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中華名人飲食緣之五十

(2009-02-11 19:32:40) 下一個
1435、陸小曼因有胃氣痛,養成把一隻腳踏在椅子上,抱膝就餐的習慣,由於她長得美,竟被常人視為一種風韻。
  1436、陳毅1941年4月由東台返回鹽城,得知時任江淮銀行會計科長陶毅(建國後任化工部副部長)已與行長朱毅結婚,就說:“我要到魯藝去講課。還沒有吃飯呢!你們倆請我吃頓飯,就算補請我吃喜酒吧!”還對陶毅說:“你是學化學的,炒菜就是化學變化,你應該會燒菜。”可是陶不會做菜,隻得請食堂做了一盤炒雞蛋和一碟青菜。
  1437、林增平聘為湖南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時,有考生為報考研究生硬要送上兩條大草魚。林說:“你這兩條魚送壞了。我要是收了,你這個研究生就做不成了;要是我收下,又收了你當研究生,別人就會說,你這研究生是用兩條魚換來的,太不值錢了!你看怎麽辦?是把魚拿去考呢,還是留下魚,不考研究生呢?”那人很尷尬,說:“研究生一定要考,魚呢,拿回去也臭了,還是留在你這裏吧!”林覺得有理,便說:“那我就按價格買下,以後要記住,再也不要做這種事情。好好考吧,憑真本事!”
  1438、趙樸初晚年很喜歡吃安徽太湖家鄉寄來的炒米粉,吃牛奶時放點增香,有時放點代用糖拌了吃,常寫文看書時吃。
  1439、葉劍英1975年因周恩來病重住院,為了平靜自己的心緒,選擇了釣魚,把釣來的魚用盤子裝著,囑咐工作人員把魚送到醫院給周吃。
  1440、錢玄同留學日本時,否認自己是“清朝人”。當時光緒帝、慈禧太後死去,日本房東為了表示悲哀端出素菜,他把這些素菜碗碟摔破說:“ 這是對我的侮辱。”但他走上街頭本想把中國人開的飯店大吃一頓,豈料這些飯店老板,竟都是關門誌哀。他隻得買了豬肉和牛肉罐頭,回去大吃,以示喜悅。
  1441、袁克定為做太子竭力擁戴乃父袁世凱稱帝,將日本外務省在北京開辦的《順天時報》每隔幾天就仿製多份在府裏上下傳布,內即刊登各地軍民擁戴稱帝的消息,袁每讀大喜。某日袁的三小姐丫頭自娘家歸,帶有由《順天時報》所包的德順齋黑皮五香豆兩斤。三小姐嚐蠶豆時發現同日的《順天時報》不同,對袁世凱講了,袁方知被兒子耍了。
  1442、趙忠祥宴請91歲的劉海粟,事先從夏伊喬處知道劉喜歡吃烤鴨,並特地叮囑,須有芥末鴨掌和烏龜蛋湯兩道菜相佐。但因來得匆匆,全聚德隻能以芥末粉皮頂替。劉卻不介意,用薄餅卷了烤鴨,吃得很香。
  1443、蔡元培主持紹興府學堂時,師生已逐漸分化為新舊兩派,常發生爭辯,每在午餐晚餐時最為集中。蓋學堂餐廳放多張方桌,每桌教員一位,學生六位,凡不與學生同桌的教員同坐中間圓桌,隨意爭論也。
  1444、蔣介石任黃埔軍校校長時,一反往常積習,對自己要求甚多:喝白開水,吃飯都在大食堂。
  1445、張作霖某日起早外出散步,剛走至一個拐彎處,突然傳來一聲吆喝:“賣包子啦!”張嚇了一跳,隨即大怒,舉槍射向天空,將賣包子小販嚇得幾欲癱掉。他卻很得意:“你嚇我一跳,我也嚇你一跳。”
