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186。揭開愛情神秘的麵紗(12)

(2005-08-08 08:18:30) 下一個

 

 

作者:郭知熠

 

第七章      愛情的滲透理論(五)

 

 

十四。愛情產生的催化劑

 

 

我們在上一節裏考察了影響愛情產生的基本因素。我們把關於第三種因素,也即愛情產生的催化劑的討論留給了這一節。

 

愛情的催化劑是指能增加主體的愛情產生的一些附加品。筆者將在這裏考察什麽東西能夠增加主體產生愛情的機會或強度。

 

很顯然,愛情的產生需要神聖感的第一級以及第二級滲透。而這些滲透首先需要主體愛情的覺醒。如果主體沒有愛情的覺醒,他(她)是無法產生愛情的。封建時代的寡婦為了保持貞潔,有些人完全斷絕了再嫁的念頭,恐怕這些人要產生對什麽人的愛情是永遠不可能的,因為他們沒有愛情的覺醒。同樣,對於一些邊遠山區的人們,因為缺少教育,要他們產生愛情也是很難的。他們更多的是性的吸引以及生兒育女的匹配。

 

不過,愛情的覺醒也不一定非與教育程度有關不可。除了教育程度以外,愛情的覺醒還與社會的其它影響,以及主體的個人特征有關。在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女主角是沒有受過什麽教育的農家女子,但她對有知識的人有一種天生的崇拜心理,那裏是一個她所完全陌生的世界。因此,這個女子非常自然地產生了對那個外來的男教師的愛情。這種愛情是由好奇,到崇拜,到相愛的過程。順便提一句,崇拜的感覺是很容易導致愛情的,因為崇拜是很容易引起神聖感的滲透的。

 

要主體產生愛情的覺醒,可以通過媒體的傳播。譬如說電影,電視裏的生離死別的愛情故事。我們在前麵說過,有些媒體的影響是雙重的,既可能增加愛情,也可能誤導愛情。但毫無疑問,媒體對愛情的覺醒是有正麵影響的。媒體對愛情的產生可能的負麵影響是在愛情尊重感那裏。我們在前麵提到“高昌健”的影響,使得一些女子對男子很難產生愛情尊重感。

 

媒體的傳播也有利於主體產生愛情神聖感的第一級滲透。神聖感通過這些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向我們的愛情虛擬框架滲透。使得我們覺得愛情是無比美好的,是值得追求的,是我們生活中神聖的一部分。譬如羅米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不知感動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使他們把愛情看作神聖的。

 

因此,媒體的傳播是愛情產生的一個催化劑。它有利於神聖感對愛情的第一級滲透。如果你與某個對象一起欣賞一部愛情電影,還將有助於神聖感的第二級滲透。有助於主體對該對象的神聖感的直接滲透。

 

孤寂或閑置是愛情產生的第二個催化劑。如果你終日忙於事務,不論是你的事業還是你的生存,你的心很難為愛情準備下一個位置。筆者曾提到過培根的名言,培根說:“一個真正偉大的人物沒有一個是為愛情發狂的”。這不僅是因為神聖感無法向這些人的愛情虛擬框架滲透,而且也是因為這些人往往在忙於他們的事業,他們沒有時間和太多的精力為愛情而神傷。

 

這也解釋了為什麽旅途中的男女容易產生一見鍾情。因為在旅途中的人是孤獨的,同時在旅途中的人也是閑置的,他們是處於休息狀態中的。他們容易產生愛情的需要,也有足夠的心情來對付愛情。我們看到很多電影中的浪漫故事,就是發生在旅途中的。

 

