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organic food

(2004-12-25 18:26:28) 下一個
有機食品正在走上百姓餐桌,成為不折不扣的綠色消費品。那麽,有機食品是怎麽生產出來的,有機食品與有機農業有什麽關係,與環境保護又有什麽關係?有機食品會總這麽貴嗎?未來的一天,我們會每天都吃有機食品嗎?

    願意多花幾倍的錢買有機菜
    當飲食消費占收入比重越來越小時,你願意把吃飯的開銷提高3倍嗎?
    如今這樣的人越來越多,超市中有機食品專櫃生意也越來越好。同樣是黃瓜,貼著有機食品標簽的就要比農貿市場的貴兩至三倍,有機大米的價格也是普通大米的3倍以上。一個家庭如果以消費有機食品為主過日子,三口之家僅在吃上的開銷至少得過千元。
    但這多花兩倍錢買來的黃瓜,雖然外形與普通的相同,其內容卻絕不一樣——貴的那條是沒有化肥、農藥殘留的。
    目前人們消費的食品分幾類: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有機食品是在不施用任何化肥、農藥的環境中長成的;綠色食品隻施用極少量的化肥和農藥;無公害食品的化肥農藥含量控製在一個安全限度。
    有人用金字塔來形容中國食品消費群體:有機食品的消費者隻是一小部分人,綠色食品消費者相對多一些,而無公害食品消費者是金字塔底座。
    誰都知道,目前各種疾病的發生與食品中有害化學物質汙染不無關係,但人們還是習慣到農貿市場去買那些看起來“水靈靈”的蔬菜,這是一種強大的消費習慣。
    那麽,吃有機食品的都是富人嗎?否。記者在超市上調查了一些有機食品的消費者,發現消費觀念與收入水平之間無絕對關係。比如有一對老年夫婦,兩人月收入僅在1600元左右,可依然把有機蔬菜和綠色蔬菜當成主要食品,按每斤蔬菜4元每天消費3斤計,僅蔬菜一項的月消費額就要幾百元。問他們何以舍得,老人說,與其把錢花在看病、吃藥上,不如花在吃健康食品上。而且兒女都已自立,不需要為兒女儲蓄,所以完全可以把大部分錢花在吃飯上。調查中發現,有相當部分有機食品消費者的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如果主要消費有機食品,那麽其收入分配比例大有回歸趨勢:把收入的大部分用來果腹,對中國人來說是個不太遙遠的記憶。
    專家分析,幾十年前中國百姓的食品消費占收入的60%~70%,就現在中國人收入增長水平計,由於消費有機食品而增加的食品開支應該是能承受的。
    自然,更多的被調查者是高收入者,每月在吃飯上多花幾百元甚至上千元錢,對他們來說輕而易舉。
    被調查者的消費目的都極明確:健康。一位中年知識分子說:“健康比穿名牌,開名車,住高檔住宅及儲蓄重要得多。”
    南京一名得了癌症的消費者,吃了半年有機食品後,腫瘤明顯縮小,他就醫醫院的醫生、護士得知這個消息後,許多人也開始買有機蔬菜吃,後來發展到醫院成批從有機食品基地定購有機蔬菜和有機大米。
    調查發現,目前經營有機食品的超市利潤並不引人,甚至有賠錢可能,可還是有不少超市願意經營,因為都看出了有機食品光明的市場前景。北京家樂福在銷售有機蔬菜時,甚至對生產廠家采取優惠的進貨方式。記者在北京一些大超市看到,蔬菜櫃台已全部經營綠色或是有機蔬菜。
    製造有機食品進行時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有機農業實踐。1994年,我國成立了第一個發展有機農業的機構,2003年我國有機農業生產麵積已超過200萬畝。
    北京留民營生態村,就是有機農業發展的典型。記者在留民營看到,來源於養牛場、養雞場的有機肥是沼氣的原料,沼氣站的蓄能足夠全村每天1000多立方米的能源使用。沼氣的廢渣、廢液是大田肥料。其蔬菜和糧食全部使用有機肥,不含任何化學汙染物。