  1446、蔣百裏1936年西安事變前夕,正從歐洲考察歸來至西安,赴張學良、楊虎城宴請。翌日即被囚禁,所謂是“昨日座上客,今為階下囚”。兩星期後,他被放回,楊虎城為他餞別時,他說:“昨為階下囚,今又座上客。”
  1447、馮玉祥以袁世凱簽定“二十一條”為國恥日,每年5月9日,部隊於中午用餐時,饅頭上一律印有紅色“勿忘國恥”四字。
  1448、章太炎上世紀30年代每次來北平,張伯鈞必設家宴款待。某次宴會後以篆體書寫一聯:“盤剝白雅穀口粟;飯煮青泥坊底芹。”係錄自杜甫詩句。張得之大喜。
  1449、劉少奇1941年4月和王前結婚,很簡樸,參加者僅新四軍軍部和華中局部分領導人,先開茶話會,唱歌吃喜糖;也隻辦了兩桌宴席,一桌是劉、王的,另一桌是陶毅和江淮銀行行長朱毅的,兩桌共花了60元,全由劉少奇的稿費支出。
  1450、蔣光慈從日本歸國後,找到南國社田漢說:“我需要一個愛人。”田漢介紹了南國社的演員吳似鴻。兩個星期後從不喝酒的蔣光慈喝了一點酒後,興奮地對吳說:“我現在是非你不可了。”翌日,便叫了出租車到吳處,把她的行李塞進車,拉上了吳去他家裏。
  1451、黃廬隱喪夫後,常以酒解悶,喝得大醉。追求者門庭若市,從不假以顏色;稍有接觸,談話甚歡時,若提及求婚,立即轟出門去。不料她在師大附中任教,卻主動找上比她年輕十幾歲的清華學生,與其結婚。
  1452、錢玄同在北大教書時,因離家遠,中餐多在周邊小飯館用,與朋友談學問,常拖延時間,就去那裏定“雅座”,邊吃邊聊,他稱之為“雅”。
  1453、蔡元培1924年初在法國裏昂北京飯店宴請法國中法大學董事長歐樂,歐樂見席上放有筷子和湯勺,說:“你們不用刀叉,未免不方便吧。”蔡答:“早在3000年前,我們祖先也用刀叉;不過,我們中國人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覺得刀叉皆是可以殺人的凶器,吃飯時用它太不文雅。所以從商周時期就改用‘匕’(就是刀)和箸(就是筷子),以‘匕’割肉,用‘箸’夾菜。後來,由於烹飪技術改進了,用筷子了。”歐樂說:“真是的,難怪你們中國人這樣愛好和平。”
  1454、張聞天罷官到經濟研究所後,與該所的人員相處很融洽。有人提出隔段時間到餐館聚餐一次,大家湊份,讓他們出大頭。張聞天、孫冶芳等欣然同意,每次出40元左右,年輕人隻出1元或5角。張在餐桌上有說有笑,有次在吃完烤鴨後,還建議兩位年輕人把鴨架子包好帶回去,因為他們的妻子正懷孕,而當時正是上世紀60年代初經濟困難時期。
  1455、孔祥熙之女孔令偉(孔二小姐)特別喜歡喝酒,更喜歡吃一種牛肉幹,那是台灣圓山飯店廚房特地為她製作的。它呈束狀,用一條條牛腿醃製而成,風味獨特。
  1456、宋美齡特別愛啃火雞骨頭,每晚12點後,令侍從由冰箱裏取火雞部分作夜宵。每當此時,她在臥榻,侍從坐在榻前凳上搭檔,兩人對吃,火雞肉由侍從吃,自己啃骨頭。她認為,隻有火雞骨頭才有味道。
  1457、蔣介石平日最大的飲食嗜好是喝白開水,外出必備涼、熱白開水各一瓶,每隔10~20分鍾,就要喝開水。到了台灣後又愛好美國產的可口可樂,往往夏天巡遊時喝上一罐,但喝時相當講究,要可樂開罐時,氣泡上湧,對著氣泡一飲而盡。
