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知熠
第4。8節 千古一帝秦始皇
我們在上一節裏討論了呂不韋,並且也在那裏提到了秦始皇。在這一節裏,我們來專門討論秦始皇。鑒於有人把秦始皇稱為“千古一帝”,我們這一節的題目就叫做“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在吞並了六國後,秦始皇建立了中國的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實行中央集權,是秦始皇吸取了周朝滅亡的教訓後,所采取的防範措施。在秦始皇看來,周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各個諸侯國強盛,而中央衰微的結果。諸侯國強大而不聽周王朝的調遣,而諸侯國之間又連年發生戰爭,導致周朝最後的滅亡。當然,這是很有道理的。周朝之亡也正是諸侯國強盛,且不聽周王朝調遣的結果。
總結曆史的經驗教訓,其實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筆者在這裏多扯幾句,請讀者諸君忍受片刻。世人一般都盛讚秦始皇廢分封製,而實行中央集權的郡縣製。筆者實在是不敢苟同。
我不知道人們究竟是基於哪一點來稱讚秦始皇的郡縣製?如果是基於保證江山長久的話,那他們就大錯特錯了。秦始皇正是基於為保證江山長久而實行郡縣製,所以秦始皇在這個問題上是大錯特錯了。
為什麽說秦始皇在這個問題上是大錯特錯呢?
首先,事實無情地證明了秦始皇錯了。秦始皇本希望其秦朝江山傳至千秋萬代,可惜秦朝江山傳至秦二世就實際上滅亡了(至於到子嬰,也沒有堅持幾個月,可以忽略不計)。如果秦始皇實行分封製,秦朝江山決不會這麽快就滅亡。也許有人說,秦朝江山滅亡是因為野心家趙高以及秦二世的緣故,而與郡縣製無關,真的是這樣的嗎?在筆者看來,秦朝滅亡既與秦二世和趙高有關,更與郡縣製有關。
我們再來探討一下邏輯上的理由。為什麽郡縣製有可能使得王朝頃刻傾覆,而分封製不可能?在筆者看來,如果實行分封製,社會就被分成了三層。而郡縣製下的社會實際上隻有二層。分封製下的第一層自然是“王”,他統治著一切。第二層是各個諸侯,這些諸侯可能有成百上千。第三層才是實際上的小民。
作為分封製的“王”,他事實上不太需要擔心第三層的叛亂。因為第二層會為他把叛亂剿滅。而且叛亂的範圍很難達到全國性的程度。小民的叛亂幾乎是不可能的。假設在某一個諸侯國內,有小民叛亂,該諸侯國會設法撲滅。其它的諸侯國也會伸出援手,王朝自然也會幫忙。小民的叛亂是永遠不可能的。
因此,在分封製下,“王”所擔心的僅僅是第二層,即某個諸侯國。但一個諸侯國要統治全國確屬不容易。首先,王朝必須失去勢力,其次,這個諸侯國必須足夠大,足夠強盛,有統一全國的力量。這些在王朝建立伊始,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分封製下一個王朝決不可能在第二代滅亡。
也許有人會說,難道第二代之“王”昏庸有如秦二世,也不可能使得王朝滅亡嗎?在筆者看來,即使第二代之“王”昏庸有如秦二世,也是不可能滅亡的。因為各國諸侯或者是王朝的直接功臣,或者是“王”的直係親屬,他們多少對王朝有感激之情,他們與王朝的命運連在一起。而且,在這種情況下,諸侯國的存在能夠有效地防止象趙高這樣的人控製所有的權力,愚弄主子。
至於王朝太久,諸侯國發展不均勻,而“王”又無比昏庸,有可能導致王朝的傾覆。但筆者的觀點是,王朝決不可能在建立伊始就被傾覆。同樣,我們在隋朝也看到完全類似的例子。隋朝江山到第二代就被滅了,固然有隋煬帝的原因,更與沒有實行分封製有關。
在郡縣製下,用以緩衝矛盾的第二層被抽掉了,隻剩下了第一層和第三層。小民的暴動就可能直接導致王朝的覆亡。如果君王無道,不管是王朝建立伊始,或者是王朝建立已久,都有可能使得王朝覆亡。中間的保護屏障隨著第二層的消失,也就消失了。
所以,超級厚黑教主說,比較一下分封製和郡縣製,在自動地保證王朝長久這樣一個目標上,分封製有明顯的優勢。我不知道為什麽自秦以後的所有朝代都沒有采用分封製。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也許絕大多數人都象秦始皇一樣思維,因為直到現在,幾乎所有的史評都認為郡縣製比分封製更加高明。認為秦始皇實行郡縣製,是秦始皇極其成功的一筆,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功績。可是,在教主看來,秦始皇實行郡縣製,是秦始皇一生中最大的敗筆。此敗筆之大,恐怕比秦始皇修阿房宮還要大十倍!沒有這個敗筆,秦朝江山不會亡於秦二世之手。
司馬遷曾總結秦亡之教訓,他不僅責備了秦始皇,責備了秦二世,甚至還責備了子嬰。他對秦始皇的責備,主要是他的殘暴。他說秦始皇在取得天下後,沒有仁慈之心,丟掉了信義,沒有象周朝一樣,以仁義治天下,所以秦朝很快覆亡。
可惜,太史公不明白的是,這隻是秦朝短命的第二位原因。而最主要也是最隱蔽的原因卻不是什麽仁慈不仁慈的問題,而是秦始皇實行了郡縣製。可是,司馬遷對這個最重要的原因卻隻字未提。後人也就跟著一起瞎起哄。還把秦始皇實行郡縣製看作他的最大功績!豈非黑白混淆?
