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知熠
第四章 超級厚黑龍虎榜
在前麵的兩章裏,筆者引進了超級厚黑學的基本理論。也給出了一些例子來加以說明。我們看到,古今英雄人物成功的秘訣在於他們正確地使用超級厚黑術。
中華曆史,源遠流長。這部浩瀚的曆史畫卷其實充滿了超級厚黑的精彩漫畫。整部曆史可以說就是一部超級厚黑史。在這部曆史裏,充滿了詭詐,充滿了陰謀,充滿了厚黑,也充滿了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曆史的經驗和教訓值得總結。超級厚黑教主以為,超級厚黑學是迄今為止曆史的經驗和教訓的最好總結。
那麽,在超級厚黑學的功名龍虎榜上,在這千千萬萬的曆史人物中,誰的名字榜上有名?誰的名字又高居榜首呢?我們將在這一章裏就這個題目作一些粗略的探討。
第4。1節 超級厚黑天下第一條好漢
讀者諸君,當你讀到這裏,也許你會問:在中國漫長的曆史中,在這些不可勝數
的曆史人物中,誰配得上超級厚黑天下第一條好漢呢?
也許筆者的答案會使你大吃一驚:超級厚黑天下第一條好漢竟是一女人。雖然這可能會使男兒蒙羞,但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筆者經過仔細地考察和比較,覺得超級厚黑天下第一條好漢的桂冠非唐朝武則天女士莫屬。我們在前麵的一些章節裏已提到過武則天,在這一節裏將作更多的探討。這個人在超級厚黑學的掌握程度上,沒有任何人可與之相比擬。
我們應該看到,武則天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實,在一向是男人們專權的封建社會裏,武則天要成為一個女皇帝是很難的。而她最開始時的地位並不高,特別是她還是老皇帝的才人,與高宗李治的關係構成亂倫,就更增加了她夢想做女皇的難度。可是,武則天都一一地做到了,她穩打穩紮,步步為營,誰擋道了就搬開誰,硬是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沒有非凡的權術和毅力是無法成就如此之偉大功業的。
當武則天還是唐太宗的一個才人的時候,她就在太宗病重時勾引太子李治。居然想通過與太子的私情,達到今後出頭露麵的目的。可見,武則天即使在她最最沒有希望的時候,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目標,顯然武則天是有準金剛的。她看準了太子是她唯一的救星。
在唐太宗死後,武則天按照規矩,削發為尼,被送入感業寺。有人推斷說,武則天的第一個兒子李弘是在尼姑庵中懷上的,證明高宗李治曾偷偷地跑到尼姑庵中與武則天偷情。當然,還有人說李弘不是高宗的孩子,是武則天與別人偷情所生。是否真有此事,我們就不管它了。
後來,通過王皇後的大力協助,李治最後把武則天偷運進宮裏。我們曾在前麵的章節中討論過王皇後沒有準金剛,此舉該是多麽愚蠢!
王皇後以為自己在利用武則天,她不知道其實是武則天在利用她。武則天在使用其用金剛。很快,武則天幫助王皇後擺平了蕭淑妃。她也得到了僅次於妃子的昭儀之地位。但武則天絕不滿足於終身做一個昭儀。她利用完王皇後之後,馬上將王皇後作為自己的敵人,作為自己應該鏟除的對象。讀者諸君,你應該看到,武則天的目標是非常清楚的。她的盟友在新的情況下就成了她的敵人。
武則天顯然懂得信金剛的重要性。重回皇宮後,她立即使用其信金剛拉攏使女們。對她忠心的,她就給予厚賞。甚至將皇上賞給她的禮物賞給她的最忠心的使女。可想而知,這幫使女們都會對她忠誠。皇宮裏的一舉一動,武則天都了如指掌。筆者以為武則天的這一手確實是相當厲害的,也是相當聰明的。武則天略施小恩小惠,使女們就會向著她。我們要知道,武則天看準的是唐朝的錦繡江山,這一點點錢財與她的目的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麽呢?