  1458、徐向前家最常吃的是山西大土豆,一頓飯每人一個。如何吃,扒了皮,拌上糖,弄得如土豆泥似的也可以,但他規定,家人須先把它吃完了,才能吃別的。
  1459、豐子愷戒葷,要人們愛惜生靈,但惟獨對螃蟹例外。文革後期更甚,常稱:“欲盡食如此橫行的東西。”
  1460、王恩茂在1971年還是在北京七機車輛廠下放當車工時,常利用假日與夫人看望老戰友曾滌少將。那時,曾滌在幹校強製勞動。有天,王得知曾病重,千方百計和妻子帶去一小布袋子大米前往探望。當時大米十分緊俏,這使曾滌極為感動。
  1461、邵濱蓀上世紀60年代初為排演《蘆蕩火種》體驗生活,到了二十軍五十九師當副營長,因自然災害,生活困苦,吃飯、抽煙都是山芋藤,但又要和戰士一樣出操跑步。
  1462、李先念愛吃家鄉黃安的花生,離鄉後便要買花生吃,每當買了後倒在油布上,請警衛員隨意吃。但嘴裏仍說:“今天是我自己掏錢買的,我不請客。”
  1463、宋時輪女兒宋崇實出生在延安,因母親缺奶水,她得了軟骨病。朱德知道了立刻把分配給他的一頭老奶牛讓了,與也缺奶水的陳賡兒子陳知健共嚐。有趣的是飼養員偏袒宋,每次擠奶不足,乃先給宋純牛奶,而在陳的牛奶裏摻水,就此飼養員挨了宋的批評。
  1464、許世友有天與陳再道對酌茅台酒。他說:“喝茅台酒,酒流到哪裏,哪裏就覺得舒服,不刮喉嚨;不像別的酒滿嘴鑽。”還說:“我生病從不吃藥打針,喝杯茅台酒就準好。”陳也認同,說:“喝茅台酒,前後合味,酒味同時得到統一和諧。”
  1465、蔡元培1934年從上海到南京,汪精衛設晚宴,進的是西餐。蔡苦苦勸他改變親日行為,說隻要我們抵抗,我們的後輩也抵抗,中國一定有出路,一麵說一麵掉眼淚,以至眼淚都滴在湯盤裏,和湯一道咽了下去。
  1466、陳中凡在“文革”時被“紅衛兵小將”押至雨花台接受“階級教育”,吃由包菜葉子、麥麩、豆腐渣煮成的“憶苦飯”。他是江蘇鹽城人,雖已年高八旬,但胃口好,滿滿一碗很快吞下去了,但那些“小將”卻如吃藥般艱難吞咽,陳不禁好笑,即亮出空碗說:“再來一碗”,小將問為什麽,他說:“我年輕時就吃過,覺得好吃!”
  1467、傅斯年1949年在台灣大學當校長時,常喜歡上夜市餛飩攤上吃上一碗,過後還能蹲在馬路邊擠在人群裏指導地攤上的象棋殘局,不亦樂乎。
  1468、錢鍾書不好名。他住醫院時正好夏衍生日,夏衍女兒給送上一塊蛋糕。錢病情緩解,胃口大開,坐在床上品嚐,邊與人談天;突然發現被記者攝像機捕捉,急撩被子,連人帶頭帶蛋糕都捂了進去,也全然不管奶油弄得滿頭滿被子。
  1469、汪曾祺為寫劇本收集材料,四下內蒙古。他在那裏學會了兩句蒙古語。蒙古族人對他說,會說這兩句話就餓不著:一句是“不達一的”(要吃的);一句是“莫哈一的”(要肉吃)。“莫哈”泛指一切肉,特指羊肉。他說元雜劇有一出很特別,漢語和蒙古語攙在一起唱。其中有一句是“莫哈整斤吞”,意思是整斤地吃羊肉。他真是個從伊克昭盟到呼倫貝爾大草原,吃了多次手把肉。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