司馬遷甚至說,如果秦始皇能夠順著商,周開國之君的道路,製定政策,即使後代出現昏庸之主,也不會立即傾覆。顯然,司馬遷所指的政策是指仁慈的政策,而不是指實行分封製。而事實上這個政策應該是分封製。
超級厚黑教主說,不實行分封製是秦朝短命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隋朝短命的最主要原因。世人看王朝的覆滅,找到了第二位的原因,於是把它當作第一位的原因。卻忽略了真正第一位的原因。真是舍本求末啊!
超級厚黑教主又說,最令人跌破眼鏡的是,世人把秦王朝覆亡的第一位原因當作秦始皇一生中的最英明決策。郭知熠先生不得不冒天下之大不韙,把這個顛倒了的曆史再顛倒過來。
也許筆者還需要對為什麽說不實行分封製是秦朝短命的第一位原因作一點總結性的說明,以加強抵擋頑固分子的進攻。在這裏,筆者陳述四點理由:
(1)。如果秦朝實行分封製,即使秦王朝在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出現昏君,秦朝也不會滅亡。
(2)。是否實行分封製是秦始皇完全能夠控製的,而是否在他死後隨後的幾代中出現昏君是他所無法控製的。如果他實行了分封製,即使他隨後的某代出現昏君,他的江山照樣不改姓。但他實行了郡縣製,他的江山一旦出現昏君,就有可能改姓。事實上,他的江山在第二代就玩完了。
(3)。在秦始皇之前的周朝,商朝都實行分封製,而郡縣製是秦始皇的創造。因此,秦始皇是始作蛹者。對此,秦始皇應負主要責任。
(4)。實行分封製還能有效地防止權臣篡位。即使是漢朝,如果實行了分封製,王莽就很難甚至不可能篡奪漢朝江山,建立新朝。在秦朝中,如果是分封製,趙高就不可能大權獨攬,隨意地左右秦二世。
我們再來具體地討論秦始皇的八大金剛。
秦始皇由太子繼位,應該算是很順利地作王的。在他小的時候,有呂不韋輔佐。直到他平息嫪毐之亂,可以看出秦始皇的英明和遇事時的沉著,以及他的準金剛。看準時機,引誘嫪毐叛亂,然後一舉滅之。平息嫪毐之亂後,秦始皇又及時地免除了呂不韋的相位。這樣他奪得了統治的絕對權力。
因為嫪毐之亂,秦始皇遷怒於他的母親。因此,將其母派兵看守,不許她回鹹陽。以子囚母,即使母有錯,也是大逆不道的事。因此,朝中勸諫者不乏其人。秦始皇大怒,將勸諫者一律處死。前後殺了二十七人。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秦始皇殘暴的一麵。秦始皇是有黑金剛的。
順便說說秦始皇的黑金剛。我們在上節中說過,秦始皇逼死其親生父親,是秦始皇黑金剛的表現。不肯赦免其弟長安君,從而逼死他,也說明秦始皇為了其地位的穩固,不顧一切。據《史記》記載,在秦軍滅了趙國之後,秦始皇還不辭勞苦,親自跑到邯鄲,將以前欺負他們母子二人的所有仇家統統活埋。可見,秦始皇的報複之心太強。顯然,這個人是得罪不得的。後來,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沒有成功。秦王震怒,立即瘋狂報複,命秦軍加緊攻打燕國,燕太子丹就難逃一死了。
我們還是回到秦始皇囚母這件事上來。在秦始皇殺了二十七人之後,齊人茅焦冒死勸諫(這個人真算得上大智大勇!),向秦始皇陳說利害,說如果秦國有流放太後的名聲,恐怕各國諸侯知道後,背棄秦國。秦始皇為了社稷的原因,原諒了其母,親自與茅焦一起迎太後回京。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秦始皇為了能夠最終奪取天下,不願失去他的信金剛。而看準這個時候準備奪取天下,也說明秦始皇有對天下局勢之準金剛。
秦始皇起用李斯也值得為人稱道。呂不韋死後,其屍體被呂不韋的門客偷走。秦始皇找不到呂不韋的屍體。於是,秦始皇大怒,在全國範圍內下逐客令。逐客令是要將其它國家的一些人逐出秦國國境外。其中時任客卿的李斯也在被逐中。李斯寫一封信給秦王,意思是說,秦國能有今天,是因為各國賢人輔佐的結果。如果逐客,客人將被敵國所用,而想為秦國效力的人也無法出力了。秦始皇大悟,於是終止了他的逐客令。因此,在這裏也說明了秦始皇的信金剛和用金剛。
超級厚黑教主說,秦始皇這個人雖然固執,雖然殘暴,但一旦他覺得他的殘暴妨礙了他的統一大業,他就會毫不猶豫地洗心革麵。從茅焦和李斯的勸諫,到秦始皇知錯就改。我們可以看出,秦始皇其實算得上一個明君。很多君王為了自己的臉麵,不肯認錯,一意孤行。秦始皇在這一點上比他們豈不強很多倍?
