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狂妄還是自信?
作者:郭知熠
狂妄是指一個人的自我感覺良好,目空一切,而自信也是指一個人自我感覺良好,說到底,也是目空一切。什麽是這兩者之間的真正區別呢?筆者將在本文中探討一下這個非常有趣的問題。讀者諸君,請隨著郭知熠的思路來。
其實,狂妄和自信對於一個人來說在有時是很難辨別的。同樣的行為,我們可以理解為狂妄,我們也同樣可以理解為自信。對於某一個人的某個具體行為,我們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來判斷他的行為究竟是出於他的狂妄,還是出於他的自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沒有辦法找到一個道德標準來給某個具體的行為作判斷,如果我們把狂妄作為惡,把自信作為善的話,道德本身在這裏是無能為力的,邏輯混亂的。如此,是否道德相對主義就是正確的呢?這個問題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也可能是一個很難有統一答案的問題。
恐怕筆者還是得用一些例子來為我所說的這段話作進一步的解釋。設想這樣的情形,一個人出人意料之外地說出一番驚天動地的話來,那麽,這個人是狂妄還是自信呢?讀者諸君,也許你會說,那就要依具體的情形而定了。
如果這個人現在所處的位置離這個目標不遠,那麽,他就是自信;然而,如果這個人離這個目標太遠,根本就不可能達到,那麽,他就是狂妄。這個話聽起來似乎有道理,其實是不通的。當陳勝在田野裏與別人一起耕田的時候,陳勝言道,苟富貴,不相忘。而另外的農夫卻嘲笑他。為什麽要嘲笑他呢?因為他不過是一個農夫,連溫飽都有問題,離富貴就相差的更遠了,不知道是猴年馬月的事。陳勝卻要說,燕雀怎能知道鴻鵠的誌向呢?把自己比作鴻鵠,而把同是農夫的其他人比作燕雀,這個比較絕不隻是數量級的。可見這個陳勝是狂妄的了。可是,我們在曆史上卻找不到任何人對他這句話的半點責備。為什麽呢?我們沒有人會真正地認為陳勝說出這句話來是狂妄的。我們都會說陳勝是有遠大誌向的。他是自信的。他有堅實的人生目標,等等,等等。所以,郭知熠說這個道理是說不過去的。因為陳勝在說出那番著名的話來的時候,他還不過是一個卑賤的農夫。
那麽,也許有人會說,既然這樣,我們就把在開始離這個目標太遠,而後來居然達到了這個目標的人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認為是自信的,而把開始離這個目標太遠,後來完全沒有達到這個目標的人認為是狂妄的。陳勝雖然開始是一個農夫,而他後來居然能夠稱王,他成功了。所以,陳勝就是自信的。這種說法似乎也有道理。可是,當陳勝說出這番話的時候,你怎麽知道陳勝後來會不會成功呢?如果你不是一個巫師的話,你怎麽知道陳勝不會永遠耕田一輩子呢?這種說法把一個人當下的行為的善惡的判斷留給了他以後的命運,本身就是非常荒謬的。我們在這裏是判斷一個人的行為(當下的行為)的善惡,而不想把他整個的人生都攪進去。他現在的行為的善惡依賴於他今後的行為,這是不可能的。
那麽,也許我們隻能說,當一個人在卑微的時候誇口時,我們要判斷他是狂妄還是自信,要依賴於他是否有這個潛能,他是否具備完成他所誇口的目標的潛能。可是,這種說法也是無法說通的。首先,你怎麽知道他是否有這個潛能?如果你是與陳勝一起耕田的農夫,你在當時能知道陳勝有今後稱王的潛能?恐怕不會吧。要估計這個潛能應該是不可能的。其次,不同的人對這個人的潛能的判斷是不相同的。張三說這個人是有潛能的,因而他說這番話是自信的,李四說這個人是沒有潛能的,因而他說這番話是狂妄的,而王老五說他搞不清楚這個人有沒有這個潛能,所以,王老五說這個人既不是自信的,也不是狂妄的。一個人的同一個行為,不同的人有完全不相同的評價。所以,潛能之說也是行不通的。
讀者諸君,讀到這裏,恐怕你也糊塗了。一個人的某個自誇行為究竟是出於狂妄還是出於自信,居然我們是永遠搞不清楚的。
寫於2005年9月3日,首發於《華夏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