孤寂容易產生愛情,因為這個時候主體最需要愛情。愛情對於一個孤寂的心靈無疑如同夏日裏的甘露。不太記得什麽時候看過一個故事。一個男子剛從監獄裏出來,感到非常孤獨。但這個男子很優秀。因此,在他身邊的一個女子就極力地想獲得他的愛情。因為這個女子懂得這個男子在這時是需要安慰的。如果稍微遲一些,其他的女子乘虛而入,他就沒有這麽強的孤寂感了。也許有人會問:在這個男子孤寂時所獲得的愛情是可靠的嗎?當然,這又屬於另一個不同性質的問題了。

 

在孤寂的情形下,神聖感是通過什麽滲透的呢?在筆者看來,孤寂的情況下,神聖感是通過人的愛情需要滲透的,是通過那種極強的急於擺脫孤寂的願望來滲透的。

 

愛情產生的第三種催化劑是主體的嫉妒。我們在前麵提到過,一個在愛情中的人是嫉妒的,嫉妒是在愛情中的人容易表現出來的。但是,另一方麵,主體的嫉妒也在實質上有助於主體愛情的產生。往往有這樣的故事:一個人對某個異性開始時毫無感覺,但發現其他人對該異性表示興趣後,自己也有了對該異性的興趣。盡管這好象是一種很奇怪的現象。

 

愛情的嫉妒實質上可以被別人利用,而達到他自己的目的。筆者第一次看小說《紅與黑》時,就被於連利用別人的愛情嫉妒心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連為了使得一位貴族小姐愛上他(不過在這裏,於連是為了征服她,而不是因為他愛她,可見於連這個人非常無聊),利用了這位小姐的嫉妒心。於連假裝對另一位他並不愛的貴婦人感興趣,每天都給這位貴婦人一封無比纏綿的情書,弄得這位貴婦人神魂顛倒。因為這位貴婦人的神魂顛倒,或者因為於連的愛情轉移,這位貴族小姐又對於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愛上了於連。

 

主體的嫉妒確實是愛情產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催化劑。為什麽令一個人產生嫉妒就會加深他(她)的愛情感覺呢?這是因為一個人對事物的判斷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僅如此,一個人對事物的判斷還是受外界的影響的。一個你本來不感興趣的人,隻是因為你的朋友或者熟人的影響,你就會對他感興趣。除了受外界的影響這個原因外,你在自己的潛意識裏也有超過別人的傾向,你不願意失去什麽重要的東西,而讓別人輕而易舉地得到。嫉妒有些時候是源於競爭的心理。

 

當然,這樣的情形也是有的。你本來對某個異性不感興趣,即使你周圍有其他的人對他(她)感興趣,你還是提不起興趣來。這種情形在於該異性離你的標準可能太遠,你無論如何也不會對他(她)感興趣。你真正會因為嫉妒而感興趣的是那些離你的要求不是太遠的異性,這些異性是在你的標準範圍內的。隻是因為你害怕別人得到,因此,你才會急於下手。這就象那位貴族小姐,她因為害怕別人得到於連的愛,而轉變心理向於連示愛。如果沒有這種害怕心理,她可能永遠不會愛上他。事實上,於連以前想得到她的愛而要殺死她,她都不能完全回心轉意,而當於連使用了這種詭計後,就輪到她跪著求於連了。愛情的詭計,有誰能說是毫無用處的呢?

 

在主體嫉妒的情況下,主體就被一種不確定因素所控製。這種不確定因素人為地創造了某種神秘性,使得主體就在那裏欲罷不能。每一個嫉妒的人都非常不安定。他(她)容易產生一種主觀想象,從而加強自己的情感強度。這個過程就可能使得主體的神聖感通過愛情的虛擬框架向對方進行滲透。

 

盡管愛情的嫉妒有時是一種不健康的情感,它對主體可以達到身心折磨的程度,甚至可能使得悲劇發生。但必須承認,在愛情中的人實質上是有很強的嫉妒心的。這是人性的本質的自然流露,是我們所無法否認的。

 