後來,李斯又推薦大梁人尉繚給秦王。從秦始皇對尉繚的態度,我們其實可以看出秦始皇極強的用金剛。
尉繚見到秦王後,覺得秦王有虎狼之心,刻薄少恩。雖然秦始皇極其尊重尉繚,甚至衣服和飲食,都刻意地與尉繚相同,並時常長跪向尉繚請教。可見,秦始皇為了其用金剛,不惜降下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可是,尉繚仍然看出秦始皇是一個殘忍之人。尉繚認為,秦始皇為了特殊的目的,委屈自己,日後得誌,天下皆為魚肉矣!
於是,尉繚趁機偷偷逃走。秦始皇知道後,立即派人追趕,強留住尉繚。我們從這裏可以看出,秦始皇用人都到了卑躬屈膝的地步。這也是秦始皇能夠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超級厚黑教主說,任何人成功,都必須要有用金剛。秦始皇如果真的逐客,他就失去了用金剛。果真如此,秦始皇恐怕無法完成其統一中國的大業。秦始皇在使用用金剛方麵,其實是很不簡單的,其它的君王也是幾乎做不到這一點的。可以設想,如果不是秦始皇的誠懇最終感動了尉繚,尉繚會為秦國服務嗎?尉繚覺得秦始皇刻薄寡恩,起初不願為秦始皇所用,而最後在秦統一全國後仍然逃走,可見尉繚對秦始皇成見之深。但尉繚終於願意幫助秦始皇統一全國,你可以想象秦始皇在這裏下了多少功夫!恐怕不比劉備的三顧茅廬遜色多少,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尉繚的計謀正是我們在前麵的章節裏提到過的反麵用金剛。秦國需要破壞其它國家的用金剛,使它們無法聯合起來。尉繚派其弟子往返於各國之間,用重金去收買其它國家的奸臣,如我們提到過的郭開和後勝之流。同時,采取遠交近攻的謀略。將六國各個擊破。當然,尉繚也是一位極傑出的軍事家。
讓我們來比較一下劉備請諸葛亮和秦始皇請尉繚之區別。
在劉備請諸葛亮時,諸葛亮心裏其實是願意的。諸葛亮在《出師表》上說,他“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其實是言不由衷的。我們在前麵說過,若諸葛亮真是如此,他是不會和管樂比來比去的。因此,劉備隻要有一點恒心,也就是恒金剛,他就能夠達到目的。何況劉備屢敗之人,這個時候已是求賢若渴呢?
而在秦始皇派人追尉繚時,尉繚心裏並不願意。他深深地了解秦始皇的為人,知道他刻薄寡恩,所以,尉繚後來並不想為秦所用。這一點有點類似於曹操和徐元直的關係。盡管曹操希望徐元直能為己所用,但徐元直卻終身不肯為其設一謀。從這裏可以看出,一個人很難強迫另一個人為己服務。但秦始皇卻能在尉繚不願為他服務的情況下,仍然使尉繚為他效勞,可見秦始皇的不簡單之處。秦始皇為了他的用金剛,可能會不顧一切啊!
