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看天地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光影交錯的高原上 - 秘魯,玻利維亞 (2)

(2023-09-28 18:14:39) 下一個

早晨,繼續調整身體狀況以適應高原,好像沒有昨天那種發暈的感覺,那就繼續庫斯科的遊覽。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

圖9

印加帝國老城牆圈出了方塊型的城區,路過城中西班牙人建的主教堂(圖2)後很容易就找到聖多明哥教堂(圖4-5)。這裏不僅是天主教堂,而且留有許多印加帝國的遺韻。這所教堂更吸引遊客的地方在於它是建於老帝國的牆基上(圖6-8),所以舊痕到處可見。圖9的三塊巨石中鑲了一塊填補缺口石條告訴今天的人們印加帝國的工匠技藝臻於何種水平。

然而原始的技巧和世紀文明發展並不同步。曆史記錄了一些意想不到篇章:十六世紀,一支168人的西班牙軍隊手中的火槍輕而易舉地在隻有初始文明的國度裏建立了極端的恐怖感,因此被印加人視若神靈在世,整個被屏蔽在高山之後的的帝國很快就在暴力和瘟疫之下灰飛煙滅。同時傳教士播下新的信仰,當地人認可,神拯救了他們的靈魂。今天的70 %秘魯人是天主教徒,血緣上混合了印加人,西班牙人和黑人。

 

圖10

圖11

圖12

圖13

圖14

當初印加帝國建立在庫斯科是期望險峻和高海拔的安第斯山可以幫助禦敵於遠方。時至今日,翻越叢山峻嶺仍然被視為畏途並阻礙人們追趕現代文明的步伐。那種"草泥馬"依然是許多地方的運輸主角。在這裏知道自己的動物學知識的貧乏,這草泥馬有四個分類(圖10),不過好像都被外部人視為羊駝。不過也有當地人會用它們來掙點小錢,圖11那頭小羊駝有令人喜愛的臉和文雅的舉止,遊客拍照之餘會給它的主人幾個零錢。圖12的大餅直徑大於一英尺,不花幾天的功夫恐怕對付不了。

據說庫斯科最大的農貿市場建築(圖13)和巴黎鐵塔的設計是同出自埃菲爾之手,不過這個大鋼棚看起來卻是平淡無奇。市場裏有“貓屎咖啡”和壯身名藥黑瑪卡,好像並不貴。一個攤子上,我付約兩美元買一杯鮮榨木瓜橙汁,老板娘光著手三下五除二地倒騰出一大杯,然後很利索地在一堆零票裏給我找錢。猶豫了一下,我閉著眼把那杯果汁喝了下肚,味道是不錯的。後來打了幾個飽嗝,倒是沒拉肚子。

 

圖15

圖16

圖17

圖18

圖19

圖20

圖21

圖22

慢慢地遊覽是避免高原強烈反應的好辦法。今天去庫斯科城外的幾個印加帝國的廢墟,海拔3800米,隻是上多級階梯時感到氣喘,不算壞。

在完全仰賴自然條件存續的國家裏,水和陽光是有至尊的位置。印加人在重要的水源地都有守護建築,其中圖15-16的高台還有類似烽火台之類的傳遞信息的作用。圖17-18是兼具儲水和祭祀功能的遺址。印加人有頗為精確的天文觀察力,毎年的6月21日某時的太陽可以無陰影地投射過圖19的拱門。拱門右側帶彎角的石塊和堡壘的高石牆展出了當年建築技藝。盡管有許多令人驚歎的某些發展,印加帝國實際上是以愚民統治維係它的存在。統治者和祭司用的語言係統是隻有他們自己才可以解讀的,並且失傳後沒有任何人能讀懂那些遺留的記錄。普通人則隻有口語而無書寫能力。印加文明和同時代的文明有數世紀的差距,以至16世紀時麵對西班牙殖民者時一觸即潰。加上瘟疫,三百年帝國很快就煙消雲散。俯瞰山下印加帝國的老都城(圖22),它就是一個遺世而存的山城,依然沒有什麽明顯的現代文明印記。

當地導遊在路邊很快地用長草編織出一條堅韌的短繩,他說至今的安第斯山民依然是同這種草繩。他還在路邊拔起一種帶香氣的小草,介紹那是當地人用來治腹瀉的草藥。顯然,這是一種延續了幾個世代的現實生活寫照。