愛情產生的另一種催化劑是雙方短暫的分離。如果你對對方已經有了好感,那麽,有時候對方暫時離開你會加深你對對方的感情。因為主體實質上已經接受了對方,主體進入了彷徨階段,很容易地,主體的情感會慢慢地向對方滲透。主體的愛情虛擬框架已經有了固定的指向,這建立起了一種穩定的聯係。而當客體離開主體時,這種穩定的聯係被割斷,主體會因為不習慣而思戀客體,從而意識到自己與客體的這種固有聯係。

 

這種分離能夠達到愛情催化劑的目的在於主體和客體已經建立了某種固有的聯係。如果主客體之間並沒有這種固有聯係,分離不僅達不到愛情催化劑的作用,而且有可能破壞愛情。

 

另一方麵,即使主體和客體之間已經建立了固有的聯係,雙方分離的時間最好不要太長。我們在前麵說過,寂寞是愛情產生的催化劑。主體和客體的長期分離可能導致主客體尋找新的安慰以擺脫寂寞。那麽,什麽是主體和客體分離的適度期限呢?在筆者看來,這個適度的期限應該是以主體和客體還沒有習慣於分離的生活為度。

 

也許這種分離的技巧更適合於夫妻之間感情的再培養。筆者一再地聽到許多婚姻問題專家對這種技巧的推薦。筆者以為,這種分離的技巧對愛情的產生也是有增進作用的。

 

愛情產生的第五種催化劑是來自外界的阻力。適度的外界幹涉無疑是愛情產生的最好的催化劑。筆者聽說過很多故事。男女雙方因為某一方或者雙方的家長反對而產生逆反心理,反而加深了他們之間的愛情。有一個男子,他的家庭出身不好,這在那個講究家庭出身的時代是非常不利的一個條件。但一個女子愛上了他的才華,偏偏要嫁給他,卻遭到了女方家庭的反對。可是,這個女子不肯屈服,最後還是與這個男子結了婚。這說明外界的幹涉有時候反而是愛情產生的催化劑。後來,這個男子一直不肯原諒女方的父母,堅決不肯登女方父母的門,雖然這個女子早就原諒了她的父母。

 

另一方麵,過度的外界幹涉也許會扼殺愛情或者造成愛情的悲劇。過度的外界幹涉有時候可能使得主體因為灰心而完全放棄。這種情形是屬於知難而退的那種。這種情形下外界幹涉扼殺了主體的愛情。很多人可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考慮,無法忍受外界的壓力,最後選擇放棄愛情。當然,這種外界壓力的感覺也是依賴於主體的。有些壓力對某些人來說,微不足道,但對另一些人來說,恐怕就是無法翻越的火焰山。事實上,很多人甚至因為人言可畏,而輕而易舉放棄自己一生的愛情。筆者以為,這種做法實實不足取。

 

另一些時候,在強大的外界幹涉的情況下,主體仍然不肯放棄,但又不得不放棄,那麽外界的幹涉就有可能造成一些愛情的悲劇。

 

我們所熟知的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愛情悲劇,就是因為過度的外界幹涉所釀成的。因為祝英台的父母己經決定把祝英台嫁給知府的公子,以趨炎附勢。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愛情悲劇也就無法避免了。他們隻有一死才能化為蝴蝶永遠在一起。至於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也是過度的外界幹涉所造成的。林黛玉無法忍受賈寶玉與別人結婚這樣的事實,因此,燒毀書稿,鬱悶而死。愛情的悲劇往往是因為過度的外界幹涉所造成的。

 

因此,盡管外界的幹涉能夠增加愛情產生的機會和強度,但毫無疑問,過度的愛情幹涉將對愛情有不好的影響。這種過度的幹涉或者消滅了主體的愛情,或者釀造人間又一出愛情的悲劇。

 

愛情產生的另一種催化劑是浪漫的情調。愛情是浪漫的產物。即使愛情在本質上是世俗的,但愛情在表現形式上確實是浪漫的。浪漫的情調對於愛情的產生毫無疑問有重要的影響。一個完全不具備浪漫情懷的人是一個讓人所無法忍受的人。因此,過於傳統的教育在有些時候對於孩子的成長並不總是有利的。

