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身邊的精神暴力

(2004-12-25 04:24:40) 下一個
辱罵、冷眼、漠視比身體暴力的傷害更大案例:幾種精神暴力場景  楊女士與丈夫已經共同生活了13年,他們差不多是在持續不斷的婚姻戰爭中度過的這段歲月。楊女士每次與丈夫發生爭吵或衝突,都是以失敗告終。原因是楊女士的丈夫在爭吵或衝突之後不僅會用一連幾天甚至十幾天的冷戰來對付她,還會一遍又一遍向他的初戀情人發手機短信,來刺激楊女士,使楊女士的精神近乎崩潰。  家住在哈爾濱市的林先生在一個工會組織工作,已經27歲的他,見了父親還會有一種心驚膽戰的感覺。“我太害怕父親了。我上高中之前,他經常用惡毒的話辱罵我,還用那雙牛一樣的眼睛死死地瞪我,就像要吃掉我一樣。在這樣的家庭裏,我忍受了16年。”林先生一提到他的父親就露出難受的表情。  像這種容易對別人造成精神傷害的行為,不僅容易發生在夫妻之間、兩代之間,而且容易發生在普通朋友之間、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張先生與李先生同屬一家公司的職員,兩人曾是一對好朋友。然而李先生有一個壞習慣———喜歡在背後議論別人,無端說別人的壞話。他經常在背地裏議論張先生,甚至編造一些莫須有的罪名來詆毀張先生,張先生知道後變得非常鬱悶,工作熱情也受到極大的影響。  小劉是一名剛從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不久的工程監理,他性格溫順,做事十分認真。然而他的上司卻對他內向的性格有些看不慣,經常當眾用嚴厲的口吻批評他。小劉參加工作不到一年,挨的批評卻數不勝數。如今他患上一種特殊的恐懼症,一看到上司就全身發抖,頭腦一片空白,上司用貶低的語氣責備他的話不斷在他耳邊縈繞,趕也趕不走,弄得他心煩意亂,最後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療。  分析:隻希望自己幸福  精神暴力又叫軟暴力,它的主要特點是通過非強力的形式給對方造成精神傷害,如惡意詆毀、陷害、長時間冷落別人、充滿敵意的侵擾、不理性的責備都可能造成對別人的精神傷害,這些行為都可以看作是精神暴力。在精神暴力中,最可怕的、最易對別人造成精神傷害的是惡意議論、詆毀和中傷別人,研究證明,這種行為會使對方感到不安、沮喪,自信心損傷,甚至絕望,嚴重者可能會導致對方以自殺形式放棄生命。有些精神暴力不僅會使對方精神受到傷害,有時也會傷及自己。假如對方無法承受你對他的精神傷害,可能奮起反抗,以更猛烈、更不人道的形式來傷害你。所以,無論是硬暴力還是精神暴力,都是應該堅決杜絕和拋棄的惡行。  那麽人與人之間為什麽會有精神暴力呢?早期的心理學家認為,人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侵犯欲,有一種“希望自己幸福和希望別人不幸”的心理趨向。各種侵犯欲與心理取向受不良社會文化因素影響之後,很可能會演變成一種精神暴力行為。新的研究則證明,人的暴力行為存在腦基礎。一般來說,暴力行為與大腦顳葉皮質、位於邊緣係統的丘腦,以及大腦額葉皮質生理機能活動異常有關。然而,無論導致暴力行為的原因如何,心理學家堅信,人類的暴力行為是完全可以預防和控製的。  如何預防精神暴力  心理學家認為,預防和控製暴力行為的關鍵是要認同別人的獨特性,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以及每個人既定的價值觀念和習慣,不可有支配、控製別人的欲望。另外,有精神暴力傾向的人一定要不斷培養自己的忍人之心,學會寬恕別人的錯誤,用多元化、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別人的錯誤,不可抓住別人的錯誤與缺點不放,更不能用侮辱和詆毀別人的方式對待別人的錯誤。  一些心理學家還發現,有些優美動人的古典音樂有助於減少人的暴力念頭,所以有精神暴力傾向的人也可以多欣賞古典音樂,減少自己的暴力想法。另外,平時加強情感聯絡,多與人進行溝通,不斷擴大交往範圍,並與少數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誼,也能有效減少暴力想法與行為。▲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