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養生的智慧

(2009-03-12 19:13:37) 下一個
以本書內容為核心的講座自2008年2月春節黃金周在中央電視台《健康之路》節目首播,引發超高的收視率,五一假期重播,成為該欄目少見的重播節目之一,7月樊正倫三度開講!

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北京晚報》等強勢媒體熱捧的中醫養生權威專家。
  樊教授中醫養生講座熱遍全國,居同類電視節目、網絡視頻熱播榜首,醫藥記者驚呼聽他講中醫真是“過癮”!網友驚歎:“中醫真偉大!樊教授真了不起!”
  曾經報道樊教授中醫養生觀的機構:中央電視台《健康之路》、《百家講壇》、《東方之子》、鳳凰衛視、《人民日報》、《北京晚報》、新浪網、《中國青年報》、中華中醫藥學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來過王府井大街上“平心堂”門診的有商業巨子、政府要員、明星大腕、駐華使節、外企駐京首席代表,而樊正倫就是“平心堂”中超高人氣的專家之一,掛號的病人早已經排到了半年之後。他治愈的糖尿病患者、器官移植產生排異反應患者等重症病人,讓西醫大夫和海外媒體嘖嘖稱奇。
  簡單易學的中醫養生法;
  吃喝玩樂中的健康大學問;
  名中醫跟你嘮家常,省錢防病贏百歲康;
  最火爆的中醫講座精華。
人不應該隻相信醫生,首先要相信自己的感覺。當身體指標沒有完全改變的時候,西醫就告訴你沒病,等真正把疾病的“帽子”給你戴上,想要摘下去就難了。所以,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並適時適當地加以調整,這就是中醫上講的“上工治未病”。
  順四時——夏天就該熱著過
我們現在的生活狀態是:夏天惟恐空調開得不大,就怕屋子不涼快;冬天惟恐暖氣燒得不熱,害怕在屋子裏凍著。其實,這些都違背了天地四時運行的基本規律。
  節飲食——養生食為先
年輕時,你身體裏的血液就像清水一樣,能夠把營養帶到全身每一個角落。隨著年齡的增大,如果在飲食結構上不加注意,每天膏梁厚味,暴飲暴食,血液就逐漸變成像黃河水那樣渾濁,各種垃圾都堆砌在體內,各種病症也會找上門來。飲食是用來養命的,我們不能圖一時享受,而付出健康和生命的代價。 
  調情誌——好心情也是藥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叫做“恬淡虛無,真氣從之”,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人的心情處在一種非常平靜的狀態的時候,不受“喜、怒、憂、思、悲、恐、驚”的影響,氣血就會正常地運行,維持生命的正常活動;反之,當情緒出現異常的時候。就會讓氣血產生逆亂,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慎醫藥——小心!是藥三分毒
是藥三分毒!西藥化學性的毒副作用很明確,而中藥的毒是相對的。中藥是來糾正人體不平衡狀態的,但如果吃了藥反而讓你的身體不平衡了,就是“毒”了。人參好,但看用在什麽人身上,內裏虛弱的人吃了有很強的補氣作用,但火力旺盛的年輕人吃了,那肯定會流鼻血。因此,用藥不可不慎,不能濫吃。

內容簡介

《養生的智慧》以傳統中醫學的視角、通俗的語言,引領讀者走進中醫養生的奇妙大觀園,這是讓您受用無窮的養生寶庫。
本書從普通百姓的常見健康問題入手,從老祖宗的養生智慧出發,從順應四時、調節飲食、調節情誌和慎對醫藥幾個方麵,進行精彩且平易近人的講解,師法自然、回歸自然,才能使生命之樹常青。書中指出:“人不能隻相信醫生,首先要相信自己的感覺,當自己感覺不舒服的時候,就應該及時地調整”,“人生命的長短關鍵在自己,隻有自己注意養生,節約地使用父母給你的生命之氣,才能長壽”……
本書一改健康養生類圖書晦澀枯燥的風格,以一種樸實、平和的語言征服讀者,讓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如中醫大家親臨身邊,手把手教您如何養生。