當年的西班牙人把黃金白銀全都運回老家,整個南美洲幾乎都是他們的領地。西班牙語今天是僅次於英語的世界性語言。今天的西班牙卻是歐盟墊底的"第三世界"。"盛衰豈無憑?”,西班牙當年的殖民的功過依然在被人細細審視。實際上,縱觀人類的發展史就會發現,某種持續封閉的蒙昧和混沌是需要外力來打開的。中國的盤古開天地的傳說不就昭示著後世要去開啟新時代文明嗎,而且是要借用一種並非溫文爾雅的手段來完成的。

 

圖23

圖24

圖25

圖26

圖27

經過兩天的高原適應期,好像不再像前兩天那樣走起來就氣喘籲籲,那就借助登山杖動身去庫斯科的西北一百多公裏處另一個人類遺產-馬丘比丘(Machu Picchu)。

路上可以從海拔三千六百米峰頂俯瞰險峻的聖穀(Sacred Valley,圖23-24)和比鄰的莫瑞梯田(Terraces of Moray,圖25- 27)。梯田其實已經????耕作了,隻是作為印加人農耕技術的遺址展示它所蘊含奧秘。梯田高低落差過百米,溫差也有近十攝氐度,可以種植????同的農作物,並且土壤有不同水滲透率。梯田每層高2米多,避免了草泥馬之類的大型食草類動物的損害。其中一塊梯田的形狀是由6月21日太陽光照射在遠方雪峰的投影而構成。這聽起來像是印加人的官辦的"樣板田",老一輩中國人從前聽這個詞聽到耳朵起毛。

 

圖28

圖29

圖30

馬拉斯(Maras)的鹽池(圖28-29)也是一別致的景色。數百年的鹽田到今天仍然可以有過千噸年產量。近前細看,鹽池中勞作者以婦女居多,有的還背著小孩(圖30)。高原熾熱的陽光是令人生畏的,在這種陽光下帶著孩子勞作倍添辛苦。應了那句古詩"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也是一幅當老百姓生活寫照。

當地導遊介紹這裏的鄉民還是依賴古傳的草藥治病,沒有醫療保險,也沒有受過教育訓練的醫生,這好像不可思議,但就是這裏的現實。

 

圖31

圖32

終於到達馬丘比丘附近的火車站,這還需要換乘一個多小時的火車才能抵達馬丘比丘的山腳住宿的旅店。火車站有一種特別歡樂的入站登車形式。當以字母為順序的乘客組進站時,幾個印加人打扮的引導者開始鼓樂吹笙,跳著舞步舉著像降妖幡一樣的小旗把乘客帶到相應的車廂,場麵極為熱鬧。同行者笑語:像是當年送知青上山下鄉。

開車後車廂裏狹窄的通道上還有穿著印加服裝演出的短劇,像是某個愛情故事,聽不懂,累了,睡著了。

 

圖33

圖34

圖35

圖36

堪比去西天取經之路,經過汽車,火車,再換乘第二天清早起來進山的獨家經營的交通車,才能到達馬丘比丘。車在盤山公路上穿行,周圍是雲霧繚繞的陡峭群山。秘魯政府為了維護馬丘比丘的世界遺產地位,設定了每天4400的訪客定額,基本是需要提前數月預定。

 

圖37

圖38

圖39

圖40

圖41

圖42

圖43

碰上好運氣了,在雨季開始的日子裏踏進海拔2800米的高原卻有晴空驕陽。

被譽為“天空之城”的馬丘比丘(Machu Picchu,圖37-43)的原主人在無文字紀錄的情況下無以考究。估計是15世紀的印加統治者建立的鄉間修閑場所。當初在此建一城堡的初衷也頗令人迷惑,這裏並無交通,農作,商業,人口之便,想得到更直接的原因是那些印加王可以借高山深澗,山長水遠之屏障可以在此過“此間樂,不思蜀”的世外桃源的日子。在約四百年中這城經曆了從建成到消失過程,直到1911年才被耶魯的一個人類學教授重新發現。今天它是詮釋印加文明的基石之一。1983年第一批被聯合國列為文化與自然雙遺產。人們在讚歎這裏石建築的精巧、大氣,和奇特風格以外,捎帶也在自己的記憶中塞滿了無解的疑問和漫無邊際的猜測。

不過解釋世界是神的責任,至少我離開馬丘比丘時可以卸下自己的好奇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看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每天砍樹' 的評論 : 那些石塊的連接麵是純手工研磨出來的, 無償無限製的奴工是製造這種石塊的必要條件之一。
每天砍樹 回複 悄悄話 很難相信隻有初級文明的人能修建這樣的建築
看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地中海阿明' 的評論 : 謝謝您的鼓勵。
地中海阿明 回複 悄悄話 感謝分享!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天,不一樣的地。高原拍攝應該是很辛苦的,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