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
(2008-06-25 11:46:22)
下一個
在我國,金銀花主要分布在山東、廣西、湖南、廣東、河南、安徽、四川、陝西、江西、貴州等地,金銀花為常見的中藥,是藥用經濟型與水保生態型植物,享有“國寶一枝花”的美譽,在保健食品、化妝品、觀賞園藝等方麵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1]。
1 金銀花的化學成分
金銀花花蕾中含有有機酸、揮發油和黃酮類物質。其中有機酸類約占6%,以綠原酸為主,還含有環烯醚萜苷、裂環馬線素、獐牙茶苷、麻線素、麻線酸、新環烯醚萜苷等[2]。揮發油約含有0.6%,已測得30多種成分,主要為芳樟醇、雙花醇、香葉醇、異雙花醇、鬆油醇、丁香油酚、香樹烯、苯甲酸甲酯丁香酚、金合歡醇等。黃酮類物質含量約占3.55%,主要有木犀草素、葡萄糖苷、槲皮素、金絲桃苷等[3]。
1.1 揮發油
揮發油是金銀花的有效成分。金銀花幹品中含有揮發油成分60多種以上,主要成分為棕櫚酸,占揮發油26%以上,其它成分則多為醇、酸、醛、酯類和烷烴等[4]。鮮花揮發油成分多為低沸點的不飽和萜烯類,其中以芳香醇為主,含量占揮發油的45.5%以上。金銀花幹、花蕾中多為單萜類化合物,含量較高的有香樹烯、芳樟醇和香葉醇[5]。
1.2 黃酮類
1995年高玉敏等從金銀花中分離出3個酮類化合物,經鑒定為木樨草素-7-o-A-D葡萄糖苷、木樨草素-7-o-B-D-葡萄糖苷、金絲桃苷[6]。景小奇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了不同時期的金銀花修剪枝各部位的粗黃酮含量[7]。結果顯示:不同時期的金銀花修剪枝各部位黃酮含量不同,以節部和葉部最高,花中其次,莖含量最低,據此認為金銀花葉和莖應是較好的藥用部位[8]。
1.3 有機酸類
綠原酸類化合物是金銀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綠原酸、異綠原酸和咖啡酸。其中異綠原酸為一混合物,它的異構體有7種,分別為4,5-二咖啡酸奎尼酸、3,4-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1,3-二咖啡酸酰、 3,5-二咖啡-3-阿魏酰奎尼酸、4-阿魏奎尼酸、5-阿魏奎尼酸。同時測定3個化合物含量,結果顯示:綠原酸含量為3.5%~5.5%,用高效液相色譜測的奎尼酸含量為2.4%~6.6%,咖啡酸含量為0.006%~0.057%[9]。
2 金銀花的藥理作用
2.1清熱解毒
中醫臨床主要用於治療溫病發熱。因金銀花解毒作用頗佳,且有輕宣舒散之效,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溫病及瘡瘍腫等熱毒症[10]。著名治療風熱感冒的“銀翹飲”即以金銀花為主藥。通過臨床試驗得知金銀花的對角叉菜等提取物能明顯提高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巨紅細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從而證明臨床作用為清熱解毒,治療感染性疾病主要是通過調節機體免疫功能而實現的[11]。
2.2 抗菌消炎
金銀花對多種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體外試驗證明:金銀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杆菌、痢疾杆菌、霍亂弧菌、傷寒杆菌、副傷寒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對肺炎球菌、腦膜炎雙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結核杆菌亦有效[12]。水浸劑比煎劑作用強,葉煎劑比花煎劑作用強。金銀花對變形鏈球菌,具有較好的抑菌殺菌作用,金銀花與青黴素合用,能加強青黴素對耐藥金黃色葡萄糖球菌的抗菌作用,兩者具有協同作用。金銀花對鐵鏽色小芽胞癬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膚黴菌產生綠暈現象[13]。
2.3 抗腫瘤作用
金銀花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煎劑能增加白細胞、炎性細胞的吞噬能力。有研究表明金銀花具有細胞類抗腫瘤作用,誘導癌細胞分化,抗癌侵襲、轉移作用,抗信息傳遞,轉移腫瘤的多藥耐藥性,抑製端粒酶活性,作為抗癌性增效劑以及抗癌性疼痛等作用,在腫瘤疾病預防中具有非常大的潛能和前景[14]。
金銀花的提取液可製成金銀花注射液、銀黃注射液、雙黃注射液、雙黃連粉、金銀花浸膏等多種形式的製劑。金銀花還可與多種藥物配伍用來治療呼吸道感染、菌痢、急性泌尿性疾病、高血壓、各種皮膚病、小兒肺炎、腮腺炎、小兒風疹、闌尾炎、急性結膜炎、鉤端旋轉體病、乳腺炎、急性腎盂、腎炎、膽汁反流性胃炎、肝炎、急性腸炎、高脂血症、慢性骨髓炎、複發性口瘡、腫瘤放療、化療口幹症等40種病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