●李嘉誠親自邀請為自己診病的著名中醫大家。
●中央電視台《健康之路》、《東方之子》、《百家講壇》、鳳凰衛視、《人民日報》、《北京晚報》等強勢媒體推崇的中醫養生權威專家,講述簡便易學的養生方法!
●師從胡希恕等名滿中華的中醫泰鬥,擁有40餘年臨床經驗,具有無與倫比的權威性。
●來過王府井大街上“平心堂”門診的有商業巨子、政府要員、明星大腕、駐華使節、外企駐京首席代表,而樊正倫就是“平心堂”中超高人氣的專家之一,掛號的病人早已經排到了半年之後。

作者簡介

樊正倫 著名中醫學家。醫學碩士,現任北京崔月犁傳統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廣東省中醫院中醫藥學術繼承人指導專家,2006年獲全國“首屆中醫藥學術傳承特別貢獻獎”;多年來廣泛涉獵和研讀曆代中醫典籍,具有深厚的中醫文化理論修養,先後主持編輯《明清中醫名著叢刊》、《明清名醫全書大成》、《明清中醫臨證小叢書》等中醫學術典籍;從事中醫臨床與研究40餘年,在多種疑難病症的預防和治療方麵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療效,高尚的醫德和醫風也得到了廣大患者的高度評價。
近幾年應邀在諸多大學、媒體開辦中醫養生講座,2008年春節黃金時間在中央電視台推出“中醫養生”係列講座,並多次重播,反響熱烈。
● 北京崔月犁傳統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 2006年獲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
● 中醫臨床與研究40餘年
● 中央電視台《健康之路》中醫健康權威顧問
● 中華醫學會健康大講堂中醫專家
● 北京晚報健康快車首席中醫顧問

目錄


第一章 同大自然和諧共存才是養生之道
了解中醫,我們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
中藥不殺病菌為什麽還能治病?
人是天地的產物,養生首先要遵從天地自然的法則
第二章 人的養生要符合時空運轉的規律——順四時
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遲早要坐病
人如落葉樹,遵從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規律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起居生活和情誌調節要隨四季變化而變
夏至和冬至是最值得注意的節氣
“老理兒”是最有益處的理
一天也是一個小四季
第三章 水穀精氣是後天生存之本——節飲食
後天的水穀精氣是人的生存之本
筷子和刀叉的區別反映了中西飲食習慣的不同
膏梁厚味會導致糖尿病等富貴病
最適合中國人體質的飲食結構
五穀的生命力是我們生命力量的來源
五穀對身體也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口味反映了我們身體的需要
要慎重食用反季節蔬菜
一方水土產一方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要想小兒安,常帶三分饑和寒
男八女七,了解生命周期,適當調節飲食
老年人最好吃兩頓飯
別讓飲食侵蝕了你的健康
第四章 勤動腦體不動心——調情誌
七情和五髒之間聯係緊密
糖尿病和癌症的發生也和情誌有關
心主神明,思維是心腦結合的產物
調情誌養生要訣一勤動腦體不動心
春天不要老想著收成,秋天趕緊收獲
青春期和更年期更要注意情誌調養
35到42歲的女性尤其要注意情誌問題
第五章 是藥三分毒——慎醫藥
養生不是濫吃藥
“醫” “藥”背後的千年啞謎
中藥用在不需要的人的身上就是毒
西醫在治病,中醫在治人
20歲以下、50歲以上,用藥需特別當心
更年期在調不在治
你的胃不是塞保健品的鍋爐
關小元氣的閥門,善待身體
第六章 常見疾病的中醫調理法則
找對根源,高血壓治療更有效
老年人就該養。腎精,活血通絡,預防骨骼退化
中醫調節肺、脾、腎來治療糖尿病
保證孩子健康,父母的兩件必做之事
三七是預防和治療“三高”的妙藥
後記 妙手仁心,杏林春暖
附錄 在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下來理解中醫

