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民間散佚中醫名方

(2008-11-01 19:31:24) 下一個
益氣通瘀湯

組成:太子參 15 克、棗仁 15 克、蘇木 15 克、降香 15 克、丹參 15 克、桃仁 15 克、川芎 5 克、幹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氣寧心,活血祛瘀。
組治;冠心病之心慌氣短,胸悶胸疼,心律不齊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五天,休息二天,每個療程 20 劑。
加減運用;口苦咽幹、舌紅苔黃、心火旺盛者,可加麥冬 15 克、蓮子心 2 克、心悸怔忡、夜臥不安者,可加珍珠母 20 克、胸悶甚、舌苔厚膩者,可加法半夏 12 克、鬱金 12 克、積殼 10 克、高血壓、頭暈頭痛者,可加鉤藤 20 克、白芍 15 克、僵蠶、夏枯草 12 克。


逐 瘀 調 經 湯

組成;當歸 10 克,赤芍 10 克,五靈脂 10 克,三棱 10 克,莪術 10 克,益母草 15 — 30 克,肉桂 3 克,[後下]
功能;逐瘀通脈,化脫子宮內膜。
主治;較重的血瘀性痛經,血瘀性出血痛證,如膜樣性痛經,子宮內膜脫落不全性月經過多。使用本方必須掌握時間,行經的初期[1 — 2] 天或

行經的中期[2 — 3] 天為適合。
加減運用;腰酸明顯者,加用川斷 10 克,杜仲 10 克,狗脊 10 克;加強溫陽補腎的作用,以促子宮內膜之化解和脫落。神疲乏力,小腹中作

墜,大便偏溏者,加用白術 10 克,黃芪 10 克,煨木香 5 克,黨參 15 克,以健脾益氣、溫運中陽,既有助於子宮內膜脫落。腹疼劇烈,脹疼

拒按
者,加入延胡 10 克、灸乳沒各 6 克、景天三七 10 克,以增強化瘀止痛之力,經量過多、頭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黃 6 克,〈包煎〉、雪竭粉 6

克分吞,花蕊石 15 克,以增強化瘀止血的作用。胸悶煩躁、舌苔黃膩,加入製蒼術 10 克、炒柴胡 5 克、炒丹皮 10 克、勾藤 15 克,以清除

肝經濕熱。若煩熱口渴,大便幹躁者,可加積殼 10 克、大黃 6 克〈後下〉。



化瘀止漏湯

組成;當歸 20 克、山楂 20 克、川芎 10 克、五靈脂 10 克、蒲黃 10 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脈、消積止漏。
主治;產後惡露不止、腹痛陣作,或在流產、早產之後漏下淋瀝,腹痛日久不止。
加減運用;熱者加黃芩、黃柏,寒者加桂枝、泡薑,脾虛氣弱者加黃芩、白術,肺腎兩虛者減去五靈脂與生脈飲〈人參、麥冬、五味子〉相合

。虛寒相兼者,減去五靈脂、蒲黃,加入黨參、桃仁、炮薑、炙幹草。腰腹痛重者加延胡索、續斷。如屬胎盤殘留或死胎不下者,用原方與桂

枝茯苓湯(桂枝、茯苓、丹皮、桃仁、白芍)相合。日久不愈,並發感染者,更加銀花、連翅、土茯苓、炒貫眾等。日久滑脫者,將蒲黃炒用

,或生、炒各半,更加烏賊骨,或龍骨、牡蠣。凡有身熱、頭痛者,酌加葛根、紫蘇葉、荊芥穗等。
如上加減法,亦可用於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及繼發性痛經,兼有瘀滯症者,服用後有縮短經行期,減少血流量之功效。





清熱化瘀湯
組成;柴胡 12 克、黃芩 15 克、當歸 9 克、赤勺 12 克,蒲公英 15 克、虎杖 12 克、北沙參 15 克、薏苡仁 18 克、蘇梗 12 克、白薇 15 克
功能;和解表裏,清熱化瘀。
組治;手術後發熱不退。
加減運用;病在上中焦者加大青葉、蚤休、生石膏。病在中下焦者加滑石、、黃柏。發熱驚厥者加羚羊角粉。

