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知熠
我們從本章起將討論愛情產生的所謂滲透理論。愛情產生的群體基礎是這個理論的導論部分。
這個滲透理論是筆者多年來對愛情產生之原因的思考結果,也是筆者的人生哲學的一部分。但筆者的人生哲學的其它部分,比如人生之目的論,人生痛苦和苦難的根源以及人生的幸福論等等,在本質上與這個滲透理論是相分離的,盡管也有某種非本質相關的聯係。筆者將在其它的地方討論我的人生哲學。
愛情理論的重要性基於愛情本身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不可否認,愛情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程度是極其高的。有些人把愛情當作他們人生的唯一目的。即使那些沒有把愛情當作他們生活的唯一目的的人們,愛情在他們的生活中也仍然占有極端崇高的地位。
我們在前麵說過,愛情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其實遠超過許多其它的東西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我們人生的最美好的部分往往與愛情有關聯。可是,世上卻沒有一門“愛情學”,也沒有專門研究愛情理論的專業群體。
也許有人說,其實我們有一些愛情理論。比如柏拉圖的精神戀愛學說,以及弗洛伊德的性升華理論等等,但這些理論對解釋愛情這樣一個目的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它們在本質上不能解釋人類愛情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我們將在後麵專門考察其它的一些愛情理論和觀點,包括一些最近提出的理論,如所謂的愛情三角形理論,以利於讀者和這裏的滲透理論相比較。
筆者曾在多年前問過這樣的問題:為什麽我們一直沒有一個關於愛情的可接受的理論呢?這樣的愛情理論是否存在呢?
其實很多人也考慮過同樣的問題。但大多數人的答案是愛情現象過於複雜,我們沒辦法找到一個愛情理論解釋大部分的已知事實。另外的原因也許是因為有些人覺得愛情完全是感情衝動的結果,是無法用理智的東西加以考察的。但筆者認為,愛情表麵現象的複雜性並不能推論出這些表麵現象的背後沒有共同規律性。即使是科學的規律,它所涵蓋的現象也是及其複雜的。在發現任何一個科學規律之前,恐怕沒有人知道這些表麵的現象之間還有任何隱藏的規律性。
另外,雖然我們知道愛情是非理智的,它屬於情感的領域。愛情的產生往往不是理智思考的結果,但這並不意味著愛情本身是不能研究的,也不意味著愛情的產生是沒有原因的。
筆者的這個愛情滲透理論是第一個試圖揭開愛情謎團的理論。它將第一次把愛情瘋狂的特征和愛情俗世的特征拚湊在一起,用一個統一的東西融合起來。它也是第一個能夠解釋愛情的很多不同現象的理論體係。
讀者諸君,如果你想知道這個理論體係是否真的象筆者所“吹噓”的那樣,是對愛情現象的很好的解釋,或者你想知道一些困擾你的愛情問題的答案,請你隨著筆者的思路,繼續讀下去。
一
我們在這一章考察愛情產生的群體基礎。愛情產生的群體基礎是愛情滲透理論的導論部分。
什麽是“群體基礎”?很遺憾,這是郭知熠先生所“杜撰”的一個概念。筆者還會在後麵引進其它的一些新概念。但不用擔心,這些概念都是極易於了解的。
愛情產生的群體基礎是指什麽呢?它是與愛情產生的個體基礎相對的。或者說,它所涉及的是人類作為一個群體的愛情基礎,而不是你我個體的愛情產生的基礎。比如說,我們如果考察為什麽賈寶玉會愛上林妹妹,或者林妹妹為什麽會愛上賈寶玉,這就不屬於群體基礎的範疇,因為它隻涉及到兩個個體。
愛情產生的群體基礎就是說,如果離開了作為基礎的這些元素,人類的愛情現象根本就不存在,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愛情這個東西。也就是說,愛情產生的群體基礎就是沒有它們,人類愛情現象就不存在的那些事物。這些基礎是先有的,是存在於你我作為個體之前的。
讀者諸君,如果你對這個概念仍感到很困惑,請不要理會它。當你讀完我們所列出的愛情產生的三種群體基礎,並讀完我們關於這三種基礎的討論之後,再讀這一部分,你就完全了解這個所謂群體基礎的本意了。
二
愛情產生的群體基礎有三個。它們分別是:人類的性欲,人類的結合欲,以及人類的婚姻。
人類的性欲是愛情產生的第一個群體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群體基礎。我們知道,人類的性欲擔負著雙重的目的:一個是人類的世代繁衍,一個是人類的極度快感體驗。筆者曾在一篇《論性欲》的文章中,提到過人類的快感體驗,其實本質上是為了服務於人類的生育目的的。但筆者不想由此推論出,人類隻有在服務於其生育目的的時候,才允許其性欲的快感體驗。因為假如如此,不為生育目的的性交,將是非法的了。這遠不是筆者想要認可的結論。
我們試著思考一下:如果人類沒有性欲,人類沒有世代繁衍的目的,世界上會有一個叫做愛情的東西存在嗎?如果沒有人類的性欲,世上還有男女之別的必要嗎?所以,沒有性欲,男女的分別也就變成多餘的了。男女之間的愛情自然就不會產生。換句話說,人類的性欲是愛情產生的一個群體基礎,而且是愛情產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群體基礎。