秦始皇的防金剛也是非常強的。他會牢牢地抓住自己的權力。我們在上一節說過,秦始皇為了奪取權力,哪怕是對他的親生父親也不手軟。
秦始皇一直不肯立太子。在筆者看來,這也是他貪戀權力的一種表現。立太子就意味著有一天他要放棄自己的權力,所以,秦始皇不願意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可以說,秦始皇對權力的迷戀達到了畸形的程度,就象他對長生不老之術的妄求達到了畸形的程度一樣。
比較一下秦始皇和秦二世,他們父子兩人對權力的觀念是大相庭徑的。秦始皇把所有的權力都抓到手,而秦二世卻放心地讓別人代理他所有的權力,以至於最後丟掉了所有的權力,隨後連性命也丟了。
超級厚黑教主說,一個君王如果不行使自己的權力,總有一天他會丟掉全部的權力。秦二世不行使自己的權力,對權力的放任達到了可怕的程度。因此,有一天秦二世失去權力就毫不奇怪了。而秦始皇時刻抓住權力,所以他能掌握手中的權力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有一件事可以間接地說明秦始皇對權力的控製和他的防金剛。在大將李信伐楚失敗後,秦始皇起用老將王翦代替李信。王翦要秦始皇給他六十萬大軍伐楚,而六十萬大軍占去了秦國的絕大部分兵力。在秦始皇為王翦送行時,王翦特地請求秦王(後來的秦始皇)將鹹陽幾處很好的田宅賜給他。秦王爽朗地答應了。到達函穀關後,王翦又遣特使向秦王索要其它的一些田園地產。
也許有人會認為王翦是一個貪圖小利之人。其實不然。王翦是在使用他的防金剛。因為他對秦王的本性非常了解,他知道秦王對權力的控製欲,以及生性多疑的性格。王翦用此法隻是為了消除秦王的猜忌之心,使他能夠順利地完成伐楚的使命。
超級厚黑教主說,這個例子從反麵說明了秦始皇的權力欲以及他的防金剛。同時,也說明了即使是忠臣,有時候也要講究方式和方法。曆史上有些人攻擊王翦過於世故,深諳為官之道。其實王翦的全部目的隻是為了消除秦王的猜忌。如此,王翦又何過之有呢?
超級厚黑教主又說,雖然秦始皇的權力欲很強,猜忌心也很強,但他為了統一大計,畢竟讓王翦統率了六十萬軍隊。說明他在關鍵問題上還是有用金剛的。讓一個人帶走全國幾乎所有的軍隊,如果是你心裏也不免會打嘀咕,萬一這個人心懷叵測怎麽辦?我們能說秦始皇沒有用金剛嗎?
總之,秦始皇這個人是很難評價的。我們不能象很多史學家一樣,完全地否定他。在筆者看來,秦始皇在並吞六國的過程中,基本上是沒有什麽可以受到指責的。他的各大金剛都很齊備,其用金剛尤其令人佩服。秦始皇的主要功績應該是對全國的統一。
在全國統一後,秦始皇犯了兩個主要錯誤:一個是實行郡縣製,一個是不顧信金剛。他不顧信金剛的方麵比較多。比如修建阿房宮,不顧民怨去修長城,著名的焚書坑儒,以及不停地尋找長生不老之法等等。
至於秦始皇使天下一統,其功績自然是有的。但筆者覺得秦始皇誇大了他的功績。秦始皇覺得他的功績蓋過三皇五帝。如果再以秦王稱之,則埋沒了其功績。另外,各國的諸侯都妄自尊大,自封為王。秦始皇覺得繼續稱王不足以表明其尊貴。所以,秦始皇要重新改稱號。最後,秦始皇定下“皇帝”的稱號。以至於後來的各個朝代都沿用“皇帝”這個稱號,一直到民國。
秦始皇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他曾經巡行過很多地方,並在山上刻字頌揚他的豐功偉績。《史記》記載,秦始皇登完泰山並封禪後,下山時,突然風雨大作,秦始皇隻好躲在一棵大樹下避雨。為了紀念這棵樹護駕有功,秦始皇還鄭重地將這棵樹封為“五大夫”。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秦始皇的荒謬之處。
比較一下秦始皇和劉邦。其實,秦始皇的功績並不比劉邦大多少。劉邦打敗項羽,以少勝多,並不比秦始皇吞並六國容易。但我們在談論帝王們的功績時,往往會有意無意地覺得秦始皇的功績遠遠地勝過劉邦。為什麽我們會有這種奇怪的感覺?在筆者看來,這是因為秦始皇自己大吹大擂的結果。秦始皇覺得他功勞蓋世,因此,到處刻石記其功績,使得後人誰也不敢小瞧秦始皇的功績了。
超級厚黑教主說,縱觀古今的帝王,秦始皇是其中自我感覺最良好的一個。相比之下,絕大多數的開國君主都沒有他的感覺好。他建立起了一個帝國,也建立起了他的自信和狂傲,也就在無形中形成了他的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覺。這種感覺導致他後來失去了信金剛。因此,他所受的誹謗也非常多。暴君的名聲從來沒有離開過他。但正如我們在前麵所討論過的,秦始皇在奪取江山的過程中,其實應算得上一個開明的君主。他失去信金剛隻是在他統一了天下之後。所以,我們對秦始皇的評價也應該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秦始皇是一個開明之主,在第二階段秦始皇是一個暴君。這就是教主對秦始皇評價的二階段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