通 經 除 批 痹 湯
組成;丹參 15 克、當歸 15 克、乳香 10 克、沒藥 10 克、薑黃 10 克、雞血藤 15 克、威靈仙 10 克、地龍 10 克、製川烏 10 克、南星 10 克、

連翹 3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功效;活血通絡、搜風祛寒、除濕化痰。
主治;頸椎綜合征、臂叢神經痛、肩周炎、肌纖維織炎等。
加減運用;病在肩頸、上肢者,加葛根、羌活、桂枝、桑枝:病在腰背者,加杜仲、川斷、狗脊;病在下肢, 加牛膝、獨活、木瓜。



通脈化瘀湯

組成;當歸 10 克、川芎 10 克、乳香 10 克、沒藥 10 克、桃仁 10 克、紅花 10 克、蘇木 10 克、紫草 10 克、丹皮 10 克、石斜 10 克、秦艽 3

克、公英 30 克、澤蘭 15 克、忍冬藤 30 克、生薑 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功效;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清熱利濕。
主治;血栓性靜脈炎。
加減運用;患肢腫脹明顯者加苡仁、連翹;紅腫明顯者加天花粉、銀花;病在下肢者加牛膝、防已;病在上肢者,加桑枝、薑黃。

除痹逐瘀湯
組成;當歸 15 克、川芎 12 克、紅花 9 克、劉寄奴 15 克、薑黃 12 克、路通 30 克、羌活 9 克、白芷 12 克、桑枝 30 克、膽星 9 克、白芥子 9

克。
用法;水煎服,沒日有一劑,服六劑休藥一天,十二天為一療程。 功能;活雪化瘀、行氣通絡、除濕滌痰
主治;頸椎病
加減運用;氣虛體弱手麻明顯加黃芩 30 克;項背強急加葛根 24 克;熱鬱經絡加雙花藤 30 克;濕熱內蘊,心煩口苦加黃芩 9 克或梔子 9 克、

膽草 5 克。

化瘀解癱散
組成;黃芩 50 克、葛根 20 克、川芎 20 克、益母草 20 克、毛冬青 40 克、丹參 20 克、紅花 15 克、地龍 10 克、陳皮 15 克、天麻 15 克、秦

艽 10 克、連翹 20 克、石菖蒲 15 克。
功能;補氣活血,化瘀消栓寧絡。
組治;中風之中經絡,以半身不遂,語蹇口澀為主證者。
適用於腦血栓形成 [腦梗塞] 腦出血後遺症或腦栓塞出現中風之中經絡者,及暫短性腦缺血發作。
用法:諸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 10 克重,日服 2 — 3 次,每次一丸,溫開水送服。散劑每服 4 克,溫開水衝調,每日 2 — 3 次。更可作煎

劑服用。
禁忌:腦血管病有出血傾向,女月經期、孕婦均忌服。

通冠宣痹湯
組成;瓜萎實 15 克、薤白 15 克、半夏 10 克、丹參 30 克、檀香 15 克、砂仁 10 克、紅花 15 克、川芎 15 克、赤勺 15 克、細辛 3 克、蓽菝

10 克、田七 10 克(為末衝)
功用;本方具有通陽宣痹,活血化瘀,泄濁化痰,降逆和胃之功。
主治:胸痹胸悶,心悸心痛,痛徹胸背,氣短喘促,不足以息,咳痰濁唾,嘔逆煩滿,脈緩或沉細,舌質淡紫,苔薄白。
加減運用: 1 心動悸不得眠加棗仁 10 克、柏子仁 10 克。
2驚悸心慌多夢加龍齒、磁石各 30 克。
3胃脘痞脹加化桔 15 克、積實 15 克。
4心律失常,脈結代加太子參 10 克、苦參 10 克。

活瘀消積湯

組成:荊三棱(炒) 10 克,連莪術(炒) 10 克,青皮(炒) 10 克、積殼(炒) 10 克、柴胡 8 克、鬱金 10 克、當歸 10 克、赤勺 12 克、鱉

甲(醋製) 15 克、牡蠣(生用先煎) 20 克。
功能;養血活瘀,疏肝止疼,軟化肝脾。
主治:痞積塊,肝脾腫大或肝縮脾大,多種病因引起的肝硬變。證見:脘腹脹滿,兩肋脹痛,腹大青筋,或有少量腹水,麵色黧黑,或見蜘蛛