人類的結合欲是愛情產生的另一個群體基礎。所謂結合欲,也是筆者“杜撰”的一個名詞,不過,這個名詞大概不需要作什麽解釋,我想每個人都可以望文知義。結合欲是指與他人相結合的欲望,它應該屬於人類擺脫孤獨的欲望的一部分。
如果僅僅是我們性欲方麵的滿足,人類其實並不需要愛情,一個人甚至也許不需要另一個人來達到性滿足。單純的性欲滿足可以通過手淫的方式而達到,而手淫是一種自我滿足的形式。通過手淫,人們照樣可以達到性欲的高潮,而不需要異性之間的互相配合。
所以,光有性欲,並不能產生人類的愛情。人類愛情的產生還需要另一個人,還需要非自慰方式的結合欲望,還需要與這個人的相互結合本身,也就是性交。人類的愛情永遠不是自愛的結果,它的對象應該是另一個人,另一個為了生殖目的而秉承天意的異性。
在人類的曆史和神話中,人類結合的欲望是得到了大量體現的。柏拉圖在《會飲篇》中提到一個寓言:人本來是有四隻手,四條腿的巨人,其力大無窮,使得諸神之王宙斯恐懼。於是,宙斯就把人分為兩半,使他們分開,借以削弱人的力量。在人被分為兩半後,每一半都在不停地尋找他的另一半。他們渴望重新結合在一起。這個寓言是很有影響的,以至於我們把談戀愛的過程都稱為“尋找自己的另一半”。
在《聖經》中我們也知道女人的來曆。女人是上帝在創造了亞當之後,怕他孤獨,注意在這裏是上帝怕亞當孤獨,特地為亞當創造出來的。上帝在亞當睡覺之後,抽取他的一根肋骨製成了女人,取名為夏娃。注意在這裏上帝創造女人的象征意義。女人本是男人身體的的一部分。自然,男女就會渴望重新融合,重新粘在一起。
由此可見,人類的性欲和結合的欲望都是人類愛情產生的基礎。但這兩者並不能成為愛情產生的全部基礎。人類愛情之所以產生還需要第三個基礎。這個基礎就是人類的婚姻製度。
讀者諸君,也許你會覺得非常奇怪。一般人都是先有愛情,後有婚姻,似乎愛情應該是婚姻的基礎,怎麽反而婚姻倒成了愛情產生的基礎了呢?其實,這個問題的解答是因為我們所討論的是愛情的群體基礎的緣故。對於個體來說,愛情確實是婚姻的基礎,是婚姻的前奏。但對於整個人類,沒有婚姻製度就不可能有人類的愛情現象。人類的婚姻製度保證了人類愛情的產生。
為什麽這麽說呢?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沒有婚姻製度(一夫一妻製,一夫多妻製,或者一妻多夫製),人類必然處於雜交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類對性交不會有絲毫的限製,人們的性滿足就象某些動物的性滿足一樣,完全是自發的和隨意的。在這種群婚式的社會裏,兩性相悅僅僅是生理上的相悅,身體上的接觸。而一個人的性行為在一個方向的受阻可以在其它的方向得到補償。因此,性的饑渴狀態是不存在的。可以說,因為經常的性接觸,性器官的公開裸露,原始人對異性的神秘感以及隱秘的性向往就會頓然消失。現代社會中有“戀物癖”的人收集異性的特定物體例如手帕,手套,以及三角褲等等,並感受到強烈的性欲望的狀況在群交的社會裏是難於想象的。
正因為如此,如果人類沒有婚姻製度,人類對異性的神秘感就會消失。也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有私有製(在筆者看來,私有製和人類的婚姻製度應該是幾乎同時發生的),人類完全沒有所屬觀念。愛情賴於產生的所屬感和神秘感都不會存在,唯一性也因為沒有所屬感而無法產生,因此,人類的愛情決不會產生。
三
在人類愛情產生的三種群體基礎中,性欲和結合的欲望是人類所無法改變的,它是人類的自然屬性。性欲是產生於我們身體的一種渴望,這種渴望是我們身體內的某種物質分泌的結果。性欲的滿足是這種物質的釋放。而與人相結合的欲望,這也是一種人類自然的天性。在筆者看來,這種自然的天性也正是為了完整人類的性欲而預設的。但它與人類的性欲仍然是相互獨立的。所以,我們把性欲和結合欲分開來,而不是由性欲推出結合欲的存在,更不是由結合欲推出性欲的存在。我們在後麵將看到,這種分開不僅是表麵的,而且還是本質的,它是我們解釋同性戀這樣一種畸形現象所遵循的主要理由。
人類的婚姻製度有不同的形式,比如一夫一妻,一夫多妻,甚至在少數地區,還有一妻多夫製度。筆者以為,這些不同的婚姻製度對人類愛情的產生是有不同影響的。一般來說,一夫一妻製度下的婚姻製度所導出的愛情最強,而且對男女雙方來說,也是最公平的。
人類的婚姻製度是人類的社會屬性。它與人類的自然屬性不同,它是可以通過社會運動而加以改變的。如果我們需要影響整個社會的愛情心理,從長遠來說,可以通過人類婚姻製度的改革來實現。比如說,曾經使無數少男少女感動得流淚的寶林之愛,在今後的社會中就不會存在。為什麽呢?因為他們的相愛在現代社會中構成亂倫。賈寶玉和林黛玉是表兄妹,而表兄妹之間的婚姻在現代是不允許的。這種亂倫關係使得現代的“賈寶玉”怎麽也無法愛上現代的“林黛玉”,就象兄妹之間無法相愛一樣。
正是由於愛情產生的這三大群體基礎,無論是自然的基礎,還是社會的基礎,人類的愛情現象才得以存在。我們每一個人才有對愛情的渴望,才有對愛情的憧憬,才有了某些無法言說而又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我把我們每一個人對愛情渴望的總集合,包括那些無法言說而又實實在在的東西,稱之為個體的愛情之虛擬框架。我們在討論愛情的滲透理論時還需要考察這個愛情之虛擬框架。
這一節主要解決了人類作為群體而言,愛情何以可能這樣一個問題。我們還需要解決作為個體而言,愛情何以可能這樣一個更為複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