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名人飲食緣之四十三
(2009-02-13 19:01:26)
下一個
1180、周紹良年過70,仍是讀書讀到淩晨兩點,喝點酒,吃一小碟花生米才入睡。
1181、王雲五唯一的飲食嗜好是喝幾杯酒,平時藏名酒甚多,遇到酒會,自攜而去與友人共享,不亦樂乎。他酒微醉時,常自言自語說上一通英語,大醉時,則時而法語、時而西班牙語,吐詞不清。因有此習慣,友朋每逢聽他在酒席上口吐英語了,便不再敬酒。
1182、葉楚傖與蘇曼殊、黃侃同宴醉酒,已是子夜,自驅馬車至味蓴園再飲,時月明夜好。黃侃誦龔自珍詩:“樓中有燈,有人亭亭;未通一言,化為春星。”徘徊久之,始歸。為此,葉寫有一詩:放馬月光似水,明燈人影留夜,安塏第前燕子,街泥投止朱門。
1183、梁羽生愛下象棋,在香港大公報主持象棋專欄時,常赴廣州請國手楊官寫稿,楊官也每每來飯店看他,一起喝茶、飲酒、就餐,而後就下棋,但梁從未贏過楊。
1184、錢鍾書1939年在湖南藍田國立師院教書時,足不出戶,冬日嚴寒,讀書午夜,與好友徐燕謀等用木炭生火取暖,拿舊報紙包裹雞蛋,用水濕透,投入炭火中,煨熟後,人手一枚,當作夜宵。
1185、趙熙在北京廣和居飯莊,趁醉飽食後,見新刷粉牆空敞,索筆題壁:“居然滿漢一家人,幹女幹兒色色新。也當朱陳通嫁娶,本來雲貴是鄉親。鶯聲嚦嚦呼爹日,豚子依依戀母辰。一種風情誰識得,勸君何必問前因。”諷刺權貴奕、載振父子及陳龍、朱家寶。由是多人前來飯莊酒食,生意興隆,後老板懼禍,將它刮去。
1186、魯迅在廈門大學任教,某日校長林文慶家宴,他指著一道青蟹菜,用筷子點點蟹殼,諷刺同桌的顧頡剛說:“顧先生,請考察考察,這是什麽世紀的東西啊?”
1187、溥儒1938年為亡母接引西天法界,以半年時間不食鹽和辛辣食品,以保證血色鮮豔,然後每天都用針刺舌尖滴血入硯,蘸筆而作“釋迦牟尼坐像圖”,又曆半年而成。
1188、宋振庭1983年來貴陽時已自知身患絕症,但仍從容不迫,想唱戲就唱,想喝想吃就喝吃。有次他打算飾演紅生戲中的周倉,不料在登台前夕,因喝茅台和貴陽最辣的小吃腸旺麵把嗓子弄啞了,沒有唱成。
1189、粟裕愛吃狗肉,部隊行軍住宿某地,即出5元請客,派人與群眾商量打狗。本部將士凡吃狗肉,必送一份,不論何時均喜納之。所以他不樂時,參謀人員急傳令:“打狗!打狗!”
1190、聶鳳智1940年在延安與何鳴結婚,杭大校長羅瑞主婚,婚禮酒席為10桌粉絲燒豆腐。
1191、張愛萍結婚50周年紀念日,全家為賀金婚,張與夫人興之所致,欣然起舞。舞後吟詩一首:“老夫聊發少年狂,既吃肉,又喝湯,撐得肚皮飽飽脹。牛牛鬧華堂,二亮歌聲揚,男女老少笑連笑,盛會好一場。”
1192、傅連1936年在寧夏同心縣城與陳貞仁結婚,朱德大喜,親自主婚,並特別囑托買羊兩隻,由總部炊事員製作菜肴招待。
1193、張恨水抗戰時在重慶,某日與《新民報》同仁馮友鸞等在沙利文西餐館吃冰淇淋。當他的一客送來時,卻叫侍者把它送回廚房蒸化了拿來,說這是冷飲熱食。
1194、張樂平1947年創作《三毛流浪記》,穿上戰時在大後方著的破爛衣服,來到上海流浪兒童集中的鄭家木橋,常常是買了幾隻大餅,在馬路邊分給他們,日子長了,知道了很多難童故事。
1195、田漢在1937年淞滬抗戰初期,與夏衍、郭沫若等在敵機轟炸聲中,冒險訪問張發奎設在奉賢南橋的司令部。張大喜,以肥蟹香酒相饗,席上觥籌交錯,豪飲暢談,眾人皆醉。車子過江,田漢與夏衍都大吐。歸來後田漢寫詩《贈張向華將軍》:“把酒持螯吒戰雲,一時飲者盡輸君。浦江兩月波濤壯,始信人間有鐵軍!”