痣、肝掌,唇青舌瘀或舌質暗紅,脈細澀。
用法:將生牡蜊先煎 20 分鍾後,投入全方藥物,加水至淹覆藥麵,置火上煎煮,沸後 20 分鍾,濾紮滓取汁,早晚各服一次,每日一次。
加減運用:腹水甚者加四芩湯(白術、澤瀉、豬芩、茯芩)。腹脹甚者加廣木香、檳榔。衄血者加蒲黃炭、阿膠、西草、毛根。肋痛者加金鈴

子散(金鈴子、延胡索)。



熱 痹 飲
組成:當歸 12 克、黃芩 9 克、連翹 12 克、忍冬藤 12 克、海桐皮 12---15 克、生甘草 12---15 克、生苡仁 24 克、防風 12 克、防已 12 克。
右藥 9 味水煎,一劑煎二次,上午煎頭煎,下午煎二煎,煮開煎半小時,每次煎成一小碗,飯後一小時服,一日一劑。
功能:清熱利濕,宣痹通絡。
主治:濕熱為主,風寒為兼,寒熱虛實錯雜,氣血流行不暢的熱痹證。
加減運用;熱勝者,加知母 12 克、梔子 9 克、羌獨活各 12 克;濕勝者加苦參 15 克、滑石 15 克、半夏 9 克、秦艽 12 克陰虛者,加生地黃

18 克、知母 12 克、苦參 12 克、半夏 9 克、滑石 15 克。

清熱宣痹湯
組成:生石膏 30 克、知母 10 克、生幹草 5 克、桂枝 10 克、防已 15 克、忍冬藤 30 克、天花粉 30 克、威靈仙 30 克、稀薟草 15 克、黃柏 12

克。
功能:清熱通絡,宣痹勝濕。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熱痹),證見高熱,關節腫口渴,苔白膩或黃膩,血沉增速和抗鏈‘‘ 0 ‘’升高。
用法:上藥先煎石膏,約半小時後,將其餘藥物一起兌入,
再煎半小時取服,每劑煎 2 次,日服 1 劑,分二次溫服,如病情嚴重,可日服 2 劑,分 4 次服用。
加減運用:咽痛明顯加射幹、野芥麥利咽解毒;熱毒熾盛,高熱不退加水牛角 30 至 50 克以涼血清熱;兼夾溫邪加蒼術、伸筋草燥濕通絡;風

邪盛加羌活、防風祛風通絡;上肢關節疼痛明顯加桑枝,下肢關節疼痛明顯加牛膝舒筋活絡;痰多加白芥子、廣地龍豁疾通絡;疼痛明顯而劇

烈加乳香、沒藥活血止痛;若日久不愈,久病入絡或疾瘀凝結者酌加蟲類搜剔之品,如全蠍、僵蠶、地龍等;若熱勢已挫,出現氣、血、陰虛

者則去生石膏、知母、桂枝、天花、黃柏,氣虛加黃芩、黨參,血虛加熟地、當歸、雞血藤,陰虛加生地、白芍、玄參。

逐 痹 湯
組成:當歸 15 克、白芍 15 克、川芎 10 克、威靈仙 10 克、白芷 10 克、獨活 10 克、秦艽 10 克、玄胡 10 克、細辛 4 克、雞血藤 15 克、五

加皮 10 克、豨薟草 10 克、甘草 10 克。
服法:將藥加水 600 毫升,侵透,煎取約 300 毫升,分兩次溫服。
功能:養血行血,溫經散寒,祛風濕,止痹痛。
主治:風寒濕痹,腰膝疼痛,腿足屈伸不利,或痹著不仁,四肢關節疼痛,以及頸椎病、肩周炎所致的頸肩疼痛。
加減運用;行寒肢冷者加附子 15 克,桂枝 10 克。疼痛以上肢為主者,加羌活 10 克,片薑黃 10 克。疼痛以下肢為主者加牛膝 15 克,防已 10

克。溫盛者加薏苡仁 20 克,蒼術 10 克。若痹證日久,體倦乏力,舌淡脈弱者加黃芩 20 克,黨參 15 克。
三 柴 調 心 湯
組成:紫石英15克、紫丹參15克、紫參15克、琥珀末5克、淮小麥30克、合歡花10克、柏子仁12克、廣鬱金12克、生卷柏12克。
功能:潤燥寧心、活血調經。
主治:繼發性閉經,月經停閉逾三個月,且為明顯的精神因素所致。證見性情憂鬱,心煩有易躁,口幹咽燥,,大便幹結,夜寐不寧,苔薄舌質