 

浪漫往往使人感動,因為它是沒有被預料到的。在我們前麵所提到過的《紅與黑》中,那位貴族小姐之所以在於連要殺死她時被感動,是因為於連這種粗暴的浪漫行為。於連因為要得到她的愛情,不惜要殺死她。而這位喜歡浪漫的小姐卻因此而深受感動。她覺得於連愛她都到了要殺她的地步,可見愛情之深。我們也因此可以看出這位貴族小姐其實是一個極端的浪漫主義者。極端的浪漫主義者需要浪漫,就象我們需要空氣一樣。他們是天真的,是帶有某種邪惡性的,是為了愛情而不顧一切的。

 

當然,筆者不是在這裏提倡為了達到浪漫的效果,而去以殺人威脅對方。這種伎倆也許僅僅能運用在那些極端的浪漫主義者的身上,僅僅能夠運用在那些自大和狂妄的貴族小姐身上。而對於正常人,筆者相信,它是會引起對方的反感的,甚至是會引起對方的極度恐懼的。顯然,這是一種非常愚蠢的策略,如果僅僅為了達到浪漫效果的話。

 

 

但浪漫的原則確是必要的。浪漫原則的表現形式不一定是這種極端的形式,而完全可以是一種雖然是出乎於對方的意料之外,但對對方毫無傷害的形式。筆者聽說過一些非常具有創造性的以表現浪漫的例子。據說某大學的一位博士生,在畢業典禮上,極其出人意料之外地拿出他預先準備好的條幅,上麵寫著“請XXX嫁給我”的字樣,借以向公眾公開他的愛情,使得他的女朋友非常感動,馬上答應了他的求婚。還有某一所大學的一位大學男生,為了公開地表達他對某一個女生的愛意,跑到這位女生所住的宿舍下,用蠟燭點亮了“XXX,我愛你!”的字樣,一時大出風頭,而這位女生,在聽到一片叫喊聲後,飛快地跑下樓,向這位男生幸福地奔去。

 

由此可見,浪漫的行為往往有助於愛情的產生。這些都是比較極端的浪漫行為的例子。這些例子之所以能夠有效地產生愛情,是因為對方的行為打動了主體的心。不過,在筆者看來,這種極端的浪漫形式還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因為對方仍然有可能拒絕,而使得自己承受失敗的後果。如果你能夠承受這樣的後果,你也許應該運用這樣的形式,因為這種形式無疑是在最大限度表達了你的真心。如果你無法承受失敗後所引起的難堪,你可以采取更加含蓄的形式。孤注一擲是需要勇氣的。

 

除了這些稍微極端一些的形式外,浪漫的情調和氣氛可以在輕鬆的氛圍中營造。單獨的戶外活動,同看一場電影,花前月下等等,都應該算作浪漫主義的一些表現形式。

 

為什麽浪漫的表現可以促進主體愛情的產生呢?在筆者看來,這是因為愛情在表現形式上是浪漫的緣故。愛情需要引起主體心情上的感動,如果是震動自然更好,特別是主體在愛情的選擇過程中猶豫不決的時候。浪漫的表現,浪漫的感覺,使得主體的神聖感能夠向愛情客體滲透。神聖感所鄙棄的是正常,是一般,是無特別,是千篇一律。神聖感所鄙棄的也是庸俗,是世故,是世俗,是無聊的日複一日的生活。而浪漫的過程打破了這一切,因此,神聖感就有機會向愛情這個領域滲透進來。

 

我們在這裏結束第七章的討論。這一章的主要內容是介紹了關於愛情產生的滲透理論。雖然沒有完全展開,但這個理論還是容易被了解的。筆者在下一章裏對這個理論進行一番自我評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