媒體評論

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專訪樊正倫

中醫藥學經曆了幾千年的積累,都是靠醫學經典和師帶徒這樣的形式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樊正倫在剛學中醫的時候,沒有醫學經典,也沒有老師,直到30歲的時候才師從著名中醫胡希恕。在學的過程當中他深感師輩醫學的精湛以及中醫藥的博大精深,在以後多年中他主持、策劃、出版編輯了大量的中醫藥學的經典典籍,而且很多典籍對於他來講已經爛熟於心。同時他堅持十幾年義診不輟,而這些行為也成就了一個善治肝膽疑難雜症的中醫學家。
有一個尋常人家,女主人豁達詼諧,常常帶給家人一片歡快的笑聲,但是不幸接連降臨,2004年,45歲的女主人由於嚴重的肝髒疾病,不得不進行肝髒移植。不久,重獲生命的喜悅消失,2005年,她出現了嚴重的排異反應,醫院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案,一個曾經快樂的生命,被預言隻能生存三個月。麵臨著生命威脅,她以試一試的心態,到樊正倫大夫那裏去求治。樊正倫回憶當時的情景說:“三個家屬陪著來的,她的麵色是青黃的,眼睛孔膜是黃的,全身是黃加青的顏色,大便基本是白的,脈象是弦細的。見到這個病人的時候,從我自己的內心講,我也覺得這是一個比較重的,比較危重的病人。”
和很多中醫一樣,樊正倫曾成功地醫治了許多前輩們沒有見過的現代社會疾病。但是因器官移植產生排異反應的病人,他是第一次見到。傳統的中醫療法,能應對這種疾病嗎?他能治愈或改善這種疾病嗎?樊正倫告訴我們:“我確實是感到比較緊張。因為這樣的病人西醫認為她已經沒有什麽更好的辦法了,而病人又迫切希望通過中醫看看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經過望聞問切,病人能夠進食這一信息,讓樊正倫定下心來。他運用中醫辨證論治的思維,去尋找病人最為關鍵的病因。最終確定為病人肝氣的淤滯,造成了氣滯血淤,肝氣影響了脾胃的運化,造成了濕熱,沒有出路。
針對病人的狀況,樊正倫為她開出了一副舒肝理氣、活血化淤、健脾、清熱、利濕、補氣的藥方,七天的藥僅花160多元。他當時也沒有更大的把握,告訴病人先吃一吃試一試。並囑咐病人,有情況隨時打電話,但是一直過了七天,病人沒有任何消息。七天以後這個病人就又來了……
樊正倫回憶再次見到病人的情景:“這個病人第二次來的時候,精神紅活了,就是她的精神從原來很疲憊的狀態變好了。這主要是因為她黃在逐漸的退掉,舌苔上的黃膩少了。這樣的好轉讓病人看到了希望,我也看到希望了。說明我這種辯證結論和我的用藥處方符合了這個病人的實際情況。”
病人的病情依然很危重,複雜多變,樊正倫根據她的病情、身體狀況和情緒調整藥方。病人一天天的好了起來,一個生命再次迸發出盎然生機。當她見到為自己做移植手術的大夫時,大夫驚呆了。
對樊正倫來說,這一個生命的救助,凝聚著他對中國傳統醫學思想與醫術40年的艱難求索。1969年,樊正倫上山下鄉在寧夏六盤山區種樹已經6年,6年前,他帶著化學試劑來到六盤山,想做一個土壤化學家,但是所有的夢想徹底破滅了。
樊正倫當時感到很苦悶,用他的話說:“真想跳到那水庫裏,水庫裏那魚還很自由。”但這時候母親告訴他不為良相變為良醫,為他指明了一條人生之路。樊正倫在母親的引導下,開始了他求索中醫藥學的道路。
他開始學習號脈針灸,當時深山之中沒有老師,他就自己琢磨。逮著誰就給誰號脈,為了準確的找到人體穴位,他就在自己身上紮針實驗。自己能紮到的重要穴位,樊正倫都用針一一的試過,那時他如癡如醉,被人笑稱為瘋子,但是他們都喜歡這個瘋子。
一天半夜,臨場一位工人劇烈胃痛,方圓幾十裏沒有醫療機構,隻好讓樊正倫為他針灸。兩針紮下去,十分鍾,疼痛就緩解了。這是樊正倫第一次為病人針灸,正是這樣一次次地解除了病人的痛苦,奠定了樊正倫對傳統中醫學的信心。
1979年樊正倫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屆中醫學研究生,讀書期間他不斷去學習中國古代文化思想。他對中醫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告訴我們:“中醫學它實際上是深深植根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深入地了解中國語言文化的變化規律,不了解中國的古代文化思想的變化,那你就沒法深入的去研究中醫著作。”
中醫已經成為樊正倫生命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而他也早已決心成為一個中醫發展的鋪路石。用他的話說:“當我特別煩惱的時候,當我把中醫書打開的時候,我覺得其他那些煩惱全忘了,我眼前是個彩色斑斕的世界。古人講,神農嚐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其實非常形象的說明了我們的民族在與疾病的鬥爭過程中付出了多麽大的民族犧牲,對於我來講,有責任把它繼承下來,使她能夠讓後人得到更多的好處。”


【特別說明】
本書隨書附送樊正倫精彩養生講座DVD光盤,近距離享受最火爆的中醫養生講座精華!