武則天是那種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什麽事都幹得出來的人。為了栽贓陷害王皇後,她可以親手掐死自己的親生女兒。她所使用的是黑金剛和騙金剛。不過,這個黑金剛和騙金剛使用的太陰狠了,連自己的親生女兒都願意陪上。
為了達到讓高宗廢掉王皇後的目的,武則天還栽贓王皇後用魘魔法害皇上。當時皇上感到胸口痛,人們在皇後的床底下發現小木頭人,上麵寫著皇上的生辰八字,且有一根針直刺小木頭人的心口。當然,所謂的魘魔法自然是武則天所為。不過,要完全嫁禍給王皇後,武則天還必須依靠她的忠心不二的使女們。這也說明王皇後沒有對下人仁慈的信金剛,才至於遭武則天的暗算。
在這裏需要說明的是,武則天能達到害死王皇後和蕭淑妃的目的,與高宗李治的昏庸無能是分不開的。這個李治,不僅無能,還特別愚蠢。不僅不聽大臣們的忠告,還要一意孤行。王皇後即使想害人也絕對不會害到皇帝的頭上去。她害皇上對她有什麽好處?害她守活寡?她想害也隻會害武則天。武則天才是她的真正敵人哪!身為皇上連這一點都不能明察,難怪唐太宗不太情願傳位給李治。李治後來受到武則天的監控,沒有一點行動自由,以至於最後鬱悶而死。我想這就怪不得別人了。
登上皇後寶座後,武則天又處心積慮地清除她的政敵。武則天的最大對手應該說是太尉長孫無忌了。長孫無忌是高宗的舅舅,他的妹妹就是唐太宗賢惠的長孫皇後,而且長孫無忌又是唐朝的開國功臣。德高望重,不可能被輕易拔掉。
武則天先清除長孫無忌的朋黨,直到他孤立無援後,才對長孫無忌下手。武則天在這裏用的正是我們前麵提到過的反麵用金剛。不讓敵人聯手起來對付自己,而是將他們一個一個地消滅。這也說明武則天能很準確地掌握時機。
顯然武則天早就有心於皇帝的寶座。 一般女人登上皇後的寶座就會心滿意足了,可這不是武則天。武則天一定要有無限的權力,一定要控製朝廷。當她發現自己的兒子,太子李弘,如果即位當政的話,她的皇帝夢就會破滅的時候,武則天毫不猶豫地毒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不僅如此,當武則天發現她的第二個兒子,新太子李賢聰敏能幹時,她又以莫須有的罪名將李賢廢為庶人。後來又將李賢害死。武則天的狠毒真是天下少有。人說虎毒不食子,可武則天僅僅為了達到自己當皇帝的夢,連著害死了兩個親生的兒子。這該是有怎樣黑心腸的人才能做得出來的啊!
據林語堂先生在其名著《武則天》中統計說,武則天一共生了八個孩子。看來她的生育還真不少。不過,這也許與武則天後來的“獨寵”有關。注意到這獨寵二個字是打了引號的。武則天不許高宗與除她以外的其他女人接觸。我們在前麵說過,高宗偷偷摸摸地與武則天寡居的姐姐搞上手,而武則天把她親姐姐毒死。後來,高宗又和武則天的侄女搞上手,武則天照樣把自己的侄女毒死。武則天連自己的親姐姐和親侄女都不放過,其他的女人她還會放過嗎?
顯然,武則天的防金剛是用得極好的。她絕不容許有任何失誤,絕不容許自己的地位受到哪怕是一丁點威脅。宮廷裏到處都是武則天的密探。高宗的一舉一動都是受到嚴密監視的。
在武則天所生的八個孩子中,二個受了武則天長達十幾年的幽禁,有五個孩子被武則天自己害死。曆史上很難找到一個如此殘忍的母親。也許很多人對別人手段殘忍,但對自己的親生骨肉如此殘忍真是不可想象。武則天的黑金剛正如李宗吾先生所說,是“黑如煤炭”,也許比煤炭還要黑上千百倍。
據說高宗李治在某時刻清醒了,他看出了武則天的殘忍和狠毒(是不是有點太晚了?),也許還看出了她的陰謀,武則天在當時已經害死了王皇後和蕭淑妃,還有她自己的姐姐韓國夫人。李治想廢掉武後,他於是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寵臣:中書侍郎上官儀。可惜事不機密,武則天很快發覺了。上官儀難逃被武則天囚殺以及全家遭殃的命運。
筆者以為,李治真是異想天開,他不知道他已是大權旁落,而且他的周圍都是武則天的心腹。他的謀略有什麽會逃過武則天的眼睛呢?而且,沒有絲毫的防金剛,他的謀略算什麽謀略?枉送別人的性命而已。
唐高宗李治很快憂鬱而死。武則天派她的二個兒子走走過場後,自己登基做了皇帝。不過,武則天做皇帝還是有些政績的。也許因為這些政績,有人對武則天的攻擊就不是那麽難聽。特別是對文人,武則天是極其欣賞的。曆史上有個規律,如果一個統治者欣賞文人,崇文學,重著述,即便罪大惡極,也可得到某種原諒。原因還是很簡單:曆史都是文人寫的嘛!
我們在前麵討論過李治死後,武則天先後與很多人淫樂,大亂宮廷的事。由此可以看出,武則天臉皮極厚。據說武則天還編過一本書,那是她初為皇後的時候,書名是《烈女傳》,書中大肆褒獎天下烈女。由此看來,武則天對人對己,要求是大相庭徑的。武則天的臉皮也因此顯得更厚了。我們在這裏借用厚黑教主李宗吾先生的話來說,武則天的臉皮“厚如城牆”。
筆者沒有讀過《烈女傳》,但讀到過一些介紹。聽說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個烈女,其丈夫已死。不知何故一男子拉了她的手。她痛苦萬分,用刀親自砍斷自己的手臂,隻因為她的手已無法為她守節了。如果武則天用這種邏輯來要求自己的話,恐怕渾身上下應是千瘡百孔了。
超級厚黑教主說,很多人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使用騙金剛。武則天在當皇後的時候,為得到天下人的好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編什麽《烈女傳》。等到高宗一死,她篡位後地位穩定,武則天的原形就包藏不住了。她不僅不做什麽烈女,而且要做世上放蕩的女人了。武則天的行為恐怕會使天下最放蕩的女人汗顏。她同時與幾個男人性交,而且還是在七十多歲的高齡。嗚呼!比較一下編《烈女傳》的武則天和那個垂垂老矣但在龍床上與人苟合的武則天,讀者諸君,你會生出多少感慨來?
女權主義者一定會為武則天叫屈。男人做皇帝可以公開地有三宮六院,女人做皇帝為什麽不能偷偷摸摸地有區區幾個情人?編《烈女傳》的武則天是一個女人,所以她要寫《烈女傳》。可是在龍床上與人苟合的武則天卻是皇帝,所以她能與多人苟合,就象一個皇帝對一個女人是龍恩浩蕩一樣,她武則天對這些臭男人也是龍恩浩蕩。男皇帝可以同時禦幾女,女皇帝自然可以同時馭幾男了。難道有什麽值得厚非的嗎?
也許女權主義者言之成理。似乎我們無法反駁。但我們是社會中人,我們的評價隻能以社會的標準來評價,我們的行為也必須符合社會的道德規範。武則天身為皇帝,豈能公然地違反社會的道德標準?
超級厚黑教主說,武則天得到超級厚黑天下第一條好漢的桂冠絕不是偶然的。這個無與倫比的女人八大金剛樣樣齊備。臉皮厚,天下無人能與之相匹敵。心腸黑,天下無人能與之相匹敵。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天下更是無人能與之相匹敵。
注:對武則天所生孩子的統計,筆者主要根據林語堂所著的《武則天》。林先生斷言武則天有八個孩子,筆者隻知武則天生了六個孩子,即四男二女。也許另二個不為一般人所知。
首載於《華夏快遞》,在這裏有一點點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