暗紅,脈細澀..
煎服方法:先將紫石英加水入煎,沸後30分鍾,除琥珀末外,將其它藥加入共煎,合歡花後下。兩次煎液合並,分早晚溫服,琥珀末亦分兩次

吞服,每日一劑。
加減運用:心火旺者,加焦山梔12克、辰麥冬10克;心腎失濟者加交泰丸30克(包煎)。

益 心 健 腦 湯
組成:黃芪30—60克、葛根15—30克、桑寄生15—30克、丹參20—40克、生山楂9—15克、川芎6—9克。
煎服法:將藥用適量水浸泡30分鍾左右,煎兩次,取汁約300—400毫升。每日一劑,分2—3次溫服。
功能:補氣活血,益心健腦。
主治:氣虛血瘀之冠心病、高血壓病、腦栓塞、腦血栓形成、腦動脈硬化以及心律失常、高學脂等心血管疾病。
加減運用:主要根據病證的變化和兼證的多少而進行相應的加減。如出現畏寒肢冷;加桂枝6克、炮附子9克;出現口幹、舌紅少苔,大便幹結

等陰虛證,加麥冬12克、生首烏15克;體倦、神疲、氣短等氣虛證明顯者,加黨參30克、五味子6克;血瘀氣滯疼痛明顯者,加香附12克、元

胡9克;失眠多夢者加炒棗仁15克、夜交藤30克。
本方在用量上可根據病情適當調整。

益 心 湯
組成:黨參20克、紫丹參20克、麥冬15克、五味子10克、龍眼肉10克、鬱金 10克、炒遠誌10克、菖蒲10克、柏子仁10克、瓜萎15克、薤白15

克、葛根15克、生黃芪20克。
功能:養心安神、化瘀通痹。
主治:心悸氣短、胸悶憋氣,早博,心前區痛,心房纖顫,失眠,脈結代或沉細或澀,舌質黯或紫暗苔薄。
煎服方法:湯劑共煎30分鍾,兩次煎液合並,分早晚溫服,每日一劑。
加減運用:便幹者加肉蓯蓉30克,心火偏旺者加炒山梔10克,口幹者加元參10克、石斛10克,夜寐多夢者加夜交藤30克,下肢浮腫者加在澤

瀉20克。


心 痛 飲
組成:紫丹參30克、三七粉2克、(衝服)真降香5克、薤白10克、遠誌10克、琥珀粉2克、(衝服)醋柴胡5克、杭白芍10克、五味子5克、青

橘葉10克、臥蠶草10克、黨參10克、炒積殼5克、桔梗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早晚兩次服。晚間服藥時以藥液衝服琥珀粉、三七粉。
主治:血瘀氣機不調之冠心病急慢心絞痛發作,伴心緒不寧之焦慮失眠的患者。
加減運用;如心緒不寧焦慮失眠,可去琥珀、五味子;多汗者加浮小麥30克、生牡蠣30克;舌苔厚膩者加清半夏8克,若兼見食無味、納呆可

去清半夏而用半夏曲10克。
禁忌及注意事項;服藥期間宜進清淡易消化之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大便通暢。

益氣活血養心湯
組成:炙貢芪60克,淮小麥30克,毛冬青30克,丹參30克,益母草30克,全當歸9 克,川芎 9克,桃仁9克,桂枝6 克,炙甘草6克。
功能:益氣活血,助陽通脈。
主治:風濕性心髒病,心氣不足,血脈瘀滯,胸悶胸痛,心悸乏力。
加減運用:心不藏神,出現心悸怔忡,善驚易怒者,加龍齒30克,磁石30克,琥珀粉1,5克,(吞服)。血脈瘀阻、出現胸悶胸痛者加五靈脂