書摘插圖

【樊正倫養生箴言】
春天無論男人女人都可以吃烏雞白鳳丸去疲勞,這時百年驗方。
夏天心慌氣短,吃點孫思邈的生脈飲,收斂心氣。
秋天吃點秋梨膏利於潤燥降氣,促進氣血內走。
冬天是進補的好時機,可以吃點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補腎。
纖維性食物是中國人特有的飲食習慣,也是我們健康的淵源。
“蔬”菜有“疏通”作用,“葷”字下麵就是一個“暈”
要吃新鮮的糧食才有最旺盛的生命力。
七情和五髒休戚相關,情緒不好可以調五髒,平肝降逆。
“勤動腦體不動心”是健康長壽的最佳訣竅。
藥用在不需要的人的身上就是毒,養生不是濫吃藥。
元氣不能補,養生就是要把生命過程中的元氣消耗降到最小。
…………
兩千年前的中藥為什麽到現在仍然有效
從上個世紀30年代發現抗生素到現在,全世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研究了7000多種西藥,而現在臨床上還在使用的西藥不過幾百種,其中還在應用的抗生素不過就十幾種,大部分用不了了。為什麽?因為細菌變異得太快了,再也不怕它了。
而中醫呢,兩千多年前的中藥現在還有效,為什麽?因為它從來沒想殺死誰,它要求以和為貴,你隻要不侵犯我們人類就行了。當我用藥物把你身體的狀態調整到最好,不適合致病因子在你這兒發展了,它對你又有什麽威脅呢?
舉一個小的例子,2000年,北京很有名的一次小學生集體食物中毒,我女兒回來以後就跟我說,她們全校400多名學生,隻要中午在學校吃飯的,全部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瀉。我就問她:“你怎麽樣?”她說:“我也不行了,我也開始拉肚子。”我一量體溫37?5℃,我說這麽著吧,爸爸不給你開藥了,我給她煮了一鍋綠豆湯,裏邊加一點兒糖,加一點兒鹽,然後呢,我說你從現在開始,渴了就喝湯,餓了就撈豆兒吃。然後,晚上七點到十二點,她發燒到38?5℃。她的老師也來了,問我怎麽不送她去醫院?我們家住北京站,我就跟她老師說:“你看看我們家附近的協和醫院、同仁醫院全住滿了,400個學生同時住院。另一方麵我怕交叉感染,我就是大夫,你別管了。”
從頭一天晚上七點放學,到第二天下午三點,她一共瀉了11次。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三點,體溫正常了,不拉稀了,用的是什麽?就是綠豆湯加上點兒鹽和糖。
綠豆的皮是綠的,其性是甘、寒,它有清熱的作用。綠豆的裏麵是黃色的,黃色本身就具有補脾胃的作用,加糖和鹽,是因為腹瀉最怕的就是脫水,到了醫院不就是掛糖鹽水嗎?因為腹瀉的同時會帶走大量的鹽和糖,人體就會缺水,所以就得攻補兼施。
綠豆肯定殺不死細菌、病毒,但是它的作用是什麽?我們知道食物中毒,在體內反應的是一種濕和熱,以熱為主,所以她才會不斷地拉稀,這個細菌才有發展的空間,綠豆是清熱的,能夠改善她體內的狀態,讓她別熱了。我的女兒就這麽喝了一天。上學以後,孩子們全部要去化驗,看看還有沒有細菌。我說你去化驗吧,結果我女兒一化驗,敵人們沒有了。那個學校食物中毒以後呢,放了七天假,我的女兒就病了一天,也不燒了,也不拉稀了。玩兒了六天。別的孩子全都去打點滴去了,打了七天點滴。

