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26。【哲學】人生之目的論

(2004-12-12 18:33:51) 下一個

人生之目的論

 

作者:郭知熠

 

 

本文將解決人生的目的問題。盡管這個問題已經存在幾千年了,但對它的解決還遠遠未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或者說這個問題還根本沒有得到解決。我相信古往今來不僅許多有名的思想家思索過這個問題,一般人也大多思索過這個問題。為什麽這個問題這樣難於解決呢?

 

我想,這個問題難於回答的理由主要是因為人生的目的對不同的人是很不一樣的,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對每個人都適用的統一答案。而完全地解決這個問題卻要求這樣的普適性。

 

我將在本文中試圖完全地解決這個問題。讀者諸君,如果你對本文作者的解決方案有任何的異議,歡迎你提出寶貴的意見。我認為本文的解決方案是迄今為止的最好的並且是最完備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是建立在我的人生哲學的基礎上的。但我相信沒有一個解決方案是毫無異議的,因此,我期待著大家的不同論點。

 

我已經在《論人的五種存在形式》一文中把人的存在形式劃分為五類,它們分別 是:肉體的存在形式,思維的存在形式,靈魂的存在形式,群體的存在形式 以及所謂的超存在形式。這五類存在形式之間其實是緊密聯係著的,其中其它的四類存在形式是肉體存在形式的多方向延拓。我不想在這裏停留,因此,我將在另外的文章中討論這些延拓的細節。正因為其它的存在形式是肉體存在的有意義的延拓,所以,在某種意義上這五種存在形式就可以歸化為一。這種既分離又統一正是人的存在形式的特征。

 

人的五種存在形式的理論是我的人生哲學的基礎。人生的目的問題將是我在這個基礎之上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我會花一些時間對我的解答進行有效的辯護。在今後我將在人的五種存在形式理論的基礎上不斷地引進新概念,以解決人生哲學領域的其它問題。這些解答將非常有趣,希望讀者諸君與我一同欣賞之。

 

讓我們回到人生的目的問題上來。什麽是你我乃至每一個人的人生目的呢?

 

為了讓讀者諸君粗略地了解一下這個問題的難度,讓我們來設想一下可能的答案:

第一個可能的答案是人生的目的是為了財富或者金錢。我們一生勞碌不止,不就是為了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孫後代衣食不愁嗎?確實如此,對於很多人來說,人生的目的是為了財富。但這個目的卻不是所有人的人生目的。很多人並不追求財富,比如有名的卡爾。馬克思,他一生在貧窮中度過,處處受到其居住國的驅逐,他為了他的共產主義事業從不後悔。我們沒辦法下結論說, 馬克思的人生目的是為了金錢或財富。

 

第二個可能的答案是人生的目的是為了權力。這裏的權力是指廣義的權力,即指影響他人及周圍事物的能力。不過,廣義的權力這個概念的外延比較模糊,我們很難為此找到一個確定的界定。這樣,也就是因為這個模糊性,我們也比較難於對此進行反駁。但如果我們以它來解釋某些特定的現象,就會顯得有牽強附會之感。比如當一個國家受到外族的入侵時,作為這個國家的一個公民,他往往會選擇與入侵者戰鬥以保衛國土,那麽他的目的就很難解釋為他是為了自己的權力。當然,如果我們硬要如此解釋,我們也可以說他想參加戰鬥,打敗敵人後得到權力,這種解釋畢竟很勉強。

 

第三個可能的答案,恐怕也是目前最有名的答案是所謂的功利主義。我認為,功利主義至少有三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庸俗的功利主義,一種是有遠見的功利主義,一種是利他的功利主義,這些分類的名詞是我加的。所謂庸俗的功利主義,是指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卻並不顧忌其他人的幸福。庸俗的功利主義比較容易駁斥,因它與完全的自私是很相近的。完全信仰庸俗功利主義的人在社會上是行不通的。利他的功利主義是與所謂的最大幸福原理相關聯的,一個人的目的是為了追求與他相關的人或者全體人類的幸福,即達到最大的幸福。我不知道這個理論何以能成為立法的基礎。但對我們手頭的問題來說,利他功利主義卻不會是一個合適的候選者。因為不可能每一個人的行為都是為了整體的幸福。這可以是一種對社會的期望,但也許永遠不會是一種事實。

 

有遠見的功利主義是指個體在追求個人幸福時具有遠見。他知道完全自私地追求個人幸福最終會失去自己的幸福,所以他選擇在追求自己的幸福的同時,也考慮到周圍人或者整體的幸福。因此,他人生的目的除了為自己的快樂,也為了他人的快樂。而為了他人快樂的目的最終是為了自己的快樂。有遠見的功利主義排除了自私自利的人,但世界上自私者是顯然存在的。

 

所有的上述三種功利主義形式都有一個弊端,即少內容的特性。快樂或者幸福是比較寬泛的概念。而且,快樂或幸福是人的一種心情狀態,是人在追求其目的過程中的心情感受,而不是目的本身。另外, 我們也已看到,每種功利主義不是對每個人都適用的。

 