    一開始轉變為有機農場時,留民營的農業效益也受了影響,但過了幾年後,地力明顯上升,效益越來越好。有機肥改變了土質,土壤成了取之不竭的聚寶盆。
    走進留民營的蔬菜大棚,可以看到不依靠化肥和農藥的蔬菜生長得鬱鬱蔥蔥,這些有機蔬菜每天供應著北京各大超級市場,留民營成為北京最大的有機蔬菜生產基地。
    走在村子裏,空氣中彌漫著稻草、泥土和肥料混和的清香,抓一把泥土,仿佛能攥出油來。留民營的氣息讓人憶起遙遠的農耕年代,卻絕不是對傳統農業的簡單回歸,而是一種否定之否定的上升之路。
    我國江蘇河橫村、安徽小張莊、浙江上李家村等生態村試點也都進行著有機農業的成功嚐試。
    抵製農藥和轉基因
    有人提出,有機農業中,也不可能不發生病蟲害,不可能完全離開農藥。事實上,科學家已經在解決這個難題:采用生物技術完全可以防治病蟲害。
    以色列學者最早提出太陽能消毒技術治病蟲,現在已被世界廣泛采用。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專家,已研究這項技術兩年了,現已投入實驗階段,並成為我國十五攻關項目。
    太陽能消毒比常規消毒效率更高,成本降低30%左右,完全能替代藥劑消毒方式。在此技術的試驗地山東某村,農民看到這種效果,村中95%的農戶都自發采用了該技術。
    英國科學家目前正在研究“以蟲製蟲”的生物滅蟲方式,培養害蟲天敵。北京市林業局統計,在2003年北京防治病蟲害工作中,生物和仿生物製劑應用麵積已經達到37.91萬畝,應用比例達到81.44%。科學家認為,殺蟲劑的效用是短暫的,“以蟲治蟲”才能達到田間“長治久安”。
    同時,有機農業還排斥轉基因技術。從1996年開始,世界轉基因農作物發展很快,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吃飯問題,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基因汙染也帶來了生物安全問題,危害了生物多樣性,所以與有機農業不能並存。
    一個簡單的例子:轉基因作物需要把田中的雜草都除淨,而有機農業卻不需要這樣。雜草是許多有益昆蟲的食物,是生態鏈中不可缺少的分子。保持農田生物多樣性,是保持土壤肥力的基礎。
    基於有機農業的這兩個特性,消費者大可以放心地讓有機食品“進口”來。
    這並非少數人的專用
    有人說,有機農業是精品農業,有機食品屬於少數人的餐桌,沒有普及意義。在發達國家,目前有機食品也隻占食品銷售量的2%~8%,在我國,未來發展到10%就不錯了。有機食品永遠屬於金字塔尖的消費,不能大麵積發展。
    而目睹了留民營生態村的實踐,就發現隻要普及有機農業,有機食品的生產並不會永遠那麽昂貴。專家說,有機農業產業化的結果,有機食品的價格就會下降,下降到大多數消費者都能接受的水平,並不是可望不可及的。
    原因很簡單,有機農業生產方式隻需要一個農莊動植物生物鏈的良性循環。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後,比起依賴大量農藥、化肥的現代農業來,有機農業的成本隻會更低。
    不過,從常規農業轉向有機農業,肯定需要一個轉換期,不能急功近利。農業部的專家說,轉換期包括土壤降解農藥的時間,包括逐步建立有機生產體係的時間等。在頭一兩年內,由於不用化肥、農藥,產量可能會減少20%~30%。
    記者了解到,根據發達國家經驗,發展有機農業的企業起步時國家應有相應的補貼優惠政策,還要建立起強大的技術支撐體係。
    專家認為,我國發展有機農業的障礙與其說是技術上的,不如說是觀念上和體製上的。急功近利、搞運動式的普及有機農業方式,結果肯定適得其反。
    貼上有機標簽就是真品嗎?
    在調查中,相當多不買有機食品的消費者說:“憑什麽貼那麽一個綠色標簽價格就那麽高,誰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機食品?”