人如落葉樹,遵從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規律
我有一個觀點,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就跟外邊落葉樹是一樣的。這什麽意思呢?
您看一到冬天,所有的落葉樹的樹葉都落光了。樹葉為什麽落?因為在中醫上講,冬三月是閉藏的時間,在冬天的時候,原來分布在幹枝上的營養開始向根部收了,它的枝葉上就處於營養相對不足的狀態,所以它的樹葉就落了。
到了明年春天的時候,春天是萬物生發的季節,此時所有的營養是從根部向枝葉走,所以你看那個樹,一到春天的時候就發芽。為什麽發芽?因為裏麵的營養、氣血往外生發,但是外麵還沒有準備好條件,所以就會出現一個芽尖,你看初春的落葉樹的枝條上,都是向外吐著一個含羞待開的尖芽兒。
到了夏天的時候,氣溫升高,“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所有的營養都到外麵來了。所以,一棵棵大樹枝繁葉茂,鬱鬱蔥蔥。而此時底下根部卻什麽營養都沒有了。
到秋天,秋風一起,此時樹葉又開始落,氣血、營養成分又開始從外麵向裏邊收了,轉向閉藏的階段。這就是外麵自然界的落葉樹生發凋敝過程。我們人也一樣:春天的時候,我們的氣血是從內髒向外走,從內髒向外調動,到了夏天的時候,氣血都到了外麵。等秋天到的時候,秋風一冷,氣血就開始從外麵向裏麵走了,到冬天的時候,裏麵非常的充盈,而外麵相對的不足。
人體在四季中的變化規律同樹木是一樣的,春季生發,夏季生長,秋無收化,冬天避藏,隻有遵循了這種自然規律才能保證我們的健康。大家想一想,我們夏天的時候,為什麽容易鬧肚子?這不僅僅是個細菌病毒的問題,因為夏天的時候,你的氣血都到外麵來了,而裏麵處在相對不足的狀態,所以這時候你吃點什麽黃瓜,吃點其他不合脾胃的東西,就要鬧肚子了。而冬天的時候,由於所有的氣血都到裏麵去了,外麵是處在相對不足的狀態,所以你這時候就容易感冒。我們知道了這個道理,就可以對我們每個季節的養生有一個原則性上的把握。從中醫學的角度講,人作為一個整體和自然界是完全一樣的。我說明的這個道理就是在一年四季裏麵,你的身體狀態和自然界的氣候變化是休戚相關的,所以,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自然界變化,構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麽一個自然的規律。對我們人來說,在我們的生命過程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生、長、壯、老、已的全部,那麽在你每一年裏麵,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規律對你來講是至關重要的。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中醫認為,人的氣血運行狀態和五髒是直接相關的,春天的時候,氣血從裏麵向外走,裏麵的氣血相對的不足了,這個時候人常常會有肝陰不足的狀況。中醫認為,春氣與肝氣相通,中醫說的肝,就是把人的氣血從裏麵向外調動的主要髒器,而春天正是氣血生發的過程,所以說春氣與肝氣相通。
到夏天的時候,人的氣血都到外麵來了,這時候外麵非常充盈。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為什麽這麽說呢?大家可能都有這種體會,夏天天氣特別熱、汗出得特別多的時候,你會感到胸悶氣短,這就是因為在夏天的時候,夏氣和心氣之間有一個相關性。
秋天落葉的時候,是人的氣血從外麵向裏麵收的時候,這時人的五髒裏麵最重要的髒器就是肺,肺氣與秋氣相通。肺氣有什麽作用呢?它有宣發與速降的作用,它可以使得你的氣血順利地從外麵向裏麵走,所以這個過程同肺氣直接相關,所以中醫說肺氣與秋氣相通。到冬天的時候,人體的氣血完全到裏麵去了,這時冬氣與腎氣相通。
春夏秋冬對應人體肝、心、肺、腎四個重要的髒腑,養生也要附合這個規律。綜上所述,按照中醫學的觀點,春夏秋冬對應肝心肺腎,這四個髒器和春夏秋冬四季是直接相關的。因此,我們中醫上的養生要遵從四季變化。