1196、趙銘盛1915年病逝前,將師傅多年製酒秘方傳與徒弟鄧子均:“蕎子半成黍成半,大米糯米各兩成,川南紅糧用四成。”此酒翌年以 “敘府雜糧酒”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食品金獎。鄧在1929年某次宴會上用此酒招待賓客,博得稱讚,但又認為酒雖極品,但名不雅。在座前清舉人楊惠泉說:“ 此酒集五糧之精華而成,何不名之為‘五糧液’?”從此“五糧液”之名問世。
1197、李人在小說《大波》裏考證四川肺片之“肺”應為“廢片”之“廢”字訛音,因肺片即牛雜碎,即廢片。他說:“這種用五香鹵水煮好,又用熟油辣汁和調料拌得紅彤彤的牛腦殼皮,每片有半個巴掌大,薄得像角燈片,半透明的膠質體也很像;吃在口裏,又辣、又麻、又香,又有味,而且咬得脆砰砰地極為有趣。這是成都皇城壩回民特製的一款名小吃,正經名叫盆盆肉,渾名叫兩頭望,後世稱為牛肺片的便是。”
1198、李新回憶1960年“大躍進”年代主持《中國新民主主義通史》編寫時,有些特殊供應,每月可有一點肉和雞蛋、糖果,還有兩條煙。但群眾對這種特殊供應,編了一首順口溜:“高級點心高級糖,高級太太上茅房,手裏拿著高級紙,拉了一泡高級屎。”
1199、瓊瑤自傳僅100字,其中5個字是“最愛吃柳丁”。
1200、梅蘭芳到甘肅蘭州演出,鄧寶珊特設家宴,款待以西北特產烤全羊,為此專砌了很大的烤爐。以至所烤之羊,皮脆肉嫩,梅蘭芳為之欣喜不已。
1201、周信芳嗜食濃油赤醬的紅燒肉,且一碗紅燒肉能吃掉大半碗,從不嫌油膩。有次在江蘇無錫演出,當地特為製作粉蒸肉,他人都嫌肥不吃,周信芳卻一口把它全吃了,還說:“恭敬不如從命,看來我麒麟童吃肉也吃出名堂了。”
1202、程硯秋演戲前尚能克製飲食,但散場後非大葷不可,妻子就為他準備白斬雞、獅子頭等肉食。程食量甚大,一頓能吃半碗紅燒肉。
1203、王淦昌抗戰時期任浙江大學教授時染了肺結核,妻子得悉羊奶能治療,便買來三隻奶羊,每天趕羊放牧。王大為感動,要求放牧一隻羊。此後每逢上課,王一手牽羊一手夾講義而來。
1204、郭蘭英從小愛吃辣椒,但吃到現在嗓子也挺好的。她說,吃辣椒是她護嗓秘訣,但這因人而異,有的人吃完辣椒就直打嗝,所以不能盲目地學。
1205、衛生部長高強因夫人生肖屬雞,結婚後就再也不吃雞了,但2004年2月,禽流感盛行,為了消除民眾對於食用家禽的恐懼,他特意在媒體麵前吃雞,說:“我已經多年沒吃過雞肉了。今天之所以‘有所突破’是想告訴公眾,因為禽流感就拒絕吃雞肉是沒有必要的,也是不科學的。”
1206、李肇星80年代初,某天因妻子感冒,替她外出買薩琪瑪,排了30分鍾隊輪到時,竟忘了,說是買“五琪瑪”。售貨員瞪了他一眼,說:“搗什麽亂呀,靠邊兒站,請下個人上來買。”過後排隊人都走了,售貨員看他還站在一邊,就說:“這裏沒有五琪瑪,隻有薩琪瑪。”他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說錯了嘴,把“薩(三)變成了五。”
1207、程硯秋抗戰時曾在青龍橋農村務農不出,吃的是窩頭、貼餅子、小米粥、醃蘿卜。春節來臨,寫於門聯上:“荷鋤事耕農,杜門謝來往,殷勤語行人,早做退步想。”
1208、傅抱石每到妻子生日必作畫一幅。1965年夏,出差湖南,時逢妻子生日,即使這天喝酒過傷,仍不忘要繪畫。
1209、60年代初,有人送鄧穎超幾隻螃蟹,她請中南海保健室主任馬蘇高共嚐。馬是山西人,不知螃蟹,鄧耐心地邊作講解邊示範,馬大為高興,日後說:“就是那次在西花廳,鄧大姐教會了我吃螃蟹。”
1210、孫本善由東北流亡至四川璧山開設麵食館,1945年春節(乙酉年)為迎接抗日勝利,於麵食館貼有春聯:國恥本非輕,臥薪不忘嚐膽恨;春晨還尚早,枕戈以待聽雞鳴。
1211、簡玉階吃素,每餐前還必穿長袍祈禱上帝,1949年參加政協,每宴會,周恩來囑咐將他與黃炎培兩人,另設一局,蓋黃亦食素也。
1212、傅抱石喜歡度數極高的高粱酒,醫生讓他不要再喝了,說喝點啤酒可以。他說,啤酒是馬尿,根本不能喝!每每買來酒,都要倒出一些用火柴試試,看能否點燃,看到杯裏藍色火苗冒起,就忍不住說:“好酒!”
1213、劉葉秋40年代常赴北平致美齋山東餐館嚐四作魚,蓋以活鯉魚製作成紅燒魚頭、糖醋瓦塊、醬汁中段和糟溜魚片。魚頭幹燒,鮮而不腥;瓦塊以方形魚片,先炸後燒,味兼鹹甜;中段上澆甜醬濃汁,糟溜則一色純白,鮮嫩異常。由此作詩為證:“四作魚兼燴兩絲,齋名致美味堪思;京華多少閑情趣,小酌圍爐此地宜。”
1214、宋美齡晚年午餐西餐,必有一盆生菜沙拉,由此蔣介石戲謔說:“你真是前世羊投的胎,怎麽這樣愛吃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