    對有機食品信任度不高,是中國有機食品市場發展最大的障礙。
    綠色食品中心的專家說,今後食品不能隨便使用“有機”和“綠色”標簽。對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的認證機構也要經過資質認證。
    專家認為,從環境效應上看,人體健康可以影響幾代人甚至人類的繁衍,因此,人類的生存環境不僅是經濟的,更是人文的,社會的。
    對理性消費者來說,消費有機食品就不僅僅是愛護自己的身體,也是保護屬於全人類的環境。
    相關鏈接:
    給你“有機”的理由
    一般的化學肥料,大多隻提供氮、磷、鉀三種植物最需要的元素。其他養分,植物隻能在泥土裏吸取,幾年後土地就缺乏養分,使植物的健康生長受限製;而有機肥料能夠供給植物所需要的所有元素,又不像化肥那樣容易溶解流失,用這種方法種的土地,隻會越來越肥沃。所以,有機食品營養豐富,在維他命C、蛋白質及各類礦物鹽等方麵的含量都較高;同時由於含礦物質較多,少人工化學物質幹擾,味道較濃鬱又天然。
    昆蟲會對農藥產生抵抗性,噴灑農藥又會殺害其他有益或無害的生物,蔬果中農藥殘留物更會導致人類食物中毒。有機耕作卻使整個生產係統自給自足,嚴格限製肥料及除害劑的使用。所以,食用有機食品對人體更安全,並能減少農藥對種植者的傷害;同時,有機耕種避免土質蝕壞、氣候轉變,節省清水和能源,促進農作物種類多元化,維持生態平衡。每次買有機菜,就等於付錢讓地球恢複生機。
    追溯“有機農業”之源
    工業革命以來,以高度集中、高度專業化、高度勞動生產率為特征的“石油農業”使農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生態環境日趨惡化,這又成為農業持續發展的桎梏。尤其是20世紀60~70年代,以高度機械化和大量施用化肥、農藥等高能耗為特征的現代農業發展到鼎盛,導致了自然資源過度開發、生態環境惡化、土地荒漠化、食品汙染等多種問題。
    1970年,美國土壤學家W.Albrect首先提出“生態農業”的概念,1981年M.W0rthington將生態農業定義為“生態上能否自我維持、低輸入、經濟上有生命力,在環境、倫理和審美方麵可接受的小型農業”,隨後有關生態農業的研究、試驗在全球逐步開展起來。
    生態農業批判了常規農業“人定勝天”的思想,提出人與自然諧調發展的理念。常規農業要消耗大量化肥,而石油是製造化肥的主要原料。生態農業否定了“石油農業”的發展觀,因此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
    如果說生態農業實行的是減量化的能源消耗,有機農業就完全排除了化肥和農藥,所以有機農業是生態農業的終極方式,其內涵是指在農業生產中按照生態學原理和自然規律,遵循土壤、植物、動物、微生物、人類、生態係統和環境間動態作用原則,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等有害物質的持續發展農業技術。
    有機農業比生態農業更古老,起源可以追溯到1909年。當時美國農業部土地管理局長King在考察了中國農業後,寫成《4千年的農民》一書。書中指出中國傳統農業興盛不衰的秘密在於善於利用時間和空間提高土地利用率,以人畜類糞便和一切廢棄物塘泥等還田培肥地力。英國科學家受其啟發,進一步深入總結中國傳統農業經驗,在上個世紀30年代初開始實踐有機農業,以保護土壤的“健康”,為人類生產無汙染的有機食品。1940年H0wad寫成了《農業經典》一書,成為指導當今國際有機農業運動的經典之作。1945年美國有機農業的創始人J.T.rodale按照此書的辦法創辦了有機農場,從創辦至今一直從事有機農場的研究和出版工作。20世紀70年代後,追求“與自然秩序相和諧”“天人合一、物土不二”的有機農業越來越受到發達國家重視。預計到2006年,歐美有機食品市場銷售額將超過1000億美元,市場份額達6%~10%。
    “綠色大米”保珍禽
    陝西省南部漢中地區的洋縣生活著中國特有珍禽朱鹮。大量使用的農藥化肥使朱鹮賴以為食的水生動物大大減少,危及生存。洋縣種稻曆史悠久,生產的大米在全國小有名氣,結合朱鹮保護,該保護區確定了朱鹮“綠色大米”保護項目。2003年1月,項目正式試點。希望能通過發展多種經營,實施興修水利、退耕還林、泥鰍養殖等工程,扶持群眾開展綠色水稻種植,並形成產銷一條龍,以形成環境保護和社區經濟共同發展的聯合保護模式。
    保護區在種植試驗田中開辟了泥鰍養殖示範園。泥鰍是朱鹮的主要食物,但目前該濕地中的野生泥鰍相對貧乏。這個飼養模式,既能解決朱鹮食物來源,避免外地買來的泥鰍傳染惡性疾病,也能增加農民收入。還改變項目參與戶的生產結構,盡可能堆積有機肥料來代替化肥,以此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以保證水稻減產不減收。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從市場的角度把握生產、規範管理,而且積極尋求當地政府的支持,而朱鹮保護區也由提高朱鹮種群數量轉變為保護朱鹮棲息地的生態環境和擴大朱鹮種群並重。近期,已經觀測到保護區建立以來最大種群的野生朱鹮。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