春天的時候,氣血從裏麵往外調動,那麽在這時候,我們就應該注意養肝。有很多人一到春天的時候就經常半夜醒來或者睡不著覺,這是因為人的陽氣白天行於外,晚上歸於內,歸於內歸到哪呢?就是歸於肝。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陰陽調和就能睡著,如果肝血不足,陽氣就回不去,你就老睜著眼睛,睡不著覺,即使回去了,1點到3點是肝經旺盛的時候,如果肝陰不足,肝經有熱,就把陽氣給頂回來了,你就醒了,到5點多鍾,肺氣旺了,你就又能睡著了。還有就是有些女同誌在月經前後睡眠不好,這就是因為血行於下,氣浮於上,且女性以肝為先天,肝血不足,陰不斂陽的時候就不想睡,也睡不著。我常常跟很多同誌說,無論男女,春天的時候最好吃點烏雞白鳳丸。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子,起碼經過了上百年的實踐。這時有些男同誌就問我,吃什麽烏雞白鳳丸啊,那不是婦科聖藥嗎?男同誌為什麽吃啊?其實不是,因為女同誌是以肝為先天,以血為主,所以烏雞白鳳丸更多的是使用在女同誌的身上。可是男同誌在春天的時候,由於你的氣血向外走了,這正是肝血不足的時候,你每天早上吃上一粒烏雞白鳳丸,就會覺得身上一點都不疲勞了,春困的感覺就沒有了。
到夏天的時候,天氣特別熱,氣血都到外麵來了,這時也要特別注意。我的建議是,人們尤其是中老年同誌,應該吃一點生脈飲,因為夏天你的陽氣都到外麵來了,裏麵的陽氣不足,所以你才會出現胸悶、氣短、多汗這樣的症狀。那麽在這時候怎麽辦呢?你就可以喝一點生脈飲。這是唐代中醫大家孫思邈創造的方劑,是治療暑熱非常有效的方子。生脈飲裏麵隻有三味藥:人參、麥冬、五味子,人參是補氣的,五味子是收斂心氣的,讓你別出那麽多汗,麥冬有清肺熱的作用。所以,夏天的時候用一點生脈飲,就有助於人們心氣的滋養,就可以防止你夏天出現胸悶、氣短、汗多等症狀。
秋氣與肺氣相通,秋天是氣血往裏走的季節,中醫講肺主治節,可以幫助你的氣血從外往裏收。到秋天的時候,我勸大家方便的時候就吃點秋梨膏,它有什麽作用呢?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氣最重,梨的秋氣也是最重的,你看梨花開出是白的,中醫講“白色入肺”。梨有潤肺、止渴的作用,可以入肺經,有助於氣血速降,幫助人們的氣血從外麵向裏麵走。
到冬天的時候,大雪封山,氣血都到裏麵去了,這時正好是補養的好時節,好比樹要冬灌,就是因為營養都在裏麵,給點水就可以迅速吸收。中醫說冬天重在補腎,男同誌以精氣為主,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吃點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對於女同誌來說,特別是在更年期以前的女同誌,則重在補血,我建議這些女同誌吃一點阿膠、大棗、核桃仁、冰糖,把它們做成膏狀服用;過了更年期的女同誌,就可以用點六味地黃丸來補腎,因為這時候氣血都到裏麵去了,吃完這些有營養的東西,它就能夠充分的運化,補充氣血,為來年的春天做準備。
我們中醫學把這個養生方法叫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在我們身體機能正常情況下的滋養方法。如果你說夏天我感冒了,或者是冬天我感冒了,這時候這樣的調養藥物就要少用了,因為人體發熱的時候,肌體能量都起來和疾病作鬥爭,這時候如果你吃進去很多營養以後,在體內不好運化。中醫講的忌口主要是在這兩季節,在忌口的時候,就不要吃那麽多滋補藥了,等感冒過去了,咳嗽過去了,你再接著吃。如果我們按照中醫說的這種法則來進行養生的話,我想恐怕得病的幾率就小得多了。
老百姓常說:“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早晚要坐病。”冬天由於氣血閉藏,儲存營養,為明年的生發做好準備。“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天不很好地儲存陰精,春天的時候容易得熱性疾病。冬天冷的時候毛孔處於閉塞狀態,有助於氣血內收,夏天熱的時候毛孔開放,有助於氣血往外走。人們現在夏天惟恐不冷,冬天惟恐不熱,這是違反規律的,樹一年開兩次花可能就活不成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