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看天地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從史基(Skei)到蓋倫格峽灣(Geirangerfjord) 路上與挪威不同的瀑布不期而遇。豐沛的冰雪雨水,茂密的植被,花崗岩質的山地造就了儀態萬方的各色瀑布,有的如複一片麵紗的飄逸,有的呈急緩相濟的瀟灑,有的在山林間隱現驚鴻一瞥的風雅,有的像不絕如縷的細語,更有的如斬將奪關之迅猛,帶出摧枯拉朽的威勢。仰望,蹉歎,敬畏,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乘渡輪在北海上航行了18個小時就從哥本哈根到了奧斯陸(Oslo),挪威的首都。渡輪與遊輪格調無異,初夏的北歐,晚上十點依然有明亮的天際線,在甲板上眺望澄明一色的海天,掠過耳邊的涼風拂去了所有塵世的欲念。麵對遼闊而平靜的空間,任思緒飄浮或是什麽都不想,常常就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享受。 在奧斯陸,首奔海盜船博物館(VikingShipMuseum),一窺北歐人頗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5月31號,掠過北海上凝厚的雲海,在哥本哈根(Copenhagen)舒展讓Delta摳門局促的座位弄得酸痛的手腳,打量著丹麥,這個國家以童話和海盜揚名,而現在是文明世界展示平等富足自由的櫥窗。 安徒生筆下“海的女兒”雕像比哥本哈根的名氣還要大,這座雕像前總有一大堆遊客隔著水,舉著剪刀手,擺出愉悅的姿勢和她合影。這情景讓讀過這個故事的人有啼笑皆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9-07-12 17:44:24)
我們這前後幾代人從小被教導隻能從一個角度看世界,隻能按一個思路說話,隻能按一個模式生活。 60年代不少蘇聯電影,“柯楚別依”“夏伯陽”“斯大林格勒”“攻克柏林”“海軍上將烏沙可夫”,直到蘇聯光榮地被授予“修正主義”的勳銜為止,那每一部電影都可以讓我們手舞足蹈,口水四濺地在課間休息裏侃上好幾天。特別是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4-13 20:32:14)

一個偶然的機會,驚喜交加地看到一失傳了幾十年的水稻高產的典籍,驚的是這種當年讓鬼神失色的高科技居然又重現江湖,喜的是這種國寶級別的秘器還留在國人手中。 記得幾年前跟一國內團去越南旅遊,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公路上從芒街向著河內蹦蹦跳跳地行駛著,那個很機靈的越南導遊不失時機地給顛得七葷八素的團員戴高帽子,說要好好學中國的經驗,“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9-02-08 13:11:34)
星期六看電影在童年時是很令人期待的娛樂。那時上學和工作都是每周六天,星期五就會有電影預告出來,男孩子最急切想知道的就是“有打的沒有?”也就是那時稱“戰爭故事片”。星期六會早點放學,然後我們就提著兩張給父母坐的大椅子和自己坐的小板凳和鄰居家的同年一起去大禮堂前的露天放映場裏“霸位”。每家都有習慣坐的位置,也不會有人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8-12-22 22:03:16)
80年代初讀書那陣,一房間四張上下鋪床住8人,三層樓的學生宿舍,三,四百號人也住得熙熙攘攘的。那時整幢樓就隻有一個設在二樓一端的樓梯旁的一個公用電話。想給誰打電話,首先得讓總機的值機員轉接到外線才再撥對方的號碼,要打非本市的號碼就得上長途電話局裏排隊付錢再等叫號,等多久才接通就不好說了,能睡上一陣或把報紙的所有版麵通讀一遍是常有的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12-08 12:45:24)
現在的孩子都會背誦駱賓王的“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我有時卻會想起童年光腳丫的舊事。夏天,同學清一色的“紅掌”,踏遍校園的每個角落。有的跟父母剛從北方調回廣州的孩子,剛開始還不習慣赤腳,沒過一陣就頂不住那些頻繁的夏雨,潮熱的日照和同學的嘲笑,也把鞋子甩在身後。更有一個原因,那時社會意識就把所有的評判標準一概和“階級&r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各位讀者,對不起,錯手發了還沒附加圖片的原文,隻好刪了重發) 倘佯在杜布羅夫尼克,遠離了滾滾紅塵的所有喧囂,若有隔世之感。 晨起,和風輕撫碧波,濤聲與海岩細語。轉身走開,難免帶一份難以釋懷的惆悵。 從科羅地亞-世界杯亞軍的老家,進入波斯尼亞(Bosnia)。導遊想撈點外快,拐進路邊一小鎮(MaliSton),說帶去乘船吃生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從阿爾巴尼亞入黑山共和國(Montenegro)。 黑山共和國(Montenegro)是在六個前南加盟共和國中唯一加入歐盟的。人口60餘萬,擁有美麗的亞得裏亞海岸風景線和巴爾幹的第一大湖:斯卡達爾湖(SkadarLake)。據說那種"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季節已過,當看到眼前飛鳥從蓮葉中掠飛而過,大片蘆葦環繞水道時,依稀喚起曾經熟悉的江南水鄉印象。
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