12克,山楂12 克,降香9克。心腎陽虛,浮腫明顯,麵色幌 白者,加熟附子9克,萬年青根9克,薑皮3克,車前子30克。心脈痹阻、肺失肅降

,出現喘息氣急者,加蘇子9克,白芥子9克,降香9克。肺絡瘀阻,出現咳嗽咯血者,去桂枝,加旱蓮草30克,鮮葦根30克。血不養心,出現

頭暈心悸,麵色少華者,加龍眼肉9克,大棗 15克。

通脈寧心湯
組成:細木通10克,路路通10克,生地15克,全瓜萎15克,丹參15克,川鬱金10克,茯神10克,炙甘草10克
功能:降火通脈,活血寧心。
主治:冠心病、心肌炎、膀胱炎及前列腺炎屬心火亢盛所致者。
加減運用:心氣虛者去鬱金加黨參、黃芪;心血虛者加當歸、何首烏;不寐者加棗仁,遠誌;胸痛者加元胡、川芎。
注:心腎陽虛者,長期腹瀉、滑精者本方慎用。

大道通心針方
穴組:心俞、靈道、通裏,大鍾。
主治:躁狂、憂鬱、失眠、多夢、驚風、子癰、瘖啞、喉舌耳鼻病、脘痛、咳喘、嘔吐、乳少或乳病、脈伏或無脈、自汗、盜汗、下腹及婦產

病。
用法:心俞灸,餘可針,以針與灸交替應用為宜。

甘溫寧心湯
組 成:桂枝10克、炙甘草15克、黨參30克、麥冬12克、五味子6克、丹參15克、炒棗仁18克、炙遠誌10克、生薑6克、大棗6枚。
功 用:溫陽寧心,調整心律。
主 治:心陽不振所致的心悸不安、胸悶、氣短、胃冷、脈細緩或結代等症(心律失常:如心過緩、過早搏動、房室傳導阻滯以及風心病、冠

心病心律不齊者)。
加減運用:身惡寒、四肢冷者,加熟附子6克;失眠多夢者,加柏子仁12克、菖薄10克;胸痛明顯者,加薤白15克。

養心宣痹湯
組成:丹參25克,石菖蒲10克, 遠誌10克,鬱金10克、夜交藤15克、雞血藤15克。
服法;水煎服,日二次、早晚服。
功能:養心通竅解鬱宣痹。
加減運用;若胸痹氣滯者在本方內加旋覆花15克、(布包)清半夏10克,降香6克,(旋覆花湯之意)。胸痹痰阻者加全瓜萎、薤白(瓜萎薤

白白酒湯之意)。胸痹時痛(心絞痛)此方加金鈴子、元胡(金鈴子之意)。心悸失眠者加北沙參、五味子、寸冬(生脈飲之意)。胸痹怔忡

(早搏)加桂枝、炙甘草(桂枝甘草湯之意)。肝熱頭痛者加珍珠母、鉤藤。驚悸不安煩燥者加生牡蠣、生龍骨。呃逆不暢加生代赭石、旋覆

花(旋覆代赭石湯之意)。肺氣壅閉,鬱而不宣而喘促者加葶藶子、蘇子(蘇葶瀉肺湯之意)。
滋陰養肝湯
組成:南沙參30克,全當歸10克,杭麥冬10克,甘枸杞10克,熟地黃10克,杭白芍 10克,製鱉甲10克,雞內金10克,霍山石斛10克,北五味

5克,廣鬱金10克,青陳皮各10克
功能:滋陰養肝
主治:慢性肝炎,肝腎誌虛型,證見兩脅隱痛口苦咽幹,手足心熱,頭昏衛鳴,失眠多夢,腰膝酸軟,舌質紅,少苔或苔薄黃,脈弦細。
加減運用:口苦甚者加酒炒黃連以清熱,失眠者加酸棗仁、琥珀以安神定誌,腹脹納差者加炒三仙以助運化,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者加桃仁、

紅花、三七以活血通絡。
禁忌:肝膽濕熱及脾胃虛寒者忌服。

加 味 半 夏 瀉 心 湯
組成:黨參15克,半夏15克,黃芩 10克,黃連9克,幹薑 9克,枳殼 9克,甘草6克,瓦楞子20克,海螵蛸20 克,大棗5枚
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劑
功能:和胃降逆,開結除痞、調和陰陽
主治:中虛寒熱錯雜、脾胃升降失調,症見心下痞滿、疼痛、幹嘔或嘔吐泛酸、嘈雜,或腸鳴下利,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治淺表性胃炎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