曾有人大力提倡人生的目的是為了共產主義而奮鬥。建立一種理想的社會確實可以成為很多人的人生夢想。我們並不想爭論某個理想社會的模式是否合適這樣的問題。但即使一個理想社會是極其合適的,是非常美妙的人間天堂,它卻不一定是每一個人都極力追求的。所以,為共產主義而奮鬥不可能成為每個人的目的。

 

綜合以上的討論,我們看到了一些關於人生目的問題的經典解答。雖然這不是全部的解答,但我們可以看到它們都不是關於這個問題的正確解答。尋找一個人生目的的正確解答一直是我感興趣的方向。盡管我在大學畢業後不久就有關於這個問題的初步解答,但一直沒有機會將其整理發表。

 

我的關於人生目的問題的解答是建立在人的五種存在形式的理論之上的。因此,在我看來,一個人的人生目的不是別的,而是為了保存或者擴張他自己的存在。

 

初看起來,這個人生目的答案比較簡單,而且它不太像是正確的。我在本文中將為它作一些初步的辯護, 並且在隨後的文章中對它作更多的辯護。

 

在《論人的五種存在形式》一文中我把人的存在形式劃分為五類:肉體的存在,心靈的存在,靈魂的存在,群體的存在,超存在。這五種存在都可以看成是肉體存在的延拓。一個人不管他有什麽樣的人生目的, 我們要表明他的人生目的不過是為了保存或擴張他的存在。當然,我在這裏所涉及的“存在”並不是我們所通常理解的存在,而是涵蓋有這五種存在形式的存在。我把我對人生目的的這個解答也稱為關於人生目的的“存在目的論”。

 

存在目的論斷言每個人人生的目的是為了保存或者擴張自己的存在。更進一步,這個斷言不僅對人的整個人生目的是對的,而且對人做每一件事情的動機也是成立的。也就是說,我們做任何事的動機在本質上也是為了保存或擴張我們的存在。

 

讓我們來為此斷言做一些基本的辯護。

 

作為生物學意義上的人,每個人都必須生存。其實,不管我們承認與否,生存給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為生存而努力也是許多人不得不承擔的一件苦差事。這種感覺在目前麵臨激烈社會競爭的狀態下更是如此。一般來說,我們工作是為了賺錢,賺錢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生存的必需品,一是為了生存的奢侈品。為了生存的必需品是為了我們肉體的存在。而為了生存的奢侈品卻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使自己生活的更舒服,而此也是為了肉體的存在,一是為了自己的虛榮心,因為生活條件的優越是可以向其他人炫耀的資本,自然為了虛榮心是為了我們的超存在。我在這裏談虛榮心沒有貶義,或者換一個提法,這裏的虛榮心可用榮譽感來替換。因此,工作的目的或者是為了肉體的存在,或者是為了超存在。隻有極少數的人將工作和快樂聯係在一起,快樂是為了心靈的存在,而工作中的快樂又往往與人的虛榮心有關,所以,工作中的快樂也是為了自己的超存在,隻是這種超存在與生活條件優越所帶來的超存在稍有不同。

 

怎樣解釋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積極做好事的動機呢?他們是為了他們靈魂的存在。

盡管各個宗教宗派林立,但它們都至少相信靈魂的存在,靈魂存在是幾乎所有宗教的共同假設。以基督教為例,一個人如果相信基督,其靈魂是能夠上天堂的。許多人不懈地追求基督的事業,不僅是為了上天堂,也是為了在天堂裏得到上帝更多的賞賜。除了為了其靈魂的存在這個主要的動機外,有宗教信仰的人還有另一個動機,即其在塵世的動機。他們往往通過禱告向神求助,不過,他們求助的內容可以很不相同,但總是為了他們的存在。如果他們求健康,他們是為了他們肉體的存在;如果他們求子孫,他們是為了他們的家族,是為了他們群體的存在;如果他們求錢財,他們是為了他們肉體的存在;如果他們為別人所求,他們或者是為了其群體的存在,或者是為了得到神的賞賜,因而是為了其靈魂的存在。

 

那些剃發做和尚的人,有些人是因為不能忍受塵世的苦難,所以他們選擇了逃避。但他們又沒有完全準備好放棄生命,於是,他們尋找到了一條中間道路,在與世隔絕的廟宇裏找到了他們人生的真諦。在那裏他們放棄了今生的努力,而苦修以求來世。他們是為了他們靈魂的存在。

 

對健康的追求也是存在目的論的一種表現形式。人們追求健康的目的是非常明顯的。它是為了人們的肉體存在。離開了健康,肉體就會走向死亡。當然,一個不健康的身體會給我們帶了無窮的煩惱。因此,對健康的追求也是為了快樂的緣故,也是為了人的心靈的存在。

 

對美感的追求有兩個方麵,一是追求外部的美,一是美化自己。對外部美的追求和欣賞給我們賞心悅目的感受,給我們帶來愉悅,是為了我們的心靈存在。美化或打扮自己的目的是為了別人的悅納,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讚羨,是為了自己的超存在。

 

對名聲的追求是為了我們的超存在。很多人挖空心思地謀取聲名,以求名垂青史。

對於那些不一心追求成名成家的人來說,並不能由此斷言他們不想如此,隻是客觀條件不容許罷了。即使很多人不追求成名成家,但他們仍然在乎他們的名聲。一旦其名聲遭到了誹謗,他們會立即反擊。

 

對權位的追求自然也是為了我們的超存在。權力的大小和官位的大小是緊密相關的。古有“學而優則仕”,當官曾是文人學士孜孜以求的最後目的。另一方麵,一個人撈到了一官半職,他也就擁有了一定的財富和名聲。“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因此,對官位的追求其實與人生的幾乎每種存在聯係在一起,這包含有肉體的存在,心靈的存在,群體的存在以及超存在。

 

對愛情的追求是一種比較複雜的現象。很顯然,愛情的社會目的是為了家庭的產生,而愛情的結晶又標誌著新生命的產生,它是人類傳宗接代的基礎。子孫後代是一個人的肉身生命在世界上的自然延伸,是一個人存在的延續。因此,對愛情的追求首先是為了我們的群體存在。

 

另外,對愛情的追求也隱含著許多其它的追求在內。它不光是為了傳宗接代這個自然目的。愛情的追求事實上遠遠地超過了這個最初的目的,因而這個最初的目的直到它無法被滿足的時候才顯得重要。在愛情那裏,更引人注目的往往是其它的目的。一個男人愛上一個女人,他不是首先考慮是否她能為他生兒育女,而是她的其它的一些條件,諸如美貌,身材,氣質,學識 以及修養,不一而足。同樣,一個女人在選擇伴侶時也必然要考慮到對方的其它的除了生物學方麵的素質。這些追求的目的是為了他(她)們的肉體存在,心靈的存在 或者虛榮心這個超存在。舉例來說,男人對女人美貌的追求多半是為了自己的虛榮心,此是為了他的超存在,或者是為了自己美的感受,很多人不願終生麵對一個很醜的女人,而此是為了他的心靈的存在。

 

當一個人的家族受到其他人的欺淩時,正常人會起來保衛他的家族,在此時他是為了他的群體存在。戰國時伍子胥在父兄被殺,他自己逃出虎口後,他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為其家族報仇。當他得知他的仇人楚平王的死訊時,他不由得號啕大哭起來,何也?隻因他已無法親手殺死他的仇人了,可見他的仇恨已是深入骨髓。最後,當他領兵占領楚國後,他把楚平王從墳墓中挖出來鞭屍以消其心頭之恨。

 

國難當頭時,一個人為了國家的利益而奮不顧身,他也是為了他的群體存在。在這時群體已不是家庭了,而是他的祖國。在抗日戰爭時期,多少中華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英勇地抗擊日本侵略者,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他們是為了他們的祖國,是為了他們的群體存在。

 

一個人孝敬父母本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孝敬父母首先是為了他的群體存在。另一方麵,孝敬父母也是與人的良心分不開的。所以,孝敬父母也是為了他的良心,這是為了他的超存在。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如此之人是為了什麽目的呢?他也是為了他的良心或者道德。這是為了他的超存在。很多人在心中對弱者有天生的同情感,這構成了他們良心和道德的一部分。雖然現在愛管閑事的人漸漸少了,但並不是完全沒有。古時那些所謂的英雄好漢們把打抱不平看成他們的天職。

 

馬克思一生顛沛流離,四處亡命。他到處受到驅逐,隻因他的過激的理論。他的一生又是為了什麽呢?他是為了他的理想,因而是為了他的超存在。他的理想是想要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烏托邦社會,這個社會是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人間天堂。馬克思一生為此貧困潦倒,其精神可歌可泣。

 

一般人除了工作以外,就是娛樂和休息。如果考慮到娛樂的目的在某方麵也是為了

休息,而休息又是為了更好地工作,那麽,我們可以說,娛樂的目的就是為了工作。而我們在前麵已經討論過了,一個人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他的存在。另一方麵,娛樂本身給我們以快樂,這是為了我們的心靈存在。如果我們的娛樂又與身體的鍛煉結合在一起,那麽這又是為了我們的肉體存在。

 

由此看出,我們做任何一件事可能歸結為許多不同的目的。但不管何種目的,都是為了保存或者延拓我們的存在。當然究竟是為了什麽存在卻取決於主體的動機。同樣的活動,對於某些人可能是為了這個目的,對於另外的人可能是為了其它的目的。盡管這些目的都是為了我們的存在。以娛樂為例,有些人是為了休息,因而是為了他們的肉體存在,有些人是為了快樂,因而是為了他們的心靈存在。

 

一個人人生的目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剛出世的嬰兒隻有肉體的存在,他隻依賴於其本能而行動。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的思想會發生變化,他的世界觀也會發生變化,因此他人生的努力方向也會發生變化。這是否意味著存在目的論是不成立的呢?非也。是的,人生的努力方向在不斷地變化,但人生的存在內容卻並不是永遠不變的。事實上,每一個人的存在內容都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人生的目的的變化是永遠與人生的存在內容的變化同步的。因此,在任何時候,一個人的人生目的永遠是為了保存或擴張其存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