾丸移植。據稱體魄有強壯,飯量也有增加。不料,一次因多吃了幾隻糯米湯團,又受了涼,終於不治身亡。
  1837、袁世凱稱帝前,長子袁克定在北海團城宴請幾個兄弟吃西餐。其弟克文想起曹丕曹植兄弟相煎故事,攜帶一把銀製刀匙前去赴宴。在袁克定勸酒時,滴酒未沾,且用銀匙探入湯內立即變成黑色。他當即起立,怒視老兄而退。
  1838、胡耀邦1988年11月20日晚,在長沙住處獨自吃了一碗加了辣椒油的清湯麵。事後,工作人員才知道這是他的73歲生日。
  1839、郭沫若1937年由日本返回國內住在上海,董竹君怕他再遭陷害,每天三餐特派職員負責專送,長達一個半月。郭因此贈詩一首:患難一飯值千金,而今四海正陸沉。今有英雄起巾幗,“娜拉”行跡素所欽。
  1840、袁克文西湖踏青,忽於酒家發現宋代定瓷官窯的酒碗,大喜,原來是酒家女雲姑祖傳之物。雲姑請袁為她的家釀題名。袁即寫了“朝露寒露 ”四字,並作詩七絕:“無意登樓聽冷泉,忽來仙子弄便娟。為斟寒露朝露色,天外羈愁一度蠲。”袁克文飲罷,以大洋四元為贈,雲姑以酒碗贈以識家,他更喜悅,又以指上綠